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各直属单位,社区学院:
现将《瓯海区“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十大行动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19年8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十大行动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激励全区广大教师在深入实施“优办教育,学在瓯海”战略中勇于担当,拼搏奋进,不断推进瓯海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教师关爱”工程的指导意见》(温教工〔2018〕29号)和《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瓯海区教育提升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温瓯委教组〔2019〕1号)的要求,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关爱教师为宗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爱教师系列文件精神,营造“健康工作,愉快工作、和谐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全力办好新时代美好教育,为建设“创新、活力、美丽、幸福”的新瓯海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区广大教师的幸福指数,妥善解决广大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加强对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人文关怀和组织关爱,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教师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重点工作
(一) 园丁居家建设行动。充分利用区域内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闲置的校舍,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建设青年教工公寓300间,帮助青年教师和引进人才解决生活困难。并制订出台《瓯海区青年教工公寓管理办法》,优化过程管理,提升服务品质。(责任科室:计划财务科、人才交流中心、基建中心、教育工会)
(二) 身心健康促进行动。关心中小幼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落实教师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和体检报告专家分析制度。聘请心理专家,成立教师心理疏导专家团,开展教师心理测试,建立心理问题档案,并分类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各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心理调适能力。健全教师疗休养制度,组织好暑期疗休养活动,切实保障教师权益。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教师的身心需求,让教师在忙碌中有充实感,在充实中产生幸福感。(责任科室:教育工会、组织人事科、教师发展中心)
(三) 美好文化引领行动。为丰富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为教师愉悦心情、陶怡情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工、青、团(妇)组织的作用,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和爱好,组建多类别的文体社团或俱乐部,开展书画展、文艺晚会、笔会、诗会、读书会等活动,及朗诵、演讲、技能才艺等评比,出版“墨香校园”教工书画文集;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工活动设计创意评比活动,倡导学校关注教工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工参与活动的获得感和凝心聚力的团队意识。(责任科室:教育工会、教师发展中心)
(四) 温馨之家创建行动。加强教工之家、休闲书吧等教师休息场所建设,改善教师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创造条件,按规划布点,应建尽建妈咪暖心小屋,逐步创建一批托婴中心或托婴室,多渠道切实解决育龄女教师的实际困难。学校(幼儿园)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为个别特殊情况的教师建立贴心的“温情假”制度;加强食堂的软硬件建设,优化就餐环境,改善教师伙食,提升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品质。(责任科室:教育工会、计划财务科、基建中心、组织人事科)
(五) 子女入学优待行动。要优待解决教师子女的就学问题,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区级“三坛”及以上名优教师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在本区内优先安排入学;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和在乡村学校从教10周年(含)以上的乡村教师,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在本区内统筹照顾安排入学。 (责任科室:义务教育科、学前教育科)
(六) 教坛相约联谊行动。协同区属或区外各部门每年举办至少1次青年教师联谊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交友平台,青年教师通过自我介绍、才艺展示、游戏互动、交谊舞会等环节,尽情展示自我,大胆传递情感,帮助未婚教师解决交友难、婚恋难的问题。(责任科室:教育工会、组织人事科)
(七) 精英教师惠恤行动。教育局协同有关部门采取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师德楷模、身边好人、劳动模范、名师名校长等各类优秀典型以及家属给予关心支持,解决实际困难。力争建立名师医疗绿色通道,区级及以上名师凭绿色通道卡及医保卡就诊,在当地公立医院享受优先挂号、优先预约专家门诊号、优先预约住院床位等待遇。(责任科室:办公室、组织人事科、义务教育科、学前教育科,教育工会)
(八) 德艺双馨奖教行动。为激励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区各类教职员工,每年在教师节前开展“瓯海农商情·美好教师”系列评比活动,包括优秀教师、班主任、校(园)长、中层干部、终身乐教、青年新锐等诸多类别,并向人民教育基金会申请每年200万元专项经费,给予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力弘扬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责任科室:组织人事科)
(九) 职业成长关心行动。各校要重视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召开教师从教满30周年座谈会和退休教师欢送会等,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怀,坚定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关心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等培养工程,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组织优秀教师事迹报告团,以巡回报告或利用现代媒体等方式,大力弘扬和传播正能量。(责任科室:组织人事科、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工会)
(十) 守望相助关爱行动。成立由爱心教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民生救助、银龄互助等形式,帮助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体和其他有需要的教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坚持每年对特困重病教师进行有效帮扶和慰问,努力倡导干群一心、互帮互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坚持为退休教师订阅报刊杂志,鼓励他们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每年安排退休教师健康体检、集体庆大寿、夕阳红艺术团等活动,使退休教师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责任科室:教育工会、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各校(园)长要亲自牵头,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实施,把“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二) 完善机制。“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形成项目工作的机制,各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科室主动作为,协同科室积极配合,加强沟通,形成共识,相互促进,努力使“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民心工程。
(三) 筹措经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多渠道筹措“关爱教师、暖心聚力”专项经费,三年内不少于3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各项暖心活动的开展,丰富工会活动的内涵,提高工会活动的品质。
(四) 加强评估。区教育局要对各校(园)“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树立典型,示范辐射,查找不足,力促整改,并将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幼儿园)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加强工作绩效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以实现“关爱教师、暖心聚力”工程的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