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印发瓯海区2021年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8-02 18:22 访问次数: 来源:区教育局

各中小学:

现将《瓯海区2021年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学生为本、立足普及、重在参与、突出创新的原则,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系列活动。同时,要认真做好活动组织、选拔推荐、安全管理等有关工作,确保本届科技节圆满成功。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1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2021年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


2021年青少年科技节以“创新·创想·创作”为主题,持续时间从2021年9月至12月,主要内容包括五大主题板块,分别为:开幕闭幕板块、体验板块、论坛板块、赛事板块、联动板块。

一、开幕闭幕板块

开幕式结合市、区重大科技活动、科学家进校园或科技节某单项比赛等契机组织举办;闭幕式以区学校学生科技作品评比展示形式或科技节成果表彰的方式举办。

二、科普宣教板块

(一) 迎进来:邀请全国或温籍著名科学家公益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小科学家”宣讲团、“科普校园行”、“创客大篷车”等活动,面向全区中小学开展科普巡讲。

(二) 走出去:结合学生研学旅行、学生综合实践等活动内容,联合温州科技馆、温州博物馆、市气象台等科普场馆(具体场馆详见“温州科协公众号”),开展校馆共建,通过学生参观、专家解说等形式,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夏令营,增强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学生暑期生活。

三、科普论坛板块

(一) 小学生趣味实验脱口秀

1. 参加对象:全区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同一教育集团参赛数量不能超过2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校区参赛数量不能超过1支。

2. 比赛要求:内容必须是演讲者亲身参与的原创趣味科学小实验,必须健康向上,符合科学规律,不触犯政策法规,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具体内容不限。脱口秀内容需要呈现实验的过程性、趣味性,登台表演限定1-2人合作完成,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3.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教育集团校将参加比赛学生名单(见附件1)在9月16日前发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4. 比赛时间和地点:9月25日(周六)下午1:15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举行。请参赛选手下午1:00前报到、抽签。

(二) 初中学生“创想Idea”解说

1.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初中学生。同一教育集团参赛数量不能超过2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校区参赛数量不能超过1支。

2. 比赛要求:①创意:引导学生观察与之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或事物,有创意地提出某一项奇思妙想。创想要改进研究对象原有的缺点不足,提升其实用性和便捷性,蕴含“未来”的创意元素。②实现:针对创意点子,通过建构模型、绘制图纸、编写程序、组搭硬件器材或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形式展现创意的具体想法或制作出实物作品。③展示和互动:由1-2位合作人员登台分工合作阐述创意或演示作品,借助PPT等载体辅助解说,解答现场评委提问。解说时间4分钟以内,评委互动时间2分钟以内(1-2个问题)。

3.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集团校将参加比赛学生名单(见附件1)在9月16日前发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4. 比赛时间和地点:9月25日(周六)下午3:15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举行。请参赛选手下午3:00前报到、抽签。

(三) 高中学生科技辩论赛

1.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高中学生。

2. 赛制及赛程设置

(1) 赛制设置:立论(1辩,正反双方各3分钟);攻辩(先是正方2辩选反方2辩或3辩作答,反方选手只能回答不能提问;再由反方2辩选正方2辩或3辩作答,正方只能回答不能提问;然后正反3辩选对方2辩或3辩作答,规则相同。每位辩手时间各为1.5分钟);攻辩小结(1辩,正反双方各1.5分钟);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各5分钟);总结陈词(4辩,反正双方各4分钟)。

(2) 赛程设置:比赛采取淘汰制。

初赛。对垒队伍和辩题在赛前约20日内抽签决定(参赛位置一签到底),并公布初赛辩题,根据报名队伍数量分场地同步进行,决出四强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和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题目在比赛前15日公布,半决赛前后进行两场比赛,胜者进入总决赛。

3. 名额分配和报名要求:区级比赛由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自行组织评比,参市名额不限。每支参赛队伍确定1名领队、1-2名指导老师和5-8名辩手组成。将参加比赛学生名单(见附件2)在9月24日前发送到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邮箱:wztwy2020@163.com,联系人:郑上忠,联系电话:88656010。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选拔另行通知和安排。

