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
智慧校园创建、数字化校园创建、智慧教室建设是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并列入2016年度全市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指导、有效推进、示范引领”的原则,根据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整体部署和年度工作要点,请各校全力做好2016年度市区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创建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智慧校园实验校创建
(一) 项目说明
智慧校园实验校原则上在市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创建。创建学校要基于学校信息化特色优势,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整体或某一方面智能智慧化水平。2016年至2020年分年分批推进,建设周期为2年,共建成市级智慧校园100所。
(二) 具体要求
1. 方案申报(自文件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3月30日止)。学校根据各自办学实际和特色优势,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途径和方法,制订本校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计划和方案,重点说明创建内容、项目价值和经费保障等情况。2.组织创建(自申报通过之日起至2018年5月底)。学校按照各自创建方案,严格落实项目建设。
2. 创建验收(2018年5月)。智慧校园实验校建设期满,由市电教馆组织验收。验收根据各校方案,重点检查项目落实情况,根据学校在实际使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进行综合评定。验收合格授予“温州市智慧校园”称号。
3. 以后批次按年度参照实施;
(三) 项目联系人:林一心,电话:88585095,请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于3月30日前上报电子和纸质文档(加盖公章)。电子邮箱:24270807@qq.com,
二、数字化校园创建
(一) 项目说明
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建设标准》,做好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2015年修订)量化打分。2016年计划创建4所示范数字化校园、4所数字化校园。
(二) 具体要求
1. 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要切实做好《瓯海区2015年数字化校园创建任务表》的落实工作。未创建成为市数字化校园的学校要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学校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科室、人员分工,共同推进(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创建任务。
2. 各校要认真学习《温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2015版)》,符合创建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创建申报工作。
3. 申报时间截至5月30日。通过“市数字化校园评测管理系统” 做好平台申报工作,经区级审核后开展数据上传工作,数据上传截止时间为10月底。
(三) 项目联系人:林一心,电话:88585095,请各中心学校结合创建任务,做好创建申报工作。本次创建直接通过系统进行申报,无需提供电子文档和纸质申报表。电子邮箱:24270807@qq.com,
三、智慧教室建设
(一) 项目说明
为加快我区中小学“促进有效学习”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陆续实施 “智慧教室”建设,以开展基于技术的课堂转型试验,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该项目已纳入市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的内容,计划2016年全区建设智慧教室18个。
(二) 具体要求
1.项目原则上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学校要认真分析本校课堂变革试点项目实施的数字化技术支持需求,要有明确的申请理由与预期目标,有具体可行的基于智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设想或课程需求。
3.申报单位填写《瓯海区中小学智慧教室创建申报表》(一式一份,见附件),并制定项目实施具体方案及年度计划。
4.区教育信息中心将根据综合申报学校提交的材料选定“智慧教室”建设项目学校名单,并在项目实施六个月后根据学校设定的预期目标,组织评估组对学校做督查评估。
(三) 项目联系人:林一心,电话:88585095,请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于3月30日上报电子和纸质文档(加盖公章)。电子邮箱:24270807@qq.com,
附件:1. 温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实验校创建申报表
2. 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学智慧教室创建申报表
3.《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5日
抄送:市教育局,市电教馆。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5日印发
附件1
温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实验校创建申报表
一、学校基本情况 | |||||||||
学校名称(盖章) | |||||||||
通讯地址 | 邮编 | ||||||||
学校网址 | |||||||||
主管校领导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
性别 | 办公电话 | 手机 | |||||||
主管职能 部门负责人 |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
