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育联盟,各中小学(幼儿园):
2024年4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瓯海区学校教研组建设指导意见
教研组以及其他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统称为教研组,下同),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阵地。加强教研组建设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落实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校本研修水平,促进教研组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科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为原则,切实改进全区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学科研修意识淡化、组织功能边缘化、运行机制行政化、研修方式单一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建设、管理功能、课程领导、队伍建设、研修范式和校本特色,提高学校教研组工作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幼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 坚持立德树人。校本研修工作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凸显学科育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二) 坚持科学规律。根据学科教与学特点和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协调发展,努力增强学科研修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精准研修,改进教学,转变学校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存在的学科教研意识淡化、组织功能边缘化、运行机制行政化、研修方式单一化、学科教研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 坚持常态化开展。在学校教学科研处等部门的指导下,推进教研组研修工作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学科教研工作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研修工作长效机制。
(五)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校本研修工作,密切关注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评价改革、作业改革等热点难点,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创新教研方式,充分运用课程与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意义的数据与证据开展研修活动。
三、主要任务
(一) 组织(队伍)建设
区域和学校要加强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建立常规学科教研组、片区教研组和项目教研组,形成学科研修团队。
1. 优化学校常规学科教研组织。各学校要加强常规学科教研组建设,突出学科教研组堡垒作用。校(校区、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和校本研修的需要,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来设立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一般以学科为单位,按学段或年级成立学科教研组。
2. 建立片区小学科教研组织。区教育研究院统筹资源建立小学科片区教研组,组建艺术、体育、信息科技等教研组(见附件1瓯海区小学科片区教研组名单),解决小规模学科组织不全、研修难等问题。
3. 增设学校项目教研组织。各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学校实际,成立班主任、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跨学科项目等项目教研组,形成学校主题性研修攻坚团队,实现学校研修活动全方位开展。
4. 形成学科研修团队。学校要制定学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学科教研组建设。学科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功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与其他学科教研组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科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教研组长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教研组的管理者、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团队发展的领头人,学校必须聘任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片区教研组长由区教育研究院聘任。加强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形成由教研组长、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组成的学科研修团队。教研组可在区内外聘请名优教师为兼职学科研训员,提高教研组活动的专业引领水平,所需的劳务费可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按标准列支。
(二) 制度建设
1. 健全研修工作制度。明确学科教研组的活动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研修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制度、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制度、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制度、阅读分享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巡课评课议课制度、师徒带教制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在学科教研组得到有效落实,从制度上保障学科教研组的学术研究功能,保证教研组的正常有效运行。
2. 制定活动计划。学科教研组按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式活动计划,积极促成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校(园)本研修等方面的整合,共同开展学术论坛、教学沙龙、业务研修、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科研方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并在开学后的两周内上传到校本研修网上;细化分解并策划好每次活动的方案,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
