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4/2022-49206
  • 文件编号:温瓯教函〔2022〕55号
  • 主题分类:政协提案
  • 发布单位: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2022-06-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8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2-06-27 16:05 访问次数: 来源:区教育局

民进瓯海区基层委员会,叶会乐、沈奕等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双减”课后服务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合理引入社会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托管服务启动后,教师工作量大幅增加。瓯海创新打造托管服务队伍,积极利用在瓯高校、培训机构、家长资源等校外资源,聘请退休教师、培训机构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托管服务工作,为托管服务提供师资保障。外聘教师开设课程以公益性质为主,学校适当补助一定的劳务费。如我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本学期从爱乐艺术团、米开朗教育科技、瓯江棋院等知名社会机构外聘教师22人,开设了乐器演奏(竹笛、古筝、非洲鼓)、形体课程(民族舞蹈、拉丁舞)、体育课程(足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以及美术课程(米塑、纸艺、儿童画)。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与温州大学深入合作,将数百位拥有大学教师身份的学生家长组成志愿为学校托管服务的“最强大脑”。牛山实验学校参与托管服务的老师除了学校在职在编的教师外,还面向社会、在瓯高校招募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课后托管服务人员。通过引入社会资源,既丰富了学校课后托管服务的内容,也提升了课后托管服务的品质。下一步,将进一步对接社会资源,聚合“X”课程基础信息。在2021年爱心暑托班开办的基础上,区教育局牵头联系团区委、在温高校、区退管协会等部门,精准获取大学生志愿者、银铃讲师、杰出青年等信息,供给全区开设课后托管的学校。学校根据课程方向自行选择,做到“信息源”可靠、“人才库”可选、“中转站”可扩,解决管理人员和授课师资不够、不齐等瓶颈,齐心协力将“双减”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创建各级研学基地,打造研学普惠工程。近年来,区教育局积极打造各类研学基地,构建多层级的实践基地网络。区级层面,已有一个区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镇街层面,利用瓯海区美丽田园建设和镇街辖区内的企业,要求镇街为本辖区内的中小学建设或免费提供至少一个以上学农或学农等实践基地,建成镇街级劳动实践基地10个,教育局将督促剩余3个街道建成镇街级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层面,利用校园内空闲空间开辟种植园;利用校园周围土地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与社区共建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截至目前,瓯海区已创成省级研学基地梦多多小镇和省级劳动基地三垟湿地,市级研学基地瓯海博物馆和中国基因药谷以及泽雅古法造纸研学基地,区级研学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规划馆等,塘河博物馆群和眼镜小镇已列入今年的创建计划。在加强公办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以结对共建的方式推动学校与民办基地联动,探索学校参与校外基地课程研发合作模式,打造“兰里自然研学(劳动)基地”等十大融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下一步,将会同区文广旅体局、区科技局、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对有资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遴选排摸,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源库;整合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非遗中心等文化资源、配套开展公益文化活动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提供公共文化阵地场地预约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将结合瓯海实际情况,整合文旅资源,开发纸山文化、红色革命、散文文学、现代科技、自然生态、塘河文化、大学文明等七条具有瓯海区域特色的研学精品路线,为学生提供更多研学项目和研学线路。

三、促进协同监管体系,规范培训机构转型。“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省市“双减”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温州市教育局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温州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我区有关部门完善流程,密切配合,通过“两转一注销”的方式,依法依规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转登工作顺利完成。今年以来,为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区教育局开展校外培训治理“巩固提升”八大行动,对46所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压减和转为非营利性的所有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回头看”,并加大联合执法处罚力度,将违规培训机构纳入黑名单,将违规培训行为进行曝光,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通报一起,形成警示效应。同时,市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温州市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施方案》《温州市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和《温州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等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准入和监管办法。我区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会同市监、民政部门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和登记工作,在区“双减”工作专班的指导下,落实部门职责,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目前,我区校外培训机构已实现分类管理,即教育、科技、文旅、体育、人社、卫健、市监等部门分别负责学科类、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婴幼儿照护类、托管类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下一步,区文广旅体局将对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调研和摸底,对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和可提供课程资源进行排摸,建立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资源库。

最后,感谢你们对瓯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陈淑,联系电话:88599585。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2年6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