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瓯海 > 人文瓯海 > 历史沿革

瓯海变迁

发布日期:2022-10-20 17:19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

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析温州市郊区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管辖。1992年3月撤县设区。1981年,瓯海建制镇只有3个,1991年建制镇发展到16个,全县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出在城镇。自1992年撤县设区以来,在温州3个城区中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瓯海,遭遇了“城市化的烦恼”:大多数区域处于西部山区,农村面在3个城区中最广,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这次区划调整对瓯海的影响非常大,瓯海面积从917平方公里急缩到614.5平方公里,人口从58.62万骤减至37.84万。面积和人口都减少了三分之一,财政收入更是减少了40%。面对现实,瓯海人把自己摆上中心城区发展的主战场的位置,全力打好城区经济发展主动仗。

      经过一次次的思想争鸣和思路完善,2006年,区委区政府描绘出了实施“都市城区”发展战略的“线路图”:实现从农村向城市转型、农业向工贸业转型、乡镇向街道转型、村居向社区转型、农民向市民转型。战略思维的转型,带来了具体“战术”的转变。围绕温州大都市区发展这一总目标,瓯海一连串体现“转型”的规划呼之而出。产业发展上,走“优二强三”“三产兴区”“服务业兴区”的新路子,以站前商务金融区和潘桥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温州商贸物流基地、休闲旅游“窗口”。在城区发展上,以金温铁路、甬台温铁路、瓯海大道等交通大动脉建设为契机,构建“中心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行政中心区,让瓯海名副其实地成为温州城市的交通枢纽区、生态功能区、旅游休闲区、商贸集聚区和展示形象区。“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建新城”,2007年,区委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打造“一城四区”的宏伟目标。

       2008年,瓯海全面实施打造“一城四区”的发展战略,完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娄桥工业园区、温州铁路南站站前区三大片区为中心,整合提升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居住等功能,健全新城综合服务体系。至此,以瓯海城市中心区和温州铁路南站站前区为龙头、面积30平方公里的新城框架,逐步与景山、新桥、梧田、南白象等周边街道有机结合,形成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的温州城市次中心。与此同时,瓯海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科技轻工区、现代商贸区、都市休闲区和新兴文教区。在总体规划的引导下,瓯海坚持立足于建设都市区的定位,主动融入和全面接轨大温州,不断优化城区功能,相继建成道路、供水、电力、水利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一体化步伐随之加快,呈现出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和脉搏,也为瓯海今后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楼林立、道路交错、出门见绿、高端商贸聚集……瓯海借十九大东风,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宜居之城。

1956年 全国第一个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燎原社”在瓯海诞生。



1958年8月1日 温州市西山自来水厂建成 市民第一次吃上自来水



1968年 西岸公社开通公交汽车



1977年 秋温瑞塘河两岸丰收




1984年 瓯海一批农民辛勤作业,创办了浙江第一个米市——寮东米市。



1985年 18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第一家外向型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上世纪80年代家庭聚会



1992年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瓯海县建制,设立温州市瓯海区。



1999年 瓯海区开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6年 瓯海区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2011年 温州市首个新农房改造项目——瓯海区丽岙镇下章村农房集聚点开工建设




2015年 瓯海农商银行率全国之先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信贷模式




2018年 瓯海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