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4/2023-63135
  • 文件编号:温瓯教函〔2023〕52号
  • 主题分类:人大建议
  • 发布单位: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2023-06-20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对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3-07-07 11:28 访问次数:139 来源:区教育局

吴丽君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促进家校协同助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建议中分析了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家长的教养能力弱化,不能正确处理育儿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虽然全国各地先后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但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的观点,我们非常认同。

区教育局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课程安排、教师专业培训、教育教学研究、专业设施建设、校园活动开展、家校协同等方面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成果,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入常态化规范化。同时,我们加强与区妇联、卫健、疾控和专业医疗机构的配合,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

一、强化“家长学”课堂,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学校活动

(一) 做强一个品牌,首创推出家庭教育掌上课堂

瓯海在全市首开家庭教育课堂,通过网课和面授广泛宣讲当前家庭教育难点痛点问题。2020年5月,瓯海家庭教育网课首播。两年多来,瓯海家庭网课每周日晚八点准时播出,先后有百余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截至目前,共播出网课142讲,点击量超650万人次。同时线下推出“菜单式”家庭教育讲座,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中国妇女报、浙江教育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点赞报道,已然成为瓯海教育的一张名片。

(二) 打造两个平台,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

一是打造数字家长服务坊,畅通家校社互动渠道。我们借助教育数改应用,在全省首建“瓯海数字家长服务坊”。该平台实名注册,通过“线上线下统一管理、校社帐号扫码联通、服务成绩动态显示”,建成信息“一张图”,全方位提供学生成长信息,方便家长及时作出应对。目前,瓯海数字家长服务坊已上线浙里办,成为温州市重大应用项目和省发改委重点数改项目。

二是打造顶层服务大脑,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2022年5月,瓯海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家长联合会,深入指导各校家委会做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校沟通工作。瓯海还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构筑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为广大家庭提供多元化、普惠性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服务中心开通家庭问题热线,广泛接受家长电话咨询。

(三) 成立讲师团,构建家庭教育师资保障体系。成立瓯海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涵盖名师、专家、医生教授等,并聘请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开放大学等家庭教育专家指导诊断瓯海家庭教育工作。目前,讲师团共有成员70人,主要履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公益咨询以及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学校等职能。

(四) 统筹共享资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区妇联、区教育局等7家单位联合出台《瓯海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试点建设两年时间,以30个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站为试点,打造5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示范型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建成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统筹共享社区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开展“海鸥飞翔”家庭教育集成品牌系列活动,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实践活动在社区(村)的常态化开展。为全区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的亲子冲突、心理焦虑、无力管教等问题做一对一的咨询指导,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注重家庭实践,积极通过亲子阅读、亲子研学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 做好普及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区妇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的普及宣传活动。结合“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季,充分发挥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共享社·幸福里”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优势,链接老师、家长、志愿者等多方师资资源,注重引导家庭参与、共同阅读、一起成长,形成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同时,策划在家庭教育宣传周、5.15国际家庭日、“六一”等活动契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授牌、家庭教育讲座、公益赠书,选树书香家庭、优教家庭等最美家庭,举办“最美家庭”分享会,家长线上交流等活动,广泛宣传家庭教育。

二、落实常规工作建设,发挥心理教育的发展性与预防性功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规范实施。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文件要求,区教育局指导全区中小学校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织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落实心理测评,建好学生档案。区教育局与康宁医院集团签订《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对全区小学高段(4-6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回访和适度干预工作。测评覆盖全区中小学校,要求学校全面建立“一人一册”学生心理档案,并科学分类归档、及时精准更新;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群体(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困生等)和明确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指导,按照“一般观察、重点关注、特别关注”三个等级分类管理:一般观察类(有苗头性倾向性心理问题隐患)学生,由学生家长、班主任加强关心关爱和日常情绪观察并及时预警。重点关注类(存在心理问题但症状相对轻微稳定)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加强研判、跟进,视情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疏导干预。特别关注类(有重度心理障碍)学生,由学校配合家长送至精神专业医院干预治疗,最大限度防止心理危机转化为现实危害。还对存在危机苗头的学生及时纳入省心理高危管理平台动态跟踪。

三是开齐开足课程,发挥学校主体主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各中小学校保障每班每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少于2课时。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使用,选用经上级教育部门审定通过的教材,确保其科学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建设。开展心理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将“理论引领与实务操练”紧密结合,切实提升心理辅导专职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和个案咨询能力。深入开展学情分析,加强“新生适应”“学习心理辅导”“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四是完善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运行机制。2017年起,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项目及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达标建设项目”。目前,我区共拥有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所,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2所,标准化建设点78所,全区中小学全部完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安排固定的开放时间,小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他功能室按照需要开放,要求有日常使用记录。逐步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包括辅导室使用及管理制度、辅导人员工作职责、辅导室值班制度、辅导预约制度以及辅导档案建立与保管制度等,规范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典型个案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并纳入重要课程

我区以强化劳动教育为突破口,以“家校社”协同发展为路径,以2022年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家校社协同: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样态研究》为引领,通过空间重构、课程开发、路径探索、评价创新等变革,全力打造具有瓯海辨识度的劳动教育新生态。全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认真落实一周一课时劳动教育课,突出劳动教育中的内在学生品质和能力提升、正确的生活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良好的环境适应观、积极正能量等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构建了项目式的家庭劳动特色课程、校本化的学校劳动基础课程、菜单式的社会劳动拓展课程。

最后,感谢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3年6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