4. 比赛时间和地点:市级比赛分初赛、半决赛、决赛进行。10月16-17日和30-31日在瓯海中学举行(具体安排由市体卫艺处另行通知)。

5. 奖项设置

(1) 团体奖:设冠军、亚军、季军。冠军、亚军、季军为高中组一等奖,进入八强的另外五支队伍为二等奖,另设三等奖若干。

(2) 个人奖:每一场比赛产生优秀辩手1名,根据选手参赛表现,比赛全部结束后,由组委会评选表彰十佳辩手、最佳辩手1名、优秀指导老师8-16名(进入前8名队伍的指导师)。

四、科普赛事板块

(一) 中小学生科创运动会

1. 小学组项目

(1) 气球动力小车挑战

参赛对象:全区小学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每支队伍可由2-3人组成,同一教育集团参赛队伍数量不能超过2支。

比赛规则:参赛队伍须在40分钟内,使用组委会统一提供材料现场设计制作一辆小车,以气球驱动小车,根据组委提供的到达点要求,以跑的准确度区分成绩,与指定的到达点距离近为优胜者,距离的测量应从小车停止后的最近点量至组委会提供的到达点,测量线应与发车线或其延长线垂直。

每支队伍可行驶2次,以两次行驶中最好一轮成绩为选手成绩。如成绩相同,则看另一轮成绩,成绩好的名次列前。参赛队伍必须在指定区域内发车,小车不能越线,模型出手即为正式比赛。小车驶离发车线后,选手不得触摸小车。违反规则的,成绩视为无效,并计作一次行驶。跑出去的小车由参赛人拣取。

材料要求:组委会为每位参赛选手统一提供制作材料,不允许携带其他器材参加比赛。提供材料包括:硬纸、气球、轮子、连接轴、吸管、胶水、胶带、剪刀等材料,具体材料规格以现场提供为准。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教育集团于10月21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3)报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比赛时间和地点:10月30日(周六)下午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参赛选手和指导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于当天下午13:15前到现场报到、抽签,13:30开始比赛。

(2) 铁丝陀螺:

参赛对象:全区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同一教育集团参赛队伍数量不能超过2支。

比赛规则:

①每位选手共3次测试机会,取最高一次成绩为参赛成绩;

②从计时0点开始计时至陀螺停止旋转,单次时间长者成绩高;

③计时0点前选手有30秒准备时间,最后10秒进入倒计时,计时0点陀螺必须处于旋转状态,超时启动者成绩无效;

④计时过程中不可触碰陀螺,也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给陀螺提供额外动力;

⑤现场制作结束后,参赛选手必须将陀螺交至裁判处,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⑥所有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测试,测试过程中陀螺若旋转或者掉落离开测试区域,计时立即终断。

材料要求:由组委会统一提供镀锌铁丝,具体规格——直径:1.2mm,长度:20cm,制作工具不限制、需自备,现场制作,独立完成,样式不限。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教育集团于10月21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3)报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比赛时间和地点:10月30日(周六)上午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参赛选手和指导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于当天上午08:00前到现场报到,08:30开始比赛。

(3) “七巧科技”竞赛

项目1:“智力七巧板组合与分解”个人赛

参加对象:全市在籍在读2-4年级小学生。

名额分配:18个班级以下每校1名、18-35个班级每校2名、36班级及以上每校3名。

项目2:“智力七巧板”多副主题创作5人组现场团体赛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5-6年级小学生。其中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队伍限报1支。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小学于10月21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4)报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比赛时间和地点:10月31日(周日)上午9:30在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举行;请参赛选手和指导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上午9:00前到现场报到。

(4) 发明创意设计模型现场评比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小学生,要求每个作品可由1-2名学生合作完成。同一教育集团参赛作品不能超过3件,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作品不能超过2 件。

