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坚持为“三农”服务办社宗旨,提升为农服务功能,提升基层社市场竞争力,推进供销社和谐发展,获得了省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250万、市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55万,成功举办了浙江(温州)花博会。现将2018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1-10月份区供销社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7.049亿元,同比增长32.94%;商品销售总额达6.974亿元,同比增长达35.81%;资产总额711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8.38%;所有者权益总额5352万元,同比增长21.49%。
二、“三位一体”农合联运行情况
今年我单位“三位一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切实将“三位一体”工作统一到农合联大平台,通过农合联大平台的实体运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信用合作社的资金优势,主抓为农、支农、扶农项目,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新水平。
(一)继续完善“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近年来,“三位一体”农合联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实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今年增选了区级农合联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选举产生了新任理事长和监事长,农合联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三位一体”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区级农合联运行情况。2018年农合联实体公司开展多个项目运营。发展成1+6运行规模(1家总公司和6家子公司)。总公司是农合实业公司,子公司为瓯海供销超市、花卉小镇市场开发建设、银信再生资源、强村实业发展、温州花城园艺股份和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等6家有限公司。公司通过主抓实体项目,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等三大服务体系,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带动全区2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新增5000多个就业岗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老供销超市、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温州花城、强村计划和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等。
1.全力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基础,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做到信息共享,共同发展。
(1)积极构建生产合作体系。通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组建经营综合服务体等举措,积极引导“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协助指导规模经营主体增强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0多家,带动农户3.5万户,联结基地4.33万亩,培育发展家庭农场61家,分别创成全国级、省级、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12家、34家;累计创办综合服务社23家,服务项目包括农药、化肥、日用超市、五金、副食品、农家乐等,服务人口19万余人。此外,为加强生产合作体系建设,我区于10月份成立了杨梅和瓯柑产业农合联,以产业为纽带,强化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联系。
(2)全力构建供销合作体系。通过大力打造“百村百店百站”工程,全面改造原出租供销社、在瓯海农商银行网点进行扩容等方式,全面铺开供销超市网点建设,目前已发展直营店25家、农村便利店112家,覆盖我区各个镇街。为确保产品质量,在全区260多家专业合作社中筛选44家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合作社,与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不断拓展营销渠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订单形式,打通生态蔬菜与超市销售渠道网络。截至2018年10月,老供销超市含3000多种销售单品,品种丰富,单品种类数量齐全,今年1-10月份销售额已达1775万元,同比增长115.2万,增长率为7%。
(3)稳步推进信用合作体系。
①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在温州市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授信企业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发、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形式,对信用达到A级及以上的农民合作社优先保障融资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目前,全区42家合作社接受联合信用等级评定,其中通过区级信用等级评定AAA级5家、AA级12家、A级25家,分别给予50万、30万和20万的融资额度,贷款优惠利率为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②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按照会员制、全封闭、低利率、公司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合作,提高农民闲散资金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农户季节性生产、小规模扩大生产以及灾后恢复生产等资金短缺问题。试点的潘桥、泽雅、仙岩3家镇街农合资金互助会都已开业,5家资金互助会运行平稳,截至2018年10月末,累计发放投放金2834笔,发放金额83437.5万元。为确保资金互助会规范运营,8月份联合区金融办、区农林渔业局等单位对2017年运营的资金互助会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于11月份下发了监管意见书,要求各资金互助会根据监管意见书整改到位,更加规范经营。
③创新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全面激活农民沉睡资产。融资难、担保难是当前制约农民创业的重要瓶颈。农民手中的农房、林权等其他经济权益又因为无法实行产权登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产权流转制度不健全问题。依托“银社合作”,创新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全面移除制约农户融资无担保物、无财产评估、利息高“三座大山”,预计可盘活资产300亿元,惠及农户达10万户。截至2018年10月,该项改革已覆盖全区226个村,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准贷证”4.7万个,授信余额112.94亿,发放贷款9723户,金额38.24亿元,其中历史上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农民有4187户,余额超过9.91亿,贷款不良率为0.12%,仅为当地农商银行贷款不良率的1/10。这项改革先后获得中央农办、农业部四位领导的专项批示肯定,要求予以完善推广。