性别 | 电子邮箱 | 手机 | |||||||
学校类别 | 高中□ 初中□ 完全中学□ 小学□ 九年制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 | ||||||||
学校信息化工作管理 部门名称 | 建立时间 | 年月 | |||||||
学校信息化建设 专职技术队伍 | 高级职称:人 ,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 | ||||||||
学生总数 | 教学班数 (中小学校) | ||||||||
教职工数 | 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数 | ||||||||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基本信息 | ||||||||
网络基础 | 接入方式 | 无线□ 有线□ | 网络带宽 | 主干 | ||||
覆盖范围 | 全部□ 部分□ | 网络中心 | 有□ 无□ | |||||
终端与 功能室 | 终端数量 | 台式个人电脑台笔记本电脑台 平板电脑台电子书包台 其他台 | ||||||
教师用 | 台 | 学生用 | 台 | |||||
功能室数量 | 多媒体教室 个计算机教室 个 数字化实验室 个数字化体验室 个 多功能室 个电子阅览室 个 | |||||||
系统软件及公共 服务平台 | 门户管理 | 统一认证□ 统一权限管理□ 统一门户发布□ | ||||||
数据管理 | 统一数据交换□ 数据分析□ 数据服务□ | |||||||
开发与接入 | 统一□ 未统一□ | |||||||
应用软件 | 教育管理系统 |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协同办公系统□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学校安全管理及监控系统□ | ||||||
教学应用与管理系统 | 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系统□ 评价系统□ | |||||||
学习管理系统 | 校本课程管理系统□ 选修课程管理系统□ 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 | |||||||
师生成长 管理系统 | 学生成长档案与评价系统□ 教师成长档案与评价系统□ | |||||||
教研平台 | 已建□ 未建□ | |||||||
家校互通的学习社区 | 家校互动系统□ 社区教育服务系统□ | |||||||
数字教学资源 | 数字图书资源 | 已建□ 未建□ | 自建数字资源库数量 | 个 | ||||
课程资源 | 已建□(数量:门)未建□ | |||||||
校本课程(中小学) | 已建□(数量:门)未建□ | |||||||
个性化学习资源 | 已建□ 未建□ | |||||||
三、实验方案要点 |
(主要实验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度安排、保障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限2000字以内) |
县(区、区)教育局意见 |
负责人:(单位公章) 年月日 |
区智慧校园实验校评审专家组意见 |
专家组长: 年月日 |
附件2
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学智慧教室创建申报表
学校名称 | ||||
学校地址 | ||||
学校负责人 | 姓名 | 职务 | ||
手机全号 | ||||
具体联系人 | 姓名 | 职务 | ||
手机全号 | ||||
申报智慧教室数量 | ||||
主要设备数量 | 1.移动平板(型号与数量) 2.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型号与数量) 3.无线同屏设备(型号与数量) 4.其它 | |||
使用年级段 | ||||
使用班级数量 | ||||
是否已有其他智慧教室软件平台在使用 | ||||
智慧教室 试点方案 | 实施方案应该包括如下几部分(可以另附具体方案) 一、基本情况及项目优势 包括办学理念、教师专业水平、班级数、师生数和信息化基础条件。 二、试点学科与教师情况 明确试点学科、年级和教师情况,成立项目团队,明确负责人和实施者。 三、分阶段研究计划 应与课堂变革、课程实施等项目结合,抓住一个或两个重点项目,结合智慧教室设备开展移动化等项目研究工作,要有分阶段计划,要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活动组织等。 四、预期目标与成果 包括展示活动、课堂教学方式模式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效率提升、资源应用、拓展性课程开发,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等 五、其它说明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
附件3
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
考核指标 (一级) | 评估内容 (二级) | 评分标准 | 分值 | 评估 方法 | 提交电子材料 |
A1、校园环境数字化(40分+4) | B1.开放性、扩展性学校数字化应用大平台 | 1.建有开放性、扩展性数字化应用大平台,信息数据交换采用统一标准,能实现各类应用程序学校基本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得4分. 2.系统实现学校门户网站统一入口与身份唯一认证,单点登录得4分 | 8 | 查对核实 | (1)统一平台地址、用户名、密码 (2)建立上传学校教师基本信息 (3)二个以上应用软件在平台上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 |
B2.功能比较完善学校门户网站 | 1.学校门户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及时,具有交互性,服务于师生、家庭社会,得5分;网站曾荣获市级优秀网站加2分,省级优秀网站加3分,国家级优秀网站加4分; 2.注重网站安全,提供多重安全机制。网站数据定期备份得3分(请提供3个月内数据备份截图),网站安全扫描得0-4风险值的得4分,5-6风险值的得2分,风险值7以上不得分。 | 12 (+4) | 查对核实 | (1)学校网站地址、网站整体情况介绍材料 (2)用户名、密码 (3)网站获奖证书材料 (4)提供3个月内数据备份截图或日志 (5)网站安全扫描请用绿盟软件 | |
