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9年9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切实有效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浙教研〔2013〕101号)、《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温教评〔2013〕107号)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发展、科学规范、统筹协调”原则,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形成规范、科学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有效提升瓯海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以温州市教育质量“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也关注对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学习生活幸福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也关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学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完善评价结果的运用等。
具体来讲,区域学校逐批推进,三年后达到100%,比例如下:
2019-2020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25%;
2020-2021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35%;
2021-2022年,推进学校占区域中小学校数的40%。
三、实施办法
通过三个层级分三年逐步推进,每所学校参与周期不少于2年。
(一) 第一层级:区级层面
根据区域实际,确定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美好评价主题, 统领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确定5所左右基地学校作为示范引领,并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形成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特色。
(二) 第二层级:基地学校层面
围绕区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确定5所左右区域评价改革基地学校,基地学校必须是在区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方面有比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能在区域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 第三层级:其他学校层面
以三年为周期,分三批确定区域评价改革推进学校。推
进学校必须是有评价改革的主观需求和自主意识,能围绕区
域评价改革主题内容,在基地学校引领示范下,开展学校评
价改革。
四、工作要求
(一) 区级层面
在全面推进县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统筹协调和技术帮扶,包括总体策划、指导实践和深化研究等,具体为:
1. 制定区域全面推进的总计划书和分阶段计划书,建立基地学校对推进学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名单和工作机制。
2. 撰写各阶段区域推进活动记录单、过程性推进成果报告和推进结题报告。
3. 为各推进学校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每年组织推进学校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培训学习;组织专家对推进学校项目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项目论证;每年对推进学校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过程性指导,项目结束前开展不少于一次的成果提炼指导培训。
(二) 基地学校
要加强自身已有成果的深化研究和推广研究,在此基础上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对推进学校实现理论引导、技术输出和实践指导。
1. 成立以校级领导为组长、教研、教科参与的领导小组,并确定至少1 名负责人,专项负责学校评价改革推进工作。
2. 制定基地学校对推进学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总计划书和分阶段计划书,明确帮扶目标和任务,确保基地学校能持续、深入的参与指导与帮扶。
(三) 其他学校
要积极、主动、常态化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1. 组建校级评价改革团队,由校长担任第一负责人,根据评价具体内容确定具体负责科室,配备1-2 名专兼职校级评价员全程深入参与,确保推进过程中的人员稳定。
2. 做好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顶层设计,建立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详实的方案计划书,明晰实施路径和实施措施。
3.借鉴基地学校实践研究成果,将学校评价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有效整合、协同推进,实现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校本化改进与突破,确保评价改革在学校常态化、持续性、深入开展。
3. 有明确、详实的过程活动记录单,中期成果报告(或相关研究案例)和结题成果报告。
五、保障机制
(一) 加强组织保障
区级层面成立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区域评价改革推进工作。成员包括督导、体卫艺、研训、信息、装备等处室(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域以教育局分管领导为项目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区教师发展中心。
(二) 落实经费保障
推进学校要将学校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之中,确保该项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三) 强化专业保障
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在培训学习、活动交流等方面向相关学校予以倾斜;教师发展中心还将在课题立项、课题成果评比、论文推荐等方面为各校提供专业指导,为各校提供项目研究成果展示的资源和途径,包括成果展示会,媒体报道、论文发表、书籍出版等。
附件:
1.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选题参考
2. 分批开展试点学校安排
附件1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选题参考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平台建设、结果运用等)
2. 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工具开发
3.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型、评价方式与方法、结果的运用等)
4. 学校增值评价(学业增值评价模型、非学业增值评价模型、结果的运用与解读等)
5. 组织教学新常规建设的总体评价研究
6. 教学新常规建设细项评价研究,如课程评价、备课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设计与实施评价、监测工具设计与实施评价等
……
附件2
分批开展试点学校安排
基地学校:
新桥中学、瓯海区实验小学前汇校区、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景山小学、瞿溪第一小学、瞿溪第二小学、瞿溪第三小学
第一批:2019-2020 年
初中阶段学校: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部)、仙岩第二中学、瓯海区实验中学、三垟中学
小学阶段学校: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南白象第一小学、仙岩第二小学、瓯海区龙霞实验小学、郭溪燎原小学、新桥第二小学、丽岙华侨小学、郭溪第三小学、潘桥第一小学、潘桥陈庄小学、南仙实验小学、仙岩华侨小学、梧田南堡小学
第二批:2020-2021年
初中阶段学校:
仙岩第一中学、瞿溪华侨中学、梧田第一中学、梧田第二中学、南白象中学、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初中分校、郭溪中学教育集团塘下校区
小学阶段学校:
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新桥第一小学、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娄桥第二小学、娄桥东耕小学、郭溪第二小学、郭溪第五小学、潘桥第二小学、潘桥岷岗小学、潘桥老竹小学、瞿溪第四小学、泽雅周岙小学、瓯海区实验小学慈湖校区、梧田蟠凤小学、南白象鹅湖小学、任岩松中学(小学部)、丽岙第二小学、仙岩实验小学、仙岩第一小学、瓯海区艺术学校
第三批:2021-2022年
初中阶段学校:
郭溪中学教育集团郭溪校区、泽雅中学、任岩松中学、潘桥中学、温州外国语学校娄桥分校
小学阶段学校:
南白象新生小学、郭溪第一小学、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娄桥河庄小学、娄桥古岸头小学、娄桥新阳小学、郭溪第六小学、郭溪阳光学校、郭溪少林武校、潘桥涤清希望小学、潘桥行知小学、瞿溪华阳小学、泽雅第一小学、梧田新瓯学校、三垟第三小学、南白象华升小学、仙岩中心小学、仙岩渔塘小学、仙岩卓上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小学部)、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小学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仙岩沈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