2. 创新强村富农模式,全力助推农村农业发展。
一是实业带动强村惠民,搭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平台。
成立温州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强村工作实体化运作。首批20个薄弱村的建设项目已启动,项目总投资2539万元,争取到省财政资金1900万元,是温州地区唯一的省级试点。此外,针对薄弱村入股资金短缺问题,由瓯海农商银行给予每村60万的优惠利率融资贷款,并由区财政对股本金贷款利息进行贴息,最大限度地降低薄弱村经济负担。2018年强村公司接管梧田北村小微园物业管理和菜农房施工建设等政府优质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菜农房建设176间,圆满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总投入约为181.5万元,月租金约为300.00元/月,低于周围店铺,租期为4年。
二是打造实体项目。
(1)建设温州花城项目。联合温州侨乡花卉专业合作社等53家专业合作社,吸纳1000多户花农,共同打造温州花城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主体项目工程总用地面积近40亩,投资2亿元,预计2018年年底前竣工,2019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此外,投资6000余万元搭建A、B区两个大棚,占地10余亩,其店面已经全部出租,租金为1100元左右,远低于周边店铺租金,减轻了花农的经济负担。浙江(温州)花博会于2018年5月在温州花城举办,花城成为浙江花博会永久会址。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花卉产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和融合化,预计拉动花卉交易产值从之前的2亿元增加到10亿元。
(2)加快泽雅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该项目规划范围涉及6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13.86平方公里,核心规划6.67平方公里。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要求,建设重点项目5个,涵盖田园、农业休闲、农养禅院、农业科技等。该项目被列入2018年度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单位,同时也被纳入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带。目前丈量任务已完成100%,签约率90%以上,老人周转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总投资为10亿,分两期建设:一期到2020年底,投资6.5亿元(含农户自有房屋翻新建设);二期从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投资3.5亿元。
(二)镇街农合联运行情况。
我区13个镇街已有10个涉农镇街组建农合联,镇街农合联已进行实体化运作,其中潘桥农合联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今后根据经营情况向其他镇街逐步推广。
三、省、市级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分配情况
省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下达后,区供销社根据“三位一体”项目发展情况,向区政府汇报资金分配方案。区政府同意后,区供销社向各基层社、社有企业、农合公司等下发通知,要求其上报具体的项目方案。根据上报方案,区供销社党组根据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对250万的财政扶持资金与区财政局联合发文进行了分配,具体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如下:区本级农合联实体化运作扶持资金60万,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55万,基层社社有资产盘活扶持资金30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扶持资金80万,资金互助会建设扶持资金15万,产业农合联建设扶持资金10万。资金已逐步分配到位,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和推进“三位一体”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市级供销社财政扶持资金分配也按照省级要求进行分配,目前已分配到位。
四、继续做好废品收购站(点)的综合整治
2018年,结合我区相关工作,对废品收购站(点)进行专项整治,具体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瓯海区2017年废铅蓄电池相关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美丽瓯海办[2017]2号)文件,对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进行检查。全区已办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31家,均符合相关规定正常经营。二是在“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品位”专项行动中,全面排查全区废品收购站(点)运行,对无证站(点)坚决予以取缔,对有证站(点)加强管理,严防废品乱堆放,保持整洁有序。此外,还积极配合区环保局对电子废物、废塑料、废家电拆解等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工作。
五、强化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责任意识,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我社对消防安全和生产安全的整治加大力度,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继续与所属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整顿安全生产秩序,规范安全管理。做好春节、国庆期间和十九大期间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2018年度全系统未发生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事故。二是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危、旧房大排查、大整治的会议精神,我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系统内的安全生产和危、旧房问题,并就全系统安全生产和危、旧房大排查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做好复查复核和腾后监管,落实常态巡防制度,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三是妥善处理供销系统的信访事件。今年妥善处理了伤残军人要求待遇上访案、基层供销社改制遗留问题和企业经济性裁员遗留问题,全系统没有发生大规模信访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供销系统社会的稳定。
六、稳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