3. 保证活动时间。各学校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每位教师高质量参与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学前段教研大组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面向联盟的专题研修活动,各园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常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8次专题研修活动,项目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专题研修活动,片区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专题研修活动。
4. 区域实行学校教研组报备制度。各学校要于每年开学初将各类教研组组建情况(见附件2)通过“瓯海校本研修网”上报存档。
5. 建立研修日制度。为了便于开展活动,统一确定瓯海区学科研修活动日(具体见附件3)。
(三) 课程建设
1. 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学科课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科教研组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重构和校本化实施,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形成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二是拓展性(选修)课程的开发。依据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师特点,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选修)课程,三是跨学科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组织多学科教师,开发与实施跨学科项目。
(四) 常规建设
优化落实教学常规。学科教研组要将教学常规落实作为日常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温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常规的研究与管理,突出重点,尤其要重视作业管理的改进与加强,形成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研究机制。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研究并制定改进教学及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和措施。重视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的实效性,树立教学常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在加强教研组常规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寻找教学常规落实的突破口,以教学改革项目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研修的品质。
(五) 科研建设
1. 策划实施研修活动。要聚焦“三新”的课堂变革,以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习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分析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有效研修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研修活动的吸引力、参与面、获得感。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
2.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要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施学科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反思文章,及时总结、推介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从学校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求出发,建立与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轨迹。
(六) 资源建设
1. 积极建设学科资源。学科资源建设包括校内资源建设和校外资源的利用。校内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如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未来教室、自主学习空间、器材室、实验室、专用学具等教学硬件资源,也包括教科研项目与课题、优质课、精品课程、优秀教学论文、学生学习资源库、校本作业本、校本习题库等教学内容资源。校外资源的利用如学生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高校实验室、外单位的专家人力资源等。积极利用瓯海研修网优质网络学科资源,借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研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经验推介,逐步形成校本化的学科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
(七) 文化建设
形成良好研修文化。研修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工作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为良好研修文化的创建提供支持,促进教研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八) 特色建设
培育学科研修特色。学校教研组要根据学科建设目标、教师特点、教学实际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实际的教研组特色项目,提高研修活动质量,提升教研组品质,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活力型教研组,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教师教育研究,注重提炼研修活动的特色经验提炼。
三、实施保障
(一) 组织保障
(二) 制度保障
1. 完善评价制度。建立教研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和评价,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在教师年度考核工作中,实行教研组捆绑评价,突出教研组团队的工作表现。区教育研究院每年组织区级先进教研组认定工作(认定标准见附件4,具体实施由区教育研究院另行发文),授予先进教研组的组长为先进教研组长,在评职、评优等方面按单项先进予以计分。区级先进教研组、先进教研组长的有效期为3年。到2028年,各校要有30%及以上学科教研组达到市区级先进学科教研组。
