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浙江省第三届基层护理学术交流会于温州市召开之际,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胡玲率调研组来瓯海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考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温州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朱国晓,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帕提古丽·阿卜力克木,瓯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郑显秋等参加。
调研组实地走访丽岙、娄桥两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了解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在丽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胡玲一行详细考察了慢病管理全流程:从智能健康数据采集到HIS系统对接,从辅助检查设备应用到质量控制体系,对该中心构建的“防、诊、治、管、康”一体化服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优化服务空间布局、强化诊中质控考核、完善患者获益评估等提出改进建议。
作为瓯海区智管慢病系统试点单位,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注目。该中心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理念,构建“中医特色+医防融合”服务模式,2025年上半年累计服务慢病患者6000余人次,新增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00余例,规范管理率持续攀升。通过部署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糖尿病足筛查箱等智能设备,结合“三色管理”诊后追溯机制,患者复诊依从性明显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区打破数据孤岛,建成区域检验检查数据共享平台,医生可通过“智管慢病系统”一键调阅患者全周期健康档案,创新实施的“一键开单”检验模式和5G云诊疗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诊疗效率。
胡玲对瓯海区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强调:基层慢病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指标导向向实效导向转变,从单一防治向医防融合转变,从规范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她特别指出,要建立医生主导的诊后管理体系,针对全周期管理覆盖不全等问题,要建立“执行-反馈-优化”闭环机制,将慢病管理真正转化为居民健康获益。基层机构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在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基层慢病管理服务从“达标”向“优质”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