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瓯海郭溪街道国洪家庭农场的新垦造耕地却生机盎然。近日,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会长陈光元一行深入郭溪街道国洪家庭农场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重点考察了温州市科技局派驻郭溪街道特派员楼珏指导推广的节水抗旱稻“旱优73”种植项目,现场查看作物生长态势、栽培管理措施及节水抗旱成效。
温州瓯海郭溪街道国洪家庭农场的新垦造耕地系开山造地而成,存在土层薄、地力瘦、水肥保持力弱等问题,导致粮食产能低下,一直以来都是农户的老大难问题。农场主徐国洪感慨道:“此前无人敢承接这片新地种植,都知道接过来就是赔钱,结果温州农科院的楼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转机,他推荐的‘旱优73’品种在这片地上亩产至少达到六七百斤,产量十分可观。”
“旱优73”作为多年的浙江省农作物主导品种,不同于一般杂交稻,具备水旱两用特性,既能耐旱又可抗涝,特别适配温州台风频发的新垦造地。其显著的抗旱能力,大幅降低对传统灌溉的依赖,有效破解新垦耕地初期水利配套不足、土壤保水能力差的难题;同时,凭借出色的耐瘠薄能力,能扎根盐碱地、工业抛荒地、旱改水等多种土地类型,为温州盘活后备耕地资源提供新路径。农场首年生产数据显示,“旱优73”在新垦地亩产稳定超300公斤,节水效益达50%以上,彰显科技赋能下“扩面增产”的巨大潜力。
此次考察不仅见证了“旱优73”在新垦地上的种植可行性,更凸显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中的关键作用,为温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基石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