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

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盘点2015年度十大失信案例

发布日期:2015-12-31 10:18 访问次数: 来源:区人民法院

  为多分配执行款打“假官司”、明明是赌债却冒充借款、欠债不还被移送公安……12月30日上午,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司法助推年”开展情况,并发布2015年度十大失信典型案例,警示大家这些失信的事儿千万干不得!

  盘点失信典型案例,法检公司联合打击虚假诉讼

  2015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增加了虚假诉讼罪。瓯海法院与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的若干意见》,建立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联席会议机制。

  2015年12月18日,瓯海法院判决了首例虚假诉讼案。

  潘某拖欠包括其亲戚陈某在内的债务达400余万元,被十余名债务人先后起诉至法院。进入执行后,潘某的两套房产被法院查封并将拍卖。潘某找到陈某并提出在原先31万元欠款外,再伪造一张借条,由陈某持银行提款凭证及借条到法院起诉潘某。

  2014年7月,陈某到银行查询并调取出一笔190万元的取现记录,带着其中一张16万元的真欠条及一张190万元的假欠条,将潘某告上法院,双方经“调解”后签下了民事调解书。这样,潘某向陈某的借款就由31万元“升值”为221万元,将大大增加陈某在房产拍卖后分得的执行款。潘某还与陈某商量好,偿还完陈某31万元债务后多出部分的款项将交还给潘某处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份调解书生效没多久便“东窗事发”,两人于2015年12月11日被依法逮捕。最终,陈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瓯海法院本次共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失信典型案例,除这起虚假诉讼案外,还有伪造金融票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假冒注册商标、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委托理财纠纷、合同纠纷、储蓄存款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例各一则。

  执行诚信建设引人关注,失信老赖遭“围追堵截”

  在新闻发布会上,瓯海法院关于执行诚信建设方面的通报引人关注。

  据了解,该院2015年对4名“老赖”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严厉打击逃避执行行为;与公安、机场、高速等部门联合出击,实行网上布控、高速扣车、限制出入境、限制高消费等机制,布控被执行人253人,车辆93辆,拘留34名“老赖”,限制1513名“老赖”乘坐高铁等;开设微信、微博、网站、平面媒体等曝光台,曝光140余名“老赖”,并将“老赖”纳入失信名单及征信系统1408人次;在司法网拍中落实悔拍惩戒机制,对4名悔拍竞买人依法扣除保证金20.65万元。

  瓯海法院政治处主任张晓凌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了《温州经济报道》等媒体的采访,他称:“法治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瓯海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充分运用司法手段调节、裁决社会矛盾纠纷,以公正司法、诚信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