3. 提升组长待遇。区教育研究院每年组织一次教研组长的全员专项培训,提升研修活动组织、策划和执行能力。学校要赋予教研组长本学科教师任课的建议权、研修经费的使用权、教学工作绩效的评价权。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和评先评优方面向教研组长倾斜,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学校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及一半教学工作任务为满工作量。教研组长优先列为学校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对象。落实教研组长待遇,学校可根据教研组长的工作实绩,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列支不少于200元/月的岗位津贴,学校要视工作量情况给予项目教研组长相应的岗位津贴,片区教研组长200元/月的岗位津贴由教育局专项拨付到组长所在学校;市区级先进教研组组长由区教育局另外给予奖励,民办学校(幼儿园)组长岗位津贴由学校(幼儿园)举办者负责。
4. 强化督查评估。学科教研组建设纳入教育局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开展定期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对学校及领导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 经费保障
落实研修经费。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生均公用经费10%、全额教师培训经费用于教研组活动和校本研修、外出学习、竞赛活动的开支。每个教研组集体配订三份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和设备器材等,在优秀教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先进教研组、课题成果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日常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
附件1
瓯海区小学科片区教研组名单
一、各学科片区划分及组长名单
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
(1) 中学体育片区教研组分组学校
一、中心片区:公办学校6所民办1所(教师30+3人) | |
学 校 | 组长 |
1.区实验中学2.第二实验中学3.瓯海外国语4.牛山实验学校5.高铁新城实验学校6.森马学校7.第二外国语学校 | 瓯海外国语 陈友谊 |
二、西片区:公办学校5所民办1所(教师26+13人) | |
1.塘下中学2.郭溪中学3.瞿溪侨中4.潘桥中学5.泽雅中学 6.温外娄分 | 潘桥中学 郑夤 |
三、东片区:公办学校5所民办1所(教师18+10) | |
1.梧田一中2.梧田二中3.三垟中学4.榕园学校5.温中附校6.华和外国语 | 梧田二中 孙春林 |
四、南片区:公办学校4所民办1所(教师15+10人) | |
1.仙岩一中2.仙岩二中3任岩松学校4.茶山中学5育英学校 | 仙岩一中 刘恒 |
(2) 小学体育片区教研组分组学校
一、景新片区:公办学校6所民办1所(教师21+5人) | |
学 校 | 组长 |
1.景山小学2.新桥一小3.新桥二小4.第二实验5.牛山实验6.会昌小学7.艺术学校 | 牛山实验 刘婵娟 |
二、中心片区:公办学校10所民办2(教师36+8人) | |
1.瓯海外国语2.艺术实验3.娄桥二小4.高铁新城(含站西小学)5.潘桥一小6.潘桥二小7.陈庄小学8.老竹小学9.娄桥河庄10.瓯二外小11.娄桥三小12.森马学校小学部 | 瓯外 陈展华 |
三、瞿郭泽片区:公办学校9所民办3(教师30+4) | |
1.瞿溪一小2.瞿溪二小3.瞿溪三小4.泽雅一小5.瞿溪四小6.郭溪一小7.郭溪实验8.郭溪三小9.郭溪燎原10.郭溪六小11郭溪七小12郭溪阳光 | 郭溪一小 黄育慈 |
四、梧田片区:公办8所(教师30人) | |
1.实验前汇2.实验慈湖3.实验飞霞4.未来龙霞5.未来南瓯6.未来绿轴7.南堡小学8.南村小学 | 龙霞实验 贾恩敏 |
五、三白茶片区:公办学校8所民办2(教师25+14) | |
1.榕园学校2.三垟三小3.生态园4.白象一小5.白象新生6.鹅湖小学7.茶山实验8.大学城附校9.华和外国语10白象三小 | 生态园实验 黄苗苗 |
六、丽仙片区:公办学校7所民办2(教师20+13) | |
1.仙岩一小2.仙岩实验3.仙岩华侨4.仙岩沈岙5.仙岩二小 6.丽岙华侨7.任岩松小8.丽岙二小:9.育英学校: | 仙岩华侨 金贤克 |
2. 中小学音乐、美术、信息科技学科
(1) 初中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片区分组
一、东南片区:公办9民办2(美术17人、音乐15人、信息15人) | |
学 校 | 组长 |
梧田一中 梧田二中 三垟中学 温大附属茶山实验 榕园学校 仙岩一中 仙岩二中 任岩松学校 温中附校 华和外国语 育英学校 | 美术:梧田一中 陈茜茜 音乐:梧田一中 李茜 信息:仙岩二中 叶彬慧 |
二、中西片区:公办10民办2(美术25人、音乐22人、信息29人) | |
郭溪集团校 实验中学 瓯海外国语 第二实验 牛山实验 潘桥中学 瞿溪侨中 高铁新城 泽雅中学 温州娄外 森马协和 | 美术:塘下中学 林剑武 音乐:瓯外 徐向晔 信息:瓯外 陈建林 |
(2) 小学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片区分组
一、景新片区:公办学校5所民办1所(美术17人、音乐16人、信息10人) | |
学 校 | 组长 |
1.景山小学2.新桥一小3.新桥二小4.牛山实验5.会昌小学6.艺术学校 | 美术:新桥一小 陈雪丽 音乐:景山小学 陈圆圆 信息:新桥一小 叶丰 |
二、中心片区:公办学校7所民办2(美术24人、音乐20人、信息13人) | |
1.瓯海外国语2.艺术实验3.第二实验4.娄桥二小5.站西小学6.娄桥三小7.娄桥河庄8.瓯二外小9.森马学校小学部: | 美术:瓯外 夏 蔷 音乐:瓯外 张铖铖 信息:瓯外 陈建立 |
三、西片区 :公办学校15所民办3所(美术32人、音乐28人、信息23人) | |
1.高铁新城2.潘桥一小3.潘桥二小4.陈庄小学5.老竹小学6.郭溪一小7.郭溪实验8.郭溪三小9.郭溪燎原10.郭溪六小11.站西小学12.瞿溪一小13.瞿溪二小14.瞿溪三小15.泽雅一小16郭溪七小17郭溪阳光18.瞿溪四小 | 美术:瞿溪一小 陈飞琴 音乐:瞿溪一小 陈采娃 信息:潘桥陈庄 曹薪薪 |
四、梧田片区:公办8所(美术17人、音乐19人、信息16人) | |
1.实验前汇2.实验慈湖3.实验飞霞4.未来龙霞5.未来南瓯6.未来绿轴7.南堡小学8.南村小学 | 美术:南瓯实小 张颖 音乐:实小集团 林惠慈 信息:实验前汇 黄森森 |
五、三白茶片区:公办学校8所民办2(美术26人、音乐24人、信息12人) | |
1.榕园学校2.三垟三小3.生态园4.白象一小5.白象新生6.鹅湖小学7.茶山实验8.大学城附校9.华和外国语10白象三小 | 美术:南白象实验 徐秦碧 音乐:茶山实验 吴瑶泉 信息:茶山附属实验小学 李林好 |
六、丽仙片区:公办学校7所民办2(美术21人、音乐20人、信息13人) | |
1.仙岩一小2.仙岩实验3.仙岩华侨4.仙岩沈岙5.仙岩二小 6.丽岙华侨7.任岩松小8.丽岙二小:9.育英学校: | 美术:仙岩一小 刘小芬 音乐:育英学校 潘晓晓 信息:仙岩一小 周文雅 |
二、小学科片区教研组活动机制说明
1. 片区研修组与学校校本研修的关系
片区研修组是学校综合小学科教师校本研修的一种组织样态。综合学科专职专任老师均要求参加片区研修组的研修日活动,每次纳入教师学校校本研修次数,教师学期片区研修外,次数不足的回归学校参加各自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参加片区活动次数+校内活动次数=教师学期校本研修活动总次数。
2. 各方职责和要求
(1) 学校:确保本校老师按时参加片区研修组活动,请假审批,学期本校老师参加次数统计及活动过程监督。
(2) 研究院:聘任组长、服务指导组长开展研修活动;评估各组学期活动质量;定期开展组长培训;为上升为区级活动承担任务老师办法活动证书。
(3) 研修组长:组长负责本片区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材料汇总、出勤反馈学校。
