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地处浙江东南部,因《山海经》有“瓯居海中”的记载而得名。全区国土面积466平方公里,下辖景山、新桥、娄桥、潘桥、梧田、南白象、郭溪、瞿溪、三垟、茶山、丽岙、仙岩12个街道,泽雅1个镇以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98.3万,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4.9亿元、同比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6147元、46623元。
瓯海是一座民营经济之城。瓯海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是中国民营经济和“温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者,创办有全省第一家农民举办市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拥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4张“国字号”制造业名片。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97家,形成了服装、眼镜、锁具、鞋革、汽摩配、电气机械、包装、食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服装、眼镜、锁具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有“世界眼镜看中国 中国眼镜看瓯海”之说。特别是近年来,瓯海锚定“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创新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小微企业授托融资模式、“瓯资通”金融产品超市等一批全国有名、全省领先的改革品牌,成功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成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的营商环境“洼地”和投资创业“高地”。
瓯海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作为全省三大科技大走廊之一—环大罗山科技走廊主阵地,瓯海区下辖温州高教园区,拥有温州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字号”创新平台,生命健康小镇、时尚智造小镇、眼镜小镇三大省级特色小镇,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9所本地高校,中国基因药谷、中国数安港、中国双碳科创港、浙江大学温州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等一批领军型人才,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加速器、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基金等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在瓯海全面落地,是目前浙闽赣地区人才最集聚、平台最高端的区域之一,荣获浙南唯一“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享受单列市政策待遇。
瓯海是一座开放活力之城。作为温州城市对外的主窗口,三条高速、五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使瓯海成为连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的交通大通道。四个高速出口、一个高铁站场、五大城市板块,决定了瓯海作为温州城市建设主阵地、城市形象主门户的地位。近年来,瓯海借助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先后落地了君康健康产业中心、亚运龙舟基地、奥体中心、全球进口商品贸易港等一批地标建筑,刷新了温州城市天际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浙江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新城”“浙江十大魅力名城”“浙江十大现代化新城”,是目前全世界温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瓯海是一座山水文化之城。作为“瓯越文化”的精华所在,瓯海区是温州母亲山—大罗山、母亲河—温瑞塘河的主体所在,全区景区面积占国土面积41%,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0%,共有三个国家4A级景区。出土有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墓,保留有国内唯一传承古法造纸技术的泽雅“四连碓”,涌现了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永嘉学派代表陈傅良、佛学大师李叔同、散文大家朱自清、华人文坛恒星琦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梅雨潭的绿》《橘子红了》等名片佳作在这里流传,共同承载起了大罗山文化、纸山文化、塘河文化“两山一水”的独特地域文化,成为浙江唯一入选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