参赛流程:A.申报材料,实物作品(可用模型或设计图呈现)一份(标注作品名称、参赛学生姓名和单位),作品的详细介绍一份。B.现场解说: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通知入围的学生到现场对作品进行演示和解说。组委会组织评审组通过听讲解(参赛学生介绍3分钟以内)、看演示(2分钟),并和参赛学生互动(评委提问2分钟),最终评定获奖结果。入围现场赛的可以带功能改进后的作品到现场置换参加现场会。

报送截止时间:请各小学于10月21日(以邮戳为准)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3)、参赛选手的作品实物和说明材料寄送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徐晓娜老师处,邮箱:1475177739@qq.com,联系电话:15858836582。

现场展示和解说时间:11月6日(周六)下午1:30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入围现场解说赛的学生于当天下午1:15前报到,解说顺序由组委会统筹安排。

2. 初中组项目

(1) 魔方6面还原挑战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初中学生。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人数不能超过2名(2022年“魔方还原挑战”将调整为市学生智力运动会比赛项目)。

比赛规则:比赛前魔方由裁判员背对参赛选手打乱,打乱步骤20步以上。魔方打乱后,把魔方放在桌子上,比赛选手的手不能与魔方有任何接触。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轮次还原魔方的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选手完成后把魔方放在桌上,双手不能接触并起立示意,此时计时结束。停止计时后,计时裁判需检查魔方是否为完成状态,如果未完成则为失败。

每位选手参加两轮测试,以最好一轮成绩为选手成绩。如成绩相同,则看另一轮成绩,成绩好的名次列前。

材料要求:参赛者需自带比赛用的三阶魔方,所用魔方须在比赛开始前通过裁判的检查,要符合标准。

报送截止时间:请各学校于10月28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5)报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比赛时间和地点:11月6日(周六)下午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参赛选手和指导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于6日下午1:00到现场报到、抽签,1:30开始比赛。

(2) 自制潜水器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初中学生,可以1-3人合作完成。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队伍不能超过1支。

比赛规则:2小时完成制作,潜水器成品要具备以下要求:

①潜水器的生活舱和水舱独立分开,生活舱只有一个,其容积约为总容积的2/3且上方有密封舱门(用现成的瓶盖制作),水舱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3。(潜水器的生活舱大于规定值或水舱小于规定值可加分,达不到规定值则扣分)

②拉推注射器活塞时,软管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但潜水器能自由的下沉和上浮,能悬停在水中任意深度,且艇身始终能保持水平。

③潜水器外形与其功能相对应且设计美观。

综合上述三项评分,分高者获胜。

现场提供:带瓶盖的农夫矿泉水瓶(380ml)4个、500ml注射器和配套的1米长塑料软管(如图)、橡皮泥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铁质螺帽、透明胶、双面胶、剪刀、美工刀、刻度尺、热熔胶枪、记号笔等。

报送截止时间:请各学校于10月28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5)报送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比赛时间和地点:11月6日(周六)上午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参赛选手和指导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于6日上午8:00到现场报到、抽签,8:30开始比赛。

(3) 小课题DV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初中生,可以2-4人合作完成。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作品不能超过2件。

选题要求:小课题应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同时研究又能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创新实验类:实验的改进;探究实验的开发等。

②实践探索类:低碳理念的实践应用;调查(本区域污染的调查,动、植物资源的调查,营养与健康的调查,疾病与防治的调查等);星空的观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③文献研究类:科学史的研究;科学成果的比较研究等。

制作要求:小课题DV内容应包括:所在学校、研究成员及指导师介绍、研究课题名称、研究缘起、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主要过程及研究的主要成果等,拍摄总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格式为mp4。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学校于11月4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5)及视频资料报送到区教育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室主任董爱敏老师钉钉邮箱,联系电话:88581273。

现场答辩时间:答辩在评委审核视频的基础上进行(组委会将电话和短信通知入围学生),形式为参赛学生介绍小课题2分钟,评委提问1-2分钟。11月13日(周六)下午1:30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接到入围通知的学生于13号下午1:15前报到、抽签,参赛。

(4) 发明与制作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初中生,可以1-3人合作完成。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作品不能超过1件。