B3.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和校园网络设施 | 1.参加年度学校中心机房评比,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校得4分,70分以上得3分,60分以上得2分, 60分以下不得分; 2.校园有线网络覆盖学校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保证全校师生安全、方便地接入互联网,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0M。得2分;百兆到桌面得1分; 3.建有统一认证、集中管理覆盖校园各场所校园无线网络得3分; | 10 | 查看记录 现场查看 | (1)根据市年度学校中心网络机房评审结果给分。 (2)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建设方案、合同,以及验收交付使用等材料 (3)提供县(市、区)中心与学校互联的下载速率截图(或学校防火墙截图) (4)百兆到桌面,请提供学校内部下载速率截图 | |
B4.教学用电脑、多媒体设备 | 1.生机比高中5:1,初中6:1,小学7: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得2分; 2.所有教学场所配备多媒体设备或交互式电子白板得2分; 3.计算机网络教室满足计算机和其他学科教学需求得2分。 4.建有1个以上,有40台电脑以上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得4分,有30台电脑以上,得3分,有20台电脑以上的,得2分;计算机 机房兼做电子阅览室使用的,得1分。 | 10 | 现场查看 | (1)计算机、多媒体购机凭证、现场照片和计算机和多媒体统计表(计算机购机年份、使用者) (2)计算机机房数和机房使用课表、信息技术教师课表 (3)电子阅览室照片、定期开放的相关制度材料,阅览室管理人员名单和开放时间安排表。 | |
A2、教学资源数字化 (25分+4) | B5.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 | 1.建有网络校本教育教学资源软件平台,资源较丰富,分门别类齐全,方便师生广泛使用,得6分;基本满足需求得3分;能对外开放实现共享得4分。 2.二年以来,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类课件、课例视频等评比,每项作品荣获全国级奖项加2分、省级奖项加1分、市级奖项加0.5分,最高得4分。 | 10 (+4) | 查对核实 查看记录 | (1)网络资源平台网址 (2)资源网站整体内容情况介绍材料 (3)2014-2015年教育技术类评比获奖证书扫描件 |
B6.学校特色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 | 1.建有各类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或学科主题社区,积极利用网站开展教学活动,建有1个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或学科主题社区得2分,最高可得6分。 | 6 | 查对核实 | (1)网站网址上网查看,说明和教学整合使用情况,内容丰富,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一定作用。 | |
B7.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起辐射作用。 | 1.一年来上传不同学科非视频资源到温州市教学资源网,每通过1个审核得0.5分,最高得4分。 2.一年来有教学微视频(微课)或教育活动及学生活动的专题视频,每通过1个审核上传到温州教育影院 得0.5分,最高得5分。 | 9 | 查看记录 | (1)提供2015年上传课件作品和视频目录清单 (2)查看市教育教学资源网站 | |
A3、教育管理数字化 (25分) | B8.协同办公系统 | 1.建有协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低碳无纸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常态规范化使用得4分; | 4 | 查对核实 调查了解 | (1)提供系统管理用户名、密码,系统常态化应用情况介绍,实现无纸化提高办公效率。 |
B9.采用“校园卡(一卡通)”系统 | 1.校园卡系统覆盖图书馆、宿舍、电子阅览室、公用电话、医务室、食堂、小卖部以及其他场所的。高中每1项得1分,初中每1项得1.2分,小学每1项得1.5分,最高得6分;一卡通系统实现家校联动(包括短信提醒、银联转账、消费记录查询等功能)得2分。 | 8 | 现场查看 | (1)一卡通实施方案、合同和使用照片,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0.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 | 1.建有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能通过科学评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得4分。 | 4 | 查对核实 调查了解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 1.建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能力得3分,能实现家校互动,实时交换信息,促进学生发展,得2分。 | 5 | 查对核实 调查了解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2.学校财产和后勤服务等管理软件系统 | 1.建有财产、物件报修和后勤服务软件系统,应用常态化,提高学校财物后勤管理的效率,得4分 | 4 | 查对核实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A4、教学应用数字化(60分+2) | B13.计算机用于教务管理系统 | 1.实现网上教务管理,排课和教师功课调整实时通知,以及学生校本课程选课系统(高中)系统得3分; | 3 | 查对核实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B14.教学备课、教研管理应用和教学质量分析系统 | 1.有教学网络备课系统,全员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备课活动得3分; 2.建有网络教科研有效管理系统,有效支持网络教科研管理得3分。 3.能利用教学质量分析软件系统,全面反映教学质量提高及进步状况,为教师教学质量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监测和反馈得4分 | 10 | 查对核实 调查了解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5.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 | 1.开展并实现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和教学评测等应用得4分,缺1项扣1分,扣完为止 2.建有网络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促进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得4分。 | 8 | 查对核实 调查了解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6.学校德育管理系统;班级网页、博客和主题网站(网页) | 1.建有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形成青年团队(少年先锋队)组织管理、班级德育管理和综合查询等系统功能得4分; 2.学校利用网络建立班级网页、博客和学生主题网站(网页),促进学生开放学习、自主发展,寓教于网,展示个性,记录成长得3分。 | 7 | 查对核实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2)班级、博客网站网址,以及开展活动情况说明 | |
