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2025-79959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瓯海区民政局
  • 成文日期:2025-01-0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1-06 14:16 访问次数: 来源:区民政局

2024年,瓯海民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民政会议精神,主动融入中心大局,着力推进“五大瓯有”品牌建设,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成功承办3场省级现场会、活动,荣获3项国家级、6项省级荣誉,深化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改革等7项工作入选省级试点,相关工作经验获省、市领导5次批示肯定,婚俗改革等18篇工作经验被民政部、省民政厅推广,“一老一小”等4篇调研文章获评2024 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奖。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深学细悟、实干笃行,着力打造“瓯有幸福”品牌。

1.坚持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召开党建专题会议1次,专题研究党建事项2次,机关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巩固。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做好“党建+”文章,先后27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党建与民政业务深度融合,激励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上下联动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级的民生实事。

2.坚持理论学习打头。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开展中心组学习14次、集中研讨8次、体会交流3次,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集中开展民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组建临时工作专班,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 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举办科长论坛,聘任民政系统行风监督员,举办民政业务专题培训班,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和区委巡察办对民政工作的“党性体检”“政治体检”“纪律体检”“作风体检”,截至目前,巡察组反馈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3.坚持党建活动促融合。圆满完成局第九届工会委员会、第三届妇委会、第四届青工委换届选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通过开展“花开三月·幸福如你”送温暖、文化体育比赛等活动,将机关群团工作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强城行动”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由局长带队赴阿坝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探讨“瓯阿同行,守护银龄”援建项目,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确保养老等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共同促进瓯阿两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系统精准、分层分类,着力打造“瓯有众扶”品牌。

1.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深入推进“一户一画像”精准帮扶,获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入选全省首批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稳步提升特困人员、低保、支宁、精减职工、三老人员等补助标准,发放救助金7545万元。持续深化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全面梳理整合低收入群体最关心的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8大领域87项帮扶政策,新增“1619”教育帮扶33人、就业帮扶193人、产业帮扶364 户、医疗帮扶17197人。高效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4项重点指标、8项重要任务和2项民生实事均超额完成。改造提升区级助联体,培育项目78个,服务在册困难群众5159人,覆盖率100%。成立总规模1267万元的慈善基金,创新开展“金融+慈善”帮扶项目39个,“瓯善馨居”改造30户。

2.儿童关爱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新桥、娄桥未保站获评全省未成年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未保站建设获省级补助资金200万元。1个社区获评省级儿童主任关爱服务典型案例。推动全区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标准五年增长率83.8%,达到2979元/月·人。启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累计服务帮助超百万人次。

3.残疾人福利和流浪救助精准实施。获全省首批“精康融合行动”试点,着力推进“中心+站点”模式,发挥区级“心”福瓯站和各镇街“心”福小筑阵地作用,为1744名对象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为11名康复对象提供就业岗位,试点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分享。持续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惠及困难群众3302户。多措并举做好瞿溪“二月初一”会市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人次。

(三)聚焦品质普惠、多元参与,着力打造“瓯有康养”品牌。

1.机构养老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建成并投用全国地级市首个泰康之家项目——瓯园,建成埭头村红景天养老机构,瓯海区睦邻老年人颐养中心获评浙江省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4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90张。建立“专项检查、协同治理”机制,每月联合具有专业安全检查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技术指导,排查梳理隐患12处,均落实闭环整改。联合举办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为152名养老机构护理员提供3批次为期两天的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取得高级证书27人,“90后”养老护理员吴雯静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落实养老护理员每月100-1200元岗位津贴,发29.8万元。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深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创成1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老年友好样板镇街,4个市级老年友好样板村社。引导企业参与老年助餐工作,节约财政资金300万元;建成老年食堂92家,新增25家,助餐100万人次,覆盖率达90%,工作经验获中央电视台报道。高质量推广“爱心卡”模式,开展助医、助浴等22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8万人次。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30张。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456户,累计改造金额950.3万元,发放改造补贴458.1万元。举办温州市首届老年门球邀请赛、首届老年康玩大赛、区级“敬老月”等大型活动70余场。

3.养老服务改革创新结出硕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工作,获评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先行先试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建成托育养老一体点位44个,实现镇街全覆盖,顺利通过省级共同富裕试点验收,获评全省“浙家共富”最佳案例。围绕数字赋能、科技加持、适老畅享等多个维度,通过线上线下双融合,汇聚整合适老化改造、辅具租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资源,总投入350万元构建一站式为老服务数智综合平台,作为长三角民政论坛参观点位,广受好评。入选全省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创新打造2个省级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筛查、科普、干预、照护全链条闭环服务1200人次。

(四)聚焦共建共享、有力有序,着力打造“瓯有善治”品牌。

1.社会组织培育加快发展。承接全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并作主题交流发言。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试点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交流分享。培育4A、5A级社会组织28家、省市品牌组织6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获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马俊达副局长调研肯定。按照“5577”构架,一体打造社会组织培育、慈善事业支持等五大中心。率全市之先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2个专项公益创投,创新“政府+基金会+商会+爱心企业”多渠道投入模式,资助48家社会组织实施55个项目,服务10万多人次,资金总量达342万元,全市最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社会组织“零跑”服务209次,年检503家。