(4) 教师:每位专任老师积极参加每次活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积极承担和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因故不能参加活动需书面向学校校长请假,同意后拍照发给组长备案。
3. 片区教研组活动经费和质量保障
(1) 活动经费保障
各组活动聘请专家从严控制宁缺毋滥,专家指导费按标准,在片区组长所在学校联盟校培训经费中列支。组长工作补贴经考核合格后,按每人每月200元由教育局予以单列发放。
(2) 活动质量保障
各片区每学期活动不少于4次,可以将其中一次高质量的活动向研训员申请上升为区级活动并颁发区级证书和报销专家经费。每次活动必须要有活动通知、过程记录表、考勤签到(拍照反馈学校)、活动报导稿(上传研修网)和过程材料汇集等,活动接收及时打包发给学科研训员收集备查(考核重要材料)。
附件2
瓯海区学校教研组基本情况汇总表
单位: 联系人: 联系号码:
教研组名称 | 组长姓名 | 组长联系 号码 | 组员 人数 | 教研组性质 |
填报时间:202 年 月 日
附件3
瓯海区学科研修活动日
星期 | 午别 | 小学 | 初中 |
星期二 | 下午 | 语文、美术、地方课程 | 美术、地方课程 |
星期四 | 上午 | 社会(道德与法治) | |
下午 | 数学、品德、音乐、体育 | 数学、科学、音乐、体育 | |
星期五 | 下午 | 科学、英语、劳动(综合实践)、信息科技 | 语文、英语、劳动(综合实践)、信息科技 |
注:初中与小学周三下午为“非研修日”
附件4
瓯海区中小幼学科教研组建设与认定参考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具体要求 | 评审分值 |
组织建设 10% | 优化设置教研组织 | 学校重视教研组组织建设,学科教研组设置合理科学。 | 3 |
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 2 | ||
形成学科教研团队 | 学校制定三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实施学科教研组建设。 | 2 | |
学校形成由教研组长、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组成的学科研修团队。 | 3 | ||
制度建设 10% | 健全教研工作制度 | 建立健全并实施各项研修制度,教研组工作正常有效运行。 | 10 |
课程建设 5% | 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 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形成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 5 |
加强拓展性(选修)课程群的开发。依据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教师特点,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选修)课程群。 | |||
常规建设 15% |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 全面落实《温州市中小幼教学常规》和《温州市中小幼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常规指导与管理。 | 10 |
重视教学常规检查与反馈的实效性,树立教学常规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提升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水平。 | 5 | ||
科研建设 15% | 策划实施教研活动 | 聚焦“学为中心”的课堂变革,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 | 6 |
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开展基于数据与证据的分析评价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 | 3 | ||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施学科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 | 3 | |
学科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反思文章,及时总结、推介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 | 3 | ||
资源建设 10% | 积极建设学科资源 | 积极建设校内学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校外资源,逐步形成校本化的学科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库。 | 6 |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 | 积极推进“互联网+研修”,以教师空间为基础,以学科教研组、项目组为单位,以学习社区的方式,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积极实施“云教研”,借用信息技术加强学习研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经验推介。 | 4 | |
文化建设 5% | 形成良好教研文化 | 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具有良好的教科研学术氛围,教研组成员富有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 3 |
教研组逐步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 2 | ||
特色建设 5% | 培育学科教研特色 | 根据学科建设目标,根据教师特点、教学实际开展学科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行程符合实际的教研组特色项目。 成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活力型教研组,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 5 |
研修成果 15% | 教研成果及教学效果 | 学科研修活动及研究项目在县级及以上有一定的影响。 | 4 |
学科教科研成果丰富,师生获得县级及以上奖项较多。 | 5 | ||
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浓厚,负担适中,学习质量优良。 | 6 | ||
实施保障 10% | 加强组织保障 | 各学校校长负总责,分管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学科教研组建设工作,校领导分工包组直接深入各学科组参与教研活动。 | 3 |
加强制度保障 | 建立教研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教研组长相关待遇。 | 4 | |
落实经费保障 | 学校保证教研组外出学习、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的开支。 每个教研组集体应配订三份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和设备器材等。 在优秀教学学改革项目、精品课程、先进教研组、课题成果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日常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