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经济)界2组: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进国有投资公司工业产业园开发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单位对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国有投资公司工业产业园开发建议的提案》表示赞同。你们提出的几点建议,切合实际、客观务实、很有意义。为推进国有投资公司工业产业园开发建设,瓯海国企立足区域产业优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精准布局为支撑,高质量推进瓯海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作。
一、优化投向,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自2020年房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区搭建“瓯海区房源超市”平台,出台《温州市瓯海区房屋征收房票实施细则》(温瓯政发〔2025〕27 号),通过房票购买商品房、安置房来解决拆迁安置等需求共计825套,发挥了房票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作用。瓯海新城集团于 2023 年期间先后竞得温州市茶白片区梧田东单元 A-12 地块,温州市核心片区牛山单元HX-ns02-048 地块、温州市茶白片区梧田南单元 B-11 地块用于住宅商品房开发,后结合宏观市场环境,考虑到大量商品房的推出会导致瓯海区房地产市场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于 2024 年先后完成以上 3 个地块的退地工作,有效缓解房价下跌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二、谋篇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矩阵。我区国企以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为核心,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形成“产业覆盖广、空间类型多”的创新创业空间。目前,科技集团在运营空天信息产业园等9个产业园区,招商面积102万㎡,2025年新增入驻企业180余家,在建数创小微园等3个产业园项目,预计可增加产业空间50余万㎡;新城集团在建瓯海区东风智能制造产业园(总建筑面积7.02万㎡)、浙南智车未来工厂(总建筑面积24.6万㎡)等2个产业园项目;铁投集团在运营瓯海静脉产业园(占地面积约50亩);在建浙南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7万㎡)、温州市瓯海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占地面积33亩,总建筑面积8.6万㎡)等2个产业园项目。各园区精准定位细分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其中,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聚焦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累计孵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近一年向宏地科创园等输送28家高成长企业,实现“园区育苗-全区成林”的协同发展。基因药谷围绕生命健康产业链,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吸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六大细分领域企业入驻,目前已落地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成全国最大重组蛋白CDMO生产基地。数安港聚焦数据安全产业生态,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新引擎,目前已集聚中国电子、每日互动等数据产业上下游生态企业,落地卫健、交通、移动、广告等国家级数据实验室。静脉产业园积极探索低碳园区建设路径,创新“国企主导+民企运营”模式,建成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有效完善我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三、提质增效,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一是基础配套升级。配备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共享会议室等高品质配套设施,通过“降本、聚才、增效”三位一体满足企业多方需求,赋能企业发展。二是数字赋能发展。积极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方式,整合企业入驻情况、园区资产状态、设备运行、安防监控等数据,实现数字化园区管理。同时,通过AI大数据分析企业产值税收等数据,研判企业成长潜力。三是绿色节能减碳。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叶志镇院士团队合力打造浙江省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标杆项目;温大碳中和研究院计划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部署光伏发电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使用标煤约84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30吨。瓯海静脉产业园2024年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发电量137万度,助力园区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创新驱动,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瓯海国企以资本、平台、服务为抓手,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资本招商深度融合。依托瓯海招商公司,联动大罗山基金村与瓯海产业发展基金,通过高效的招商引资和全面的支持服务,积极推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瓯海。如科技集团在基因药谷投资建设大分子生物药CDMO平台,填补温州市大分子生物转化产业化空白。同时,通过产业链配套招商、以商招商等多元方式,引入优质项目落地基因药谷等产业园。二是平台协同创新突破。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为纽带,构建“企业需求-高校攻关-成果转化”闭环体系,未来还将启动温州大学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院建设,打造新材料领域“研发-中试-量产”一体化平台。三是专业化服务精准供给。强化运营团队能力建设,通过招聘专业人才、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招商研判与精准服务水平。同时,举办多场硬科技投融资路演,为园区入驻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融资;建立全过程“陪跑”企业服务机制,助力园区初创项目成长;在租金减免政策方面,按照年终考核情况、对赌协议情况给予一定租金政策优惠。
五、精准施策,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2022 年,我区成立了数字经济、鞋革、服装、眼镜、智能锁、生命健康、预制菜、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链专班,均由区四套班子领导任链长,相关业务部门为成员,深入开展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着力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加快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瓯海国企聚焦“靶向补链、协同强链”,全面实施产业链精准服务。如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区投促中心、瓯海招商发展公司等平台挖掘产业链资源,通过“产业链朋友圈”与“以商招商”等模式精准筛选引进高质量产业链项目。以园区智能安防领域新锐企业介宏智能为例,其产业链覆盖传感器制造、自动化设备研发等环节,通过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吸引15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同时聚焦区内龙头企业配套招引,依托新机电器等行业领军企业,吸引科晖智能科技等配套企业落地,承接智能整体设计解决方案。重点打造“龙头引领+十企配套”的紧密协作体系,完善产业配套链。基因药谷以打造全国最大生物药谷为目标,全力构建大分子药物、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全链条生态。在产业化转化环节,依托佰诺创睿现有CDMO平台扩容生产产线,并与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等共建柔性中试平台;围绕“生长因子之城”建设,联合李校堃院士团队及大分子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设立“揭榜挂帅”专项,整合产业链资源;在临床与市场转化方面,扩容11家三甲医院GCP联盟并通过省药监局柔性服务站缩短审批周期,形成“研发-中试-临床-产业化”闭环。
六、明晰策略,优化产业园运营体系。一是构建弹性租售机制,适配多元需求。实施“整租为主、灵活分割”策略,按区位、面积及配套制定市场化价格体系,保障资产合理溢价;预留灵动空间推出柔性租赁方案,为初创及轻资产企业提供面积可分、租期可调的弹性选择,通过模块化分割与共享配套降低入驻门槛,实现大中小企业空间需求精准匹配。二是建立动态校准体系,提升运营质效。构建“调研-迭代-评估”闭环机制,定期开展市场供需、租金水平及企业反馈调研,形成空置率、租金坪效等核心指标分析报告。依据数据动态调整分割比例、租赁政策及配套服务,为高成长企业定制续租方案,对低效空间启动改造升级,推动资产利用率与企业黏性双向提升,确保策略与市场需求同频。三是强化增值服务供给,提升资产附加值。围绕入驻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基础服务+产业赋能”体系:提供物业维护、政策对接等基础服务,打造产业服务中心集成技术研发、金融对接等公共服务与增值模块;针对重点企业定制空间改造、产能支持等专属方案,通过服务升级,力争将房产租赁转变为价值共创,增强资产综合竞争力。
最后,感谢您对国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陈瑞瑶,联系电话:13958766192。
温州市瓯海区财政局
2025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