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瓯海区中小学校(园)长“匠心”读书会三年规划(2021-2023学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1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中小学校(园)长“匠心”读书会三年规划(2021-2023学年)
一、指导思想
开阔校(园)长的教育视界,丰富校(园)长专业成长的途径、载体和平台,凝心静气读好书,学以致用办好学。
二、活动目标
总结瓯海校长匠心读书会第一个三年规划实施的经验,继续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中开展全员参与、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校长匠心读书会并以校长培训项目的形式,引领、提升、推进、指导广大校长读书会友、问道教育,并使自己的思考变成学校的行动,引领师生前进,让自己所在学校能够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参加对象
瓯海区公办中小学正副校长、书记,幼儿园正副园长、书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省一、二级民办幼儿园负责人。
四、活动任务
所有校(园)长结合工作实际、个人喜好从推荐书目中选择书籍并认真阅读,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书评。每年至少参加读书会活动2次,以品读一篇文章、畅谈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故事、分享一本书籍等方式,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分析工作中的亮点和痛点,提出精准补短的对策和建议。积极参加读书会组织的各种比赛展示活动,提升校长专业素养。
五、实施措施
1. 书目推荐
发布中小学校(园)长 “匠心”读书会之推荐阅读书目及推荐理由。
2. 美好教育讲坛
每学年暑期举办一次全区校长读书会活动,通过前置学习、专家报告、迁移学习、交流分享、止语静读、校长论读、局长论学等模块,围绕主题头脑风暴,引领发展。
3. 校长亮台
每学年举办一次全区校长主题比赛展示活动,以赛促校长专业素养的提升。
4. 每季读书悦享会
每季由一个名校长工作室负责组织“那本书,影响了我”读书悦享会活动,除工作室成员外,其他校长每年至少报名参加其中一个工作室交流分享,搭建让大家轻松表达、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愉悦、轻松、有激情的分享空间,可以就推荐书目或自选书籍进行分享交流,或邀请嘉宾伴读。
具体安排如下:
学年 | 主题 | 校长亮台项目 | 活动安排 | 责任部门 | 推荐书目 | |
2021学年 | 探索未来课堂新样态 | 校长观课议课评比 | 2021夏美好教育讲坛 | 区教育研究院 | 《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与学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校长成长之路:从教育叙事看校长的胜任特征》 | |
每季悦享会 | 秋季悦享会 | 潘春波工作室 | ||||
冬季悦享会 | 贾令厨工作室 | |||||
春季悦享会 | 赵成木工作室 | |||||
夏季悦享会 | 李娅佩工作室 | |||||
2022学年 | 底线与空间 | 校园长“写学案、说学案”大比拼 | 2022夏美好教育讲坛 | 区教育研究院 | 《“好校长”是怎样炼成的》 | |
每季悦享会 | 秋季悦享会 | 梁建光工作室 | ||||
冬季悦享会 | 陈加仓工作室 | |||||
春季悦享会 | 陈松海工作室 | |||||
夏季悦享会 | 周良锡工作室 | |||||
2023学年 | 成就卓越教师 | 1.课堂研究项目设计评比 2.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分享交流 | 2023夏美好教育讲坛 | 区教育研究院 | 《校长之道:只为成就教师和学生》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 |
每季悦享会 | 秋季悦享会 | 姚锦勇工作室 | ||||
冬季悦享会 | 孙丹工作室 | |||||
春季悦享会 | 待定 | |||||
夏季悦享会 | 待定 |
5. 自主悦读
每位校长制定个人读书计划,除了推荐书目外,可以自主选择书籍止语静读,会书会人会自己,让阅读成为校长最美的姿态。
6. 撰写书评
每位校(园)长要积极撰写书评,遴选优秀书评推送给“温州市中小学爱阅读”公众号、《温州教育》《瓯海教育》杂志等。
六、保障措施
1. 健全机构,落实制度。为确保校(园)长读书会活动顺利推进,区教育局设立领导小组,区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纳入学时培训计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指定书目由区教育研究院统一购买发放,其他书目由校长工作室或个人自主购买,所需经费可在教师专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2. 充分认识,增强意识。校长的视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高度。读书,是校长开阔“教育视界”的重要的路径之一。全区中小学校(园)长务必增强专业意识,强化阅读,夯实专业底蕴;增强育人意识,强化阅读,奠定精神底色;增强创新意识,强化阅读,凝聚时代底气。
3. 营造氛围,养成习惯。读书关键在静心,务必要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克服懒惰与拖沓。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以致用,实现个人与学校融合发展,自觉融入“美好教育”品牌打造。特别鼓励喜欢读书、能够坚持的校(园)长组成特别小组,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仅仅增加知识,更是掌握与人交流知识的方式,在平等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聆听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