项目要求:参赛作品要突出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有作品实物或模型,材质不限。

参赛流程:A.申报材料,实物作品(可用模型或设计图呈现)一份(标注作品名称、参赛学生姓名和单位),作品的详细介绍一份。B.现场解说:组委会根据参赛作品,通知入围的学生到现场对作品进行演示和解说。组委会组织评审组通过听讲解(参赛学生介绍3分钟以内)、看演示(2分钟),并和参赛学生互动(评委提问2分钟),最终评定获奖结果。入围现场赛的可以带功能改进后的作品到现场置换参加现场会。

报名截止时间:请各学校于11月4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5)以及参赛选手的作品实物和说明材料(以邮戳为准)寄送至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徐晓娜老师处,邮箱:1475177739@qq.com,联系电话:15858836582。

现场展示和解说时间:11月13日(周六)下午1:30在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进行,请入围的学生于当天下午1:15前报到、参赛,解说顺序由组委会统筹安排。

3. 高中组项目

数据应用创新研究活动(物联网、大数据)

参加对象:全区在籍在读高中生,可1-3人合作完成。同一所学校同一校区参赛作品不能超过2件。

项目要求: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基于各种真实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或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研究过程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和呈现。

成果形式:论文和其他佐证材料(如收集的数据,分析数据的程序代码等)。

现场答辩:组委会根据作品质量,电话和短信通知入围现场答辩的学生前来参赛,答辩时间为10分钟。

数据来源:采用自制的物联网装置采集;编写程序合法抓取网络数据编写网络爬虫程序获取;官方提供的真实数据。

报送截止时间:请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推荐1件作品于11月12日前将参赛名单汇总表(见附件6)以及参赛论文和佐证材料以“学校+第一作者姓名”文件名打包发送到温州中学,联系人:谢作如、周贤杰,邮箱:xiezuoru@vip.qq.com,联系电话:86786615。

比赛时间和地点:市级现场答辩时间定于11月27日(周六)在温州中学进行。

(二) 中小学生科创项目征集

参加对象:全区中小学教师

征集要求:适合中小学生年段特点、源于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关注项目的合作和探究,适合1-3人能合作完成的项目为主。科创项目体现创新精神,且经过1年以上实践操作,具备可行性和可推广价值。

作品要求:以教师个人名义或者学校名义申报科创项目。申报材料要标注:项目题目、项目概述、组队参赛说明、制作所需要工具、成品展示(图文介绍)、比赛细则、场地要求(图文)。同时请提供1-2位作者信息(单位、姓名、联系电话、职称职务、所获荣誉、近年来研究方向和成果)。

申报时间:申报材料以“单位+姓名+项目题目”打包命名,并在10月21日前发送到邮箱:602064344@qq.com,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88585665。

五、科普联动板块

市教育整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团市委等单位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比赛,科技节组委会将发布相关信息,鼓励科技有特色、学生有兴趣的学校组织参加。参赛结果同时作为教育系统科技类特色学校评估参考依据。

(一) 温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具体内容见2022年温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通知,由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办。联系人:林春,联系电话:0577-88291870。

(二) 温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具体内容见第二十四届温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办。联系人:林春,联系电话:0577-88286875。

(三) 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体内容见第37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联合主办。

(四) 温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作大赛。具体内容见2021年温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作大赛文件,由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主办。

(五) 温州市第十二届青少年创意大赛。具体内容见温州市第十二届青少年创建大赛文件,由团市委、教育局联合主办。

附件:

1.温瓯教体〔2021〕177号 附件1-6.doc

7. 瓯海区2021年青少年科技组委会


附件7

瓯海区2021年青少年科技组委会


主  任:林文杰(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副总督学)

                                                                        副主任:王  建(瓯海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  

                                                                                      蔡  忠(瓯海区教育局体卫艺科副科长)

      委  员:董爱敏(瓯海区教育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谢晓静(瓯海区教育研究院小学科学研训员)职中、中小学分管校长

     下设组委会办公室,张其波任办公室主任,陈赛艳(区教育局体卫艺科)、徐晓娜(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黄美玲(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为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