B17.实验室、图书室管理系统 | 1.建有实验室管理系统。对实验教学、实验成绩、仪器设备、实验信息等实现高效管理得2分, 2.利用图书室管理系统。对图书入库、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统计、新书推荐等,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得2分。 | 4 | 查对核实 | (1)软件系统用户名、密码,提交使用情况的文字材料。 | |
B18.各类数字化功能教室 | 1.建立数字化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动漫创作室和智慧教室等数字化功能室,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有一项加2分,最多加6分 2.建有网络视频应用系统、数字化演播室或精品课录播系统组成微格教室,开展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科研等活动有效开展得2分; | 8 | 现场查看 | (1)购买凭证、现场照片扫描件; (2)利用数字化功能教室开展教学活动的介绍材料 (3)网络视频的应用情况说明 | |
B19.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 1.每学期有计划组织2次以上信息技术类的校本全员培训得2分; 2.学科教师60%以上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水平中级培训通过得4分,40%以上参加培训通过得3分,20%以上参加培训通过得2分。 | 6 | 查看记录 查对核实 | (1)创建以来有2次以上培训计划、培训签到和培训照片扫描件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名单及结业证书电子稿 | |
B20.学校有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年度有获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类奖项 | 1.近二年有在全国立项教育技术类研究课题,研究取得成效得4分;省级立项研究取得成效3分,市级立项,研究取得成效得2分; 2.教师教育技术类论文、案例等作品,近二年在国家级获奖(或刊物发表)每作品得2分,省级每作品得1分,市级每作品得0.5分,最高得6分。(作品以最高获奖计分,不可累计) | 10 | 查看记录 核实 | 2014-2015年课题立项和获奖证书扫描件,以及课题研究报告、成果电子稿。 教师论文、案例等批准获奖证书和文件的电子稿 | |
B21.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 1.每学期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如:学生电脑制作、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手抄报竞赛、信息技术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类社团活动等),每开展一项活动加1分,最多加4分; 2. 近二年学生电脑作品参与评比,每项作品在全国获奖加2分,省级获奖加1分,市级获奖加0.5分。最高加2分。 | 4 (+2) | 查看记录 核实 | (1)创建以来组织学生活动的计划、内容、指导师和照片 (2)2014-2015年学生获奖证书 | |
A5、创新与特色应用 | B22.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与特色应用 | 列举学校在以上项目以外,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举措与特色应用 1. 项目在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或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得3分; 2.涵盖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用;师生积极参与程度高,常态化开展应用4分; 3.有围绕着特色创建的自行开发软件,课题、论文,或其它有关科研成果获奖3分。 | 0-10 | (1)应用软件的用户名、密码 (2)创新与特色说明材料; (3)课题、论文以及获奖证书 |
一、说明
1、本细则根据《温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暂行)》制订。
2、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一级指标有5项,二级指标有22项,总分值160分,另有10分获奖鼓励加分(鼓励加分以最高奖项加分,不累计)。
3、评估验收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对核实、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
4、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
5、对照此评估细则,经评估验收,总分达100分以上的学校可被评为“温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总分在120分以上可评为“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
二、评估总表
一级指标 | 分值 |
A1校园环境数字化 | 40+4 |
A2教学资源数字化 | 25+4 |
A3教育管理数字化 | 25 |
A4教学应用数字化 | 60+2 |
A5创新与特色应用 | 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