在推进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我区现有基层供销社6家,工商登记注册率达100%。二是今年吸纳了温州市瓯海区上河香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温州市串枝红杨梅专业合作社,我社共创办、领办、吸纳了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总数3917人。
七、2019年工作总体思路
继续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力争2019年度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达10.04亿元,同比增长20%,所有者权益总额6422万元,同比增长21.49%;继续推进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和农民合作基金两项制度建设,确保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的5个主要项目平稳开展;逐步推广镇街农合联实体化运营;继续做好再生资源的综合整治和垃圾分类管理及处置;强化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责任意识,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确保供销系统的社会稳定;稳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包括基层供销社的发展、吸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一)盘活供销社社有资产。盘活社有资产对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供销社多处房产已被列入城中村改造,如梧田(三垟、慈湖)、梧田综合商店、潘桥(娄桥)等。我区基层社职工主要依靠房产、店面开展经营活动维持生计,房产、店面拆迁后职工暂时无法安置,经常到区供销社反映要求建设供销大楼,让他们能够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因此要求梧田(三垟、慈湖)供销社、梧田综合商店共建1幢供销社大楼,安置在温瑞塘河南塘街临街(独立1幢)、潘桥(娄桥)供销社临街统一集中安置,安置房由区政府统一纳入建设。区政府原则上同意区供销社的安置方案。区供销社也会督促基层供销社2019年出台资金筹集办法,启动项目建设。并要整合基层供销社和企业资产,组建我区供销集团,实现集团化经营,使社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
(二)完成镇街农合联民政登记。
我区10个涉农镇街已完成了换届选举,茶山街道也成立了农合联,根据省委〔2015〕17号文件精神,区供销社(农合联)已向各个镇街农合联下发《温州市瓯海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关于镇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民政登记注册的通知(温瓯农联〔2018〕1号)文件,要求做好民政登记工作。2019年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完成镇街农合联民政登记。
(三)继续抓好“三位一体”改革工作。
1.重点打造供销合作体系。
“百村百店百站”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发展农村便利店加盟112家,覆盖全区各个镇街,共219个村。下一步老供销超市将全力优化现有门店形象及加盟店布局,提升老供销的品牌力,开拓新市场,力争服务“三农”助利新农村建设,发展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新型金融便利超市。对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管理软件更新换代,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以便商品销售便捷、快速。同时,还要与阿坝县进行结对,吸引其优良的农副产品在各老供销超市网点进行销售,帮助其农副产品销售拓宽渠道。积极为阿坝县寻找线上销售渠道和农副产品展销渠道,在不增加货运成本的前提上不断扩大销售量。与市农合联联合成立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我区占股30%。对我区供销超市有限公司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后将重组供销超市有限公司,成立市级老供销超市公司,在全市进行推广。
2.积极推进信用合作发展。
(1)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全区已经建立5家资金互助会,5家资金互助会运行平稳。下一步根据金融办下发的监管意见书,要求各资金互助会根据监管意见书进行整改,确保今后的运行要更加规范,风险可控,在规范经营的基础上再建1-2家资金互助会。
(2)创新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下一步要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负面清单制”,根据家庭资产价值及家庭成员信用情况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信用档案,同时开展“链式”风控机制,实行不良率2%以内尽职免责。
3.大力扶持生产合作体系建设。三垟、茶山等镇街瓯柑、杨梅产业农合联已经筹建完成。下一步要依靠产业农合联平台,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4.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我区是温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区域,根据我区“科教新区 山水瓯海”发展战略,2019年要培育以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带动周边种养殖户致富的2家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集农业种植、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学习实践于一体,以提升我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继续扶持2018年建设的2家农业综合中心,不断拓展其为农服务功能。
(四)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1.抓好温州花城项目建设。温州花城项目预计于2018年年底前竣工,2019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花卉产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和融合化,预计拉动花卉交易产值从之前的2亿元增加到10亿元。下一步要抓紧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元旦前将温州将军桥花鸟市场迁至温州花城。
2.加快泽雅北林垟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该项目目前丈量任务已完成100%,签约率90%以上,老人周转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总投资为10亿。下一步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到2020年底,投资6.5亿元(含农户自有房屋翻新建设);二期从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投资3.5亿元。在税收方面,预计年经营收入达到2亿元,创造税收收入达1000多万元,可就地解决就业人员200多人,确保人均收入不低于2.6万元,使两村低保户48户和低保边缘户247户家庭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