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情谊,6月8日,榕盛社区开展“榕情共欢乐 粽香邻里和”邻里活动。
一、包粽子
一大早,“榕娃”儿童观察团就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场地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将糯米、粽叶、肉和蛋黄、金丝蜜枣、红豆、稻草灰汤等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到了包粽子的环节,大家纷纷开始动手尝试。孩子们虽然手法稚嫩,但是热情却丝毫不减。在不断的尝试和家长帮助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要领,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再填入糯米和馅料,包裹好后再用绳子扎紧,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粽子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二、编蛋兜
编蛋兜,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孩子们化身为小小手工艺家,亲身体验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兴奋地围坐在桌子旁,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教学视频。视频中详细展示了制作蛋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具体的编织步骤。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彩绳绕线打结,一根根五颜六色的绳子在手中飞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交流心得,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内。
三、非遗花草染蛋
花草染蛋起源于古代,当时人们相信鸡蛋具有驱邪避凶的寓意,因此在端午节等节日里,将鸡蛋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以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活动中,大家巧妙地利用植物的花、草、茎、叶,结合纱布、皮筋等简便工具,将自然之美固定在蛋壳之上。将蛋轻轻放入特制的植物染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烹煮,植物的轮廓和色彩在蛋壳上得以保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美丽图案。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亲近自然的体验。
四、非遗香囊制作
活动现场,指导老师首先向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接着,老师带领着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进行了传统的“净手礼”。礼成之后,老师详细讲解了香囊的文化背景与制作工艺,并耐心地介绍了案几上陈列的各式香料。从香料研磨、填充香料到缝合袋口、打结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和汗水。看着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五、老年生日会
榕盛社区携手三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及田野中餐厅,共同为21位老人举办了一场充满温馨与关怀的生日庆典。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同享受美食、观赏电影,并品尝了象征长寿的面条。此外,儿童志愿者们也为老人们献上了充满爱意的端午节礼物,并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关爱。对因故无法亲自参加生日会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特别小组,一同前往老人所在的小区,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确保每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与关心。
六、亲子游园
“粽情童乐园”亲子游园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前来参与。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种有趣的游园项目中。在龙舟编程区,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编程知识,操控虚拟龙舟进行比赛,既有趣又能涨知识。而在钓粽子区,孩子们用特制的钓竿,尝试从粽子池中钓起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粽子,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编织香囊区也颇受欢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香囊,将祝福和美好寄托于小巧的香囊之中。
七、送福粽
粽子出锅后,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志愿者们怀着热忱的心前往老人周转房,将一个个充满传统气息和浓浓关怀的粽子送到老人们的手中。老人们接过粽子,脸上露出惊喜和感动的笑容。志愿者们也借此机会了解老人们在生活中的需求和困难,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这一刻,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志愿者和老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加深了老人们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共同编织出了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爱的社区画卷。
这次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