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沙年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动我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聚焦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问题,“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相关法律和政策、探索医养结合市场化发展新路径、打造养老服务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等建议对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有促进作用。
一、加强养老服务政策保障
近年来,我区充分调研老年人需求,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例如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瓯海区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实施意见》,为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每户改造标准1.5万元,全市最高,目前已改造399户,全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出台《瓯海区老年人助浴服务实施方案》,为150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上门助浴服务;出台《瓯海区老年食堂(邻里食堂)建设管理实施方案》,规范老年食堂(邻里食堂)建设管理,老年食堂建设补助、就餐补助、运营补助、送餐补助四位一体,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同时,我区将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在2024年出台《温州市瓯海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共包括32项老年人可享受的基本养老服务,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
二、深化医养结合模式
一是落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放管服”,我区已优化审批设置,实现一个窗口办理,养老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或养老服务的,向区卫健局、区民政局进行申报医疗机构许可、养老申办备案。明确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办养老机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只需向区委编办提出主要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申请,在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及法人证书“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目前已完成“医中设养”的医疗机构3家,“养中设医”的养老机构4家。
二是规范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我区已于2021年和2023年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医养签约合作的通知》《瓯海区卫生健康局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政策性文件,目前区内 18 家养老机构与辖区公办医疗机构均签订医养协作关系,签约率达 100%。医院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建立专项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状况评估和咨询,每月提供 2-4 次健康巡诊。
三是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我区已成立区医养结合质量控制中心,由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卫生监督等各领域专家组成,指导全区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建设。联合区民政局和区卫生监督所,按照国家、省、市工作要求,每年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开展至少4次的监管和巡查,强化安全生产和医疗风险隐患排查,促进全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和服务水平专业化发展。
四是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给予政策优惠。2023年下发的《瓯海区卫生健康局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第2点已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政府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区域总量不作规划限制,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根据《温州市市级养老服务资金补助实施办法》,对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进行补助,对市区民办及公办(建)民营养老机构内新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并经备案,给予 10 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新办三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或安宁疗护中心等),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给予 50 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三、提升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开展,壮大人才队伍。目前我区有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家,2023年全年共开展养老护理员社会面培训17期,超800人次参与养老护理员培训,新增693名持证养老护理员。同时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已连续三年举办区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积极动员镇街、培训机构推选辖内优秀养老从业人员,共有1048名人员取得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证书。前3名的选手由区人社局授予“瓯海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由区总工会授予“瓯海区职业技能带头人”荣誉称号。同时,我区不断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中护理员培训,每年安排护理员分批进行轮训,提升一线养老护理员护理水平。
二是优中选精,加强人才选拔。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养老护理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创成一家由养老护理高级技师朱小玲领办
的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技能攻关、技艺传授、技能推
广等工作,加深落实人才队伍打造。2023年成功推选养老护理
二级技师林彬彬入选“浙江工匠”人才培养项目,给予其所在单
位3万元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开展技术革新、技能研修、师傅带
徒、团队建设、合作交流等。
三是提高待遇,保障人才稳定。2022年5月已出台《瓯海区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和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励制度》,在瓯海区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一年以上的养老护理员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每月可享受100-1200元岗位津贴。已发放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40.3万。普通高等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三年以内的毕业生与养老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三年以上用工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入职人员的学历确定奖补标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奖补3万元;高等院校毕业生,其中专科(高职)奖补4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奖补5万元,吸引年轻力量从事养老行业。
2023年,养老护理员列入温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符合条件人员享受技能补贴上浮30%-50%。同时,根据《关于印发<瓯海区专业技术、人才猎聘及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指南(试行)>的通知》(温瓯人社发〔2022〕37号),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高级技师可享受最高4万元个人奖励。
四、强化养老服务多部门协作
2022年,根据省民政厅要求,我区已对10万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基本信息筛查,由社区对老年人的年龄、住址、身体状况、养老需求等进行筛查,同时委托社区卫生院等专业评估单位对筛查中发现的有失能失智倾向的老年人上门进行自理能力筛查,合计完成自理能力评估7200余人。同时,每月由社区对新增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基本信息筛查。
我区已出台《瓯海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办法》,为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免费提供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生活护理、健康管理、代办、家政服务、陪同聊天等八大板块21项服务,充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所有上门服务已上架“温州市幸福颐养超市平台”,可查看服务工单明细、照片,结算汇总服务数据,实时了解服务情况。
五、推进智慧养老模式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养老服务数据库。加大老年人数据归集力度,通过归集各部门的老年人的数据,进行融合碰撞,形成完整性高、可靠性强的老年人数据库,以此基础构建全区统一的老年人数据库。做好老年人数据的共享工作,推进各部门应用数据编目工作,收集更多老年人数据,并通过IR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推进各部门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队伍建设,落实首席数据官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单位数据共享相关工作;简化数据共享工作流程,加快各部门老年人数据的互惠互通。
二是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模式。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养老,目前已在14家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安装便携式健康检测一体机、智慧健康监测设备等五大智能设备;为300户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安全守护监测设备,为540户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并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30名老年人安装智慧床垫、电子手环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养老服务体验升级的同时,通过数字赋能,实时掌握老人健康情况,提供居家养老安全服务。
三是实现老年助餐服务智能化。目前已为全区73家老年食堂配置智慧助餐设备,依托“E养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务信息平台集成老年人基本信息、老年食堂地图、老年食堂菜单、订餐送餐等数据信息,通过助餐机人脸识别、长者码、IC卡取餐,实现菜单上新、点餐结算、补贴监管等功能,实现使用便捷化、结算信息化、监管智能化。
下一步,我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从需求出发建设“馨福瓯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二是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创新探索老年助餐多种模式,优化老年食堂建设和管理,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凝心聚力推动老年食堂长效化运营,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将继续新建25家老年食堂,年提供助餐量不少于40万餐次。三是不断深化医养结合发展。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持续推进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整合康养资源,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激励政策,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四是高质量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2024年将继续高质量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创成2个老年友好镇街和5个老年友好村社,切实发挥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专班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增进部门协同,加强机制保障,紧紧围绕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社会保障、空间环境、社会参与“五大友好”建设,共同推进“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孝老、乐活乐享”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落地见效。
感谢您对瓯海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黄倩菲,联系电话:88528289
温州市瓯海区民政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