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鲜红的两个叉叉醒目地标注在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的台面上——使用率超60%、使用强度高于40,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主任吴先静的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思。这组刺眼的数据,如同警钟长鸣,敲响了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紧迫课题。
“双下沉,两提升”政策的春风,不仅让门诊患者得以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更为基层社区医院住院部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自2024年起,温州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持续入驻帮扶,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三甲医院的就医既视感。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人次逐年攀升,业务的迅猛增长虽令人欣喜,却也折射出基层医院在抗生素使用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在医院临床管理的关键指标中,DDD值(限定日剂量)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其异常升高,往往预示着潜在的用药风险与宝贵的医疗资源浪费。
面对这一挑战,中心药剂科主任吴先静毅然决定推动病区药事服务前移,开展药师病区查房,以实际行动为推动DDD值回归正常范畴贡献力量,在病床旁筑起一道精准用药的坚固防线。她的查房之路,始终聚焦于“人”与“药”的完美结合。她摒弃了单一的数据分析模式,而是逐床细致查阅病历,紧密结合患者的肝肾功能、过敏史、合并疾病等个体差异,全面评估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多学科协作成为药师查房降低异常DDD值的核心策略。在查房过程中,她主动与医护团队紧密沟通,建立了“不良反应-剂量调整”联动机制。药师每日密切跟踪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即联合医生进行深入评估,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这种“医药协同”的创新模式,不仅有效稳定了相关药物的DDD值,更显著减少了因剂量不当导致的治疗中断,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经过为期一月的深入查房与实践探索,吴先静看着记录满满的笔记本,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控制及降低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方法和措施”,并面向全科医生开展专题培训。“医药协同”的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使得中心2025年第二季度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显著降低,各项指标均符合质控要求。
从数据报表上数字的稳步回落,到病床旁患者实实在在的安全获益,在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药房主任吴先静为代表的药师团队创新服务模式,深耕细作药事工作,用专业与责任书写着动人的答卷。他们深知,每一个DDD值的“回归”,都意味着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更低的不良反应风险以及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是对用药规范的坚守,更是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精准服务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