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发普遍,引起了不少危及安全的社会问题。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教思政厅函〔2021〕10号)的通知,明确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您提出的要加强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我们非常认可。目前,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2021年,成立了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应急援助专家团,由区心理骨干教师及心理医生组成,扩充危机干预骨干力量。结合集体研修机制,开发、完善学习心理辅导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将课程资源汇编成册并且在全区进行资源共享,提升学校心理教师水平。当前编制紧缺,增加和配备心理教师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在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前,采取加大对兼职的培训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疫情缓解后,继续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C证续证培训,补充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落实筛查保障,结合心理测试和教师访谈观察,每学期对各校学生开展心理危机筛查。配有心理辅导专职老师的学校由心理老师负责普查工作;未配备心理辅导专职老师的学校,由社会购买心理服务方开展普查,实现普查工作全覆盖。同时,将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和干预方案上报至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管理平台(2021年共上报49人,2022年上报工作尚在进行中),做好个别心理问题学生的日常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专题培训。2021年,邀请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赵国秋教授为班主任和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作专题讲座;邀请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傅素芬教授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心理辅导专职老师进行座谈。组织学校老师(每一个学校安排一名,寄宿制学校安排至少两名)赴杭州参加省学生心理诊疗和互联网中心组织的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组织心理危机干预个案督导研讨会,2022年初,先后三次邀请温州七医副院长郑维芳、省学生心理诊疗和互联网中心主任医师张载福就抑郁症、自残行为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进行个案督导。落实心理辅老师待遇,完善心理辅导老师评优评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资金使用、硬件设施配置、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督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环境。
三、推动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心理骨干班。加强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师资培训,区教育研究院2022年3月份组建心理骨干班,由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和有志于长期从事学校心理工作的优秀老师组成,进一步提升教师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列入班主任岗前培训内容。2021年瓯海区中小学准入职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余知行老师和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心理健康师训员吴郁葱老师就新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指导。2022年,准入职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活动将继续安排心理健康内容,并在班主任提升培训中加强心理教育专题内容。
四、政府购买心理咨询服务进校园。2021年投入40多万元向温州医科大购买专业服务,2022年投入70多万元向康宁集团购买专业服务,驻点工作由中学向小学高段年级拓展,开展蹲点心理健康辅导、干预,缓解我区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配备不足带来的问题。推进瓯海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进校园。2018年,区卫健联合区政法委,委托第三方温州康宁医院运营,对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八大类人群设立了心理服务阵地,2019年挂牌瓯海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周固定安排两天时间开展场馆体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2021年,完成61场活动,惠及线上与线下众多学生。开通24小时公益心理咨询热线,康宁心亭、场馆周六公益心理咨询接待日等方式,对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亲子关系、情绪障碍、学习障碍、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健康指导。开展心理普及团辅和送教讲座活动,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每月定制送教上门服务进学校。开展公益课程进校园活动,在瓯海教育网上公布选课名单(共计40节优质课例),心理辅导教师受邀送教上门,到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工作或做专题讲座,已有数十个学校受益。在此基础上,开展公益个案咨询,面向全区学生、家长开展公益个案心理咨询,分设梧田一中、新桥二小两个点。该项工作从2020年启动,一直持续到现在。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建成投用瓯海区心理辅导中心,进一步统筹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抓细。
最后,感谢您对瓯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王建,联系电话:13732002369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2年6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