2.慈善事业发展健康有序。成立全国首家慈善信托服务中心、全国首单关爱早产儿慈善信托。森马集团列入全省慈善工作现场会参观点,6个慈善服务阵地入选市级“瓯越慈善空间”。发挥省慈善事业引导资金作用,资助8家慈善组织,培育慈善项目11个,资金绩效评价获优秀等级。召开第四届区慈善大会,开展“瓯海慈善奖”评选活动,表彰慈善典型89个,募集捐赠款物11308.27万元,善惠群众10万多人次。新增信托金额544.99,居全市首位。

(五)聚焦新需新盼、惠民利民,着力打造“瓯有暖心”品牌。

1.婚姻登记服务日益优化。入选全省婚俗改革文明简约“甜蜜经济”试点、获省级补助资金22.5万元;婚姻登记长三角“跨省通办”改革试点,获评全省“十佳婚姻登记机关”。开展“花开四季·幸福瓯海”系列主题活动,举办水上龙舟婚礼、梧田有“喜”等特色活动8场,创新婚姻服务全周期供给模式,结婚登记数逆势增长31.36%,先后接待厦门市民政局等参观人员59批1200多人,获民政部领导调研肯定,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民政部官网等报道,被民政部和省民政厅推广。

2.殡葬管理服务更有温度。开展全省群众“身后事”涉财事项联办查询试点,实现不动产、住房公积金、车辆、股权信息一键获取,金融、保险、证券信息一键查询,亲属证明一线办理,公证结果一单反馈。平稳完成园博园范围内1732座3925穴坟墓的迁移安置,节约财政资金6370多万元。率全市之先启用新版二维码防伪公墓证书,统一全区遗体运输车辆,归集16家公墓单位158.3万元维护资金。率全市之先将第二类低收入家庭纳入免费赠送公益墓穴范围,免除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费263万元。探索实施国有企业参与公益性墓地建设等,化解2个公墓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深化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果断处置违规办丧行为,有效遏制丧事扰民现象,拆除违规墓穴213穴,处罚公墓3座,“青山白化”整治2678座,获市级补助150万元。

3.区划地名工作更加规范。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采集补录乡村地名30处,增挂数字门牌3569块,校核地名数据3078条,新增、落图地址4016条,地名命名78处,地名证明4164件,更新国家地名信息库85条采集编录《浙江省标准地名录·第三卷》地名97条,“智慧城管”处置案件135件,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3条。圆满完成“数安路”更名工作。

4.水库移民福祉持续增进。落实移民后扶项目10个,打造和美移民村3个。核定水库移民后扶直补人口5776人,发放资金339.1万元。联合人社等部门解决移民就业145人,提供创业贷款贴息补助32.45万元。成功处置、化解遗留21年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剩余资产遗留问题,帮助8户移民办理安置房产权证,有效维护移民和谐稳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弱有众扶”优享工程建设,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编制照护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拓展公益慈善力量、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途径、渠道。以迁建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提升镇街未成年保护中心服务阵地为载体,持续开展困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和流动儿童排查关爱工作。新增“心”福小筑站点,进一步扩大“精康融合”服务范围和半径,制定包括服务标准指南、康复指导手册、督导评估清单等实操工具。

(二)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探索“慈善+”养老模式,计划每年安排50万元慈善资金,为低收入家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提供救助,打造具有瓯海辨识度的“瓯善颐养”品牌,至少为252位失能困难老年人提供30次/人上门服务。加速推进“爱心卡”工作,征集更多爱心商家、社会组织加入,完善爱心服务市场化机制。打造集文体活动、教育培训、观演展示、公共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鼓励镇街、村社盘活各类资源,打造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三)持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观察点工作。继续举办区级公益创投大赛,吸引企业、商会等多方力量参与,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跨界融合。探索镇街公益创投活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孵化培育慈善组织,推出创新慈善项目,做大村社慈善基金,培育社区发展基金会。发挥全国首单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家慈善等信托作用,探索“慈善+救助”“慈善+养老”新路径。

(四)持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以“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叠加方式,开展“1+N”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持续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员培训计划”,逐步建立镇街婚姻家庭辅导驿站。提升 5A 级公园式婚姻登记机关建设,迭代升级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争取长三角区域婚姻登记通办试点。深化“花开四季•幸福瓯海”婚事新办品牌内涵,健全文明简约婚俗长效机制;打造“甜蜜经济”商家联盟,搭建长效性交友平台,助推“甜蜜经济”发展。出台公墓基本服务收费项目,做好殡葬惠民服务,开展全区公墓建设管理领域问题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持续巩固青山白化治理成果。建立健全移民后扶项目库,强化移民项目资金监管审计,高质量开展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