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南白象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抓“建设未来城市示范标杆”发展目标与“一区一带一廊”建设契机,发挥南部新区建设主阵地担当,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现将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亮点工作
(一)招强引优,以“大平台”带动“大经济”。打造商贸增长新平台,万邦中心正式启动营业,万象城引进首店30家,护航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夏季)与东亚文化之都非遗美学大会(秋季青灯市集)顺利开幕,共吸引全国近30万粉丝前来游玩消费。构建营商环境新格局,深化“三服务”工作,今年来成功招引路安沥青等高产值企业,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2人。打造平台经济新载体,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海派医药总部全面结顶,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基因药谷,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产业实力稳步提升。
(二)面貌更新,以“大项目”推动“大建设”。聚焦南湖湾活力区建设,南湖未来社区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已结顶,未来之星及“未来one”项目分别于明后年竣工交付。聚焦基础设施提升,统筹完成104国道、南环线、温瑞大道一期、湖心路等项目政策处理;推动附一医西侧社会停车场建成运营;瓯越大道南段快速路(一期)高架于9月试通车,为温瑞一体化筑牢交通基础。聚焦安置房摸文交付,完成上蔡、霞坊城中村改造工程共2792套安置房摸文认购,陆续交付南湖、横港头、上蔡安置房3100余套,走好群众安置回迁“最后一百米”。聚焦城市亮化工程。助推南湖排涝调蓄工程进场建设,护航博山美术馆顺利开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2次排名全市前列,不断擦亮城市环境底色。
(三)除险保安,以“大治理”实现“大平安”。社会治理“亮硬招”,科学划分47个网格、354个微网格,构建“1+1+3+N”队伍架构,全面承接党建引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排查上报任务。消防安全“出实招”,围绕“8+3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月”专项行动,完成出租房隐患整改4200余家,“安监云”隐患处置2600余条,攻坚完成白象村、鹅湖村网格与南洋工业区等隐患挂牌区域整改,绷紧安全防范之弦。
(四)强基固本,以“大场景”实现“大民生”。夯实创文工作基础,成立治乱管理、门前三包、停车秩序等六支队伍,联合温州商学院、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发动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老干部组建“红色巡查队”,形成街道上下、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建强“一办一中心十二组”基层作战体系,协力完成风险地区数据排查、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等重难点任务,今年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近300万人次,排查中高风险来温数据14000余条,管控居家对象4779人次。推动民生项目落地,护航温州中学附属中学工程进场施工,建成投用南湖森活之家农贸市场,在南湖、上蔡竣工两所幼儿园。现代绿城金竹嘉园作为全市首个“医康养护教”康养综合体,联合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已有700余名师生正式入驻,园区内老年医院、老年大学已启动运营,相关做法得到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调研认可。
(五)红色领航,以“大整合”深化“大党建”。整合公共阵地资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整合43类阵地功能,实现活动、服务资源精准对接、精准输送。今年已合计举办输送活动170余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获评全市“最美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变革组织体系,全面推广“共享社·幸福里”,云著里、双湖名苑等5个住宅小区与南垟社区已通过市党建督导组验收,其中华润悦府获评五星小区,全面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力量,成立街道首个住宅小区妇联组织,华润悦府侨联运行模式获省侨联考察认可。凝聚公益服务力量,以党建共同体为载体,将华润万象城、温州大学等优秀企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源引入到公益服务中。其中,“红色研学”“博士讲师团”等活动多次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点赞,进一步为红色服务造声势、掀热潮、创实效。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聚焦城市建设,推动“乡村变城市”再加速。加速南部新区建设,紧抓南湖“极化区”引领打造与南白象、金竹、南湖单元控规修编契机,推进南湖未来社区、南湖科创中心、温州中学附属中学等引领性项目建设,打造未来卓越品质新城。加速征迁安置落实,加快完成E-03地块、霞坊工业用地做地出让,做好温州中学附属中学、温瑞大道二期、瓯江引水等工程政策保障,推进南湖未来社区一期安置房交付,为连片成块精建精美做好准备。加速“亚运风景带”打造,紧盯“迎亚运”总体目标,提速温瑞大道沿线亮丽工程、南湖排涝调蓄工程与生命健康小镇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启动市级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全面塑造“依山就水、环湾塑城”的白象风光。
(二)聚焦产业培育,推动“潜能变动能”再加速。抢抓“都市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基因药谷二期征地,投用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以平台打造引领产业高质量转型。抢抓“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机遇,全面深化“三服务工作”,开展助企纾困、“两化两增”“退二进三”系列工作,推动政策用足用好、快享易享。抢抓“沿塘河经济带三年行动”机遇,充分发挥“博物万象”商圈辐射效应,建成投用塘河时光项目,精心办好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推动塘河沿线这一百亿级城市经济带强势崛起。
(三)聚焦社会治理,推动“治安变平安”再加速。着眼治理模式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基层网格治理“多网合一”建设,实现治理力量整合、体系重构、水平提升。健全文明格“1161”体系,探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首例处罚”“红黄牌”“积分制”等常态化管理机制,切实巩固创文成果。着眼矛盾纠纷化解,坚持党委牵头、领导包案、约访下访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中心矛盾化解作用,与微网格不稳定因素排查作用,推动矛盾化解质效不断提升。着眼安全隐患排查,以全区“隐患大整治、基础大巩固、宣传大提升”专项行动为导向,围绕辖区消防安全、燃气安全、森林防火、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三防”能力。
(四)聚焦全龄友好,推动“民生变民心”再加速。坚持疫情防控“严”字当头,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突出平战结合、扁平管理,从严从细落实数据核查、人员管理、场所管控、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重点工作,切实守好入温“大门”与村社“小门”。坚持民生项目“实”字为重,以“全龄友好型镇街”为目标,加快泰康之家·瓯园、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市六医二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邻里食堂、社区学校与社区托幼园,擦亮“一老一少”民生优享金名片。坚持文体事业“精”字为先,树牢“健康瓯海、体育先行”的理念,以国家级“体育强镇”为目标,利用拆后空地、桥下空间,建成“百姓微体育场”;组建街道文联,充分利用谢灵运纪念馆与塘河沿线博物馆群,加大对塘河文化、永嘉文化的挖掘推广力度,进一步做好、做亮南白象文化品牌。
(五)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同行变同心”再加速。突出党建引领自治,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推动“共享社·幸福里”全面铺开,为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突出公共阵地资源整合,依托“1+8+N”党群服务圈,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党群服务阵地服务功能,通过精准对接资源、拓展服务渠道、完善配套制度,切实增强群众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突出干部能力锻造,树立大抓作风的鲜明导向,健全考评管理制度,实施“环节捆绑”与“岗位捆绑”责任机制,不断提升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印发村社干部行为规范手册,全面提升村社健康运行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