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18/2025-84510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瓯海区商务局
  • 成文日期:2025-07-2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瓯海区商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7-22 14:51 访问次数: 来源:办公室

今年以来,区商务局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挑大梁”“争前列”的责任担当,精准剖析商务发展短板不足,不断提高商务工作精准性,以“稳”“进”“立”的协同推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海篇章中贡献商务积极力量。启用全国规模最大的1688国际选品中心,实现麦德龙PLUS会员店开业,上线全国首个抖音本地生活商业街区——梧田老街,德赛集团数字消费创新案例入选浙江省数字消费创新案例名单,瓯商共创选品中心并入选2025年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项目。1-6月,瓯海区分别实现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3.6%、19.2%、1.8%、18.3%;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销售额(营业额)658.15亿元、91.78亿元、2.67亿元、7.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29.8%、1%、2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1亿元,同比增长9.8%;1-5月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33.1亿元,同比下降15.1%;其中货物贸易出口额109.3亿元,同比下降2.5%,货物贸易进口额23.8亿元,同比下降46.8%。

一、上半年亮点工作

(一)多点发力驱动消费市场主引擎

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壮大产业主体、提升消费能级、完善流通体系核心职能,重点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培育壮大商贸流通主体。围绕全年“下转上”企业120家以上、“工贸分离、商商分离”企业10家以上、招引区外销售额超100亿元等目标,扎实推进“内育外引”工作,深度挖掘电商、外贸、综合体平台、连锁经营、二手车及工贸一体等重点领域潜能。二是全面推进消费平台建设。加速麦德龙PLUS会员店等重点项目开业,提升梧田老街、眼镜品牌街等商圈(街区),推动1688国际选品中心、中胤时尚产业园等产业项目融合发展,支持商贸主体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建设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市场;三是积极激活消费潜能。“政策+活动”同向发力,举办瞿溪“二月初一”、“两会车展”、家装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谋划二手车整治提升政策,有序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强化力量调度和资金发放,扩大政策效应;四是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现有国家级2个、省级3个,24年申报省级3个、25年申报省级12个),着力供应链集成创新,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培育示范企业,推动绿色供应链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提升。

(二)聚力攻坚提升外贸产业“韧实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培育外贸发展优势,提升外贸发展动能,我局统筹行动四大行动。一是精准拓市强基行动。组织超400家次企业参加米兰眼镜展等50余场境内外展会,斩获意向订单约20亿美元,并依托区内汽车产业带优势拓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截至目前区内二手车出口企业共四家,1-4月累计出口二手车840台。二是数字赋能聚链行动。抢抓跨境电商机遇,打造中胤、海象跨境电商园及省级眼镜跨境电商园,建成眼镜全产业链综合园区及选品中心,累计培育跨境9810出口企业6家;深化“品牌+独立站+选品中心+海外仓”模式,推动全区20多家企业建设独立站,落地TikTok服务商推进AI直播等新技术应用;三是培优进口产业生态行动。持续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成保税仓、监测中心等配套设施,并打造火腿加工中心、马来西亚国家特色馆、西班牙国家特色馆等差异化项目;同时积极参与消博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示范区辐射力。四是护航助企纾困行动。开展新形势下稳外贸专项行动,对99家重点帮扶白名单企业开展纾困解难工作,制定7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方案,稳定企业预期;大力开展出口转内销活动,举办全市首场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会、选品中心对接会活动,吸引超200家企业参加,推动瓯海眼镜入驻麦德龙,德赛、通达光学参与商务部“外贸优品中华行”行动,形成内外联动的新增长点。

(三)凝心聚力擦亮瓯海电商“金名片”

今年以来,我局加快推进瓯海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一是搭建高标准平台,深化产业融合。正式启用全国规模最大的1688国际选品中心,推动阿里巴巴集团与温州产业带融合进入新阶段,为中小企业搭建起“线上+线下”全产业链赋能平台。同时,率先举办全省首场温州市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会——阿里巴巴集团专场活动,双向助力外贸企业开拓海内外新空间。二是创新电商业态,引领数字化转型。上线全国首个抖音本地生活商业街区——梧田老街,以私域流量为引擎,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街区商户“权益卡”,为传统街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路径;并通过“电商+好物”、“电商+生活”场景融合,成功举办瓯海潮品直播购、梧田老街、瞿溪会市等活动,联动头部主播实现本土品牌线上曝光超千万人次,带动本地产品销售突破500万元。三是树立典范标杆,打响区域知名度。落地瓯商共创选品中心并推动其入选2025年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项目,推动德赛集团数字消费创新案例入选省级名单,进一步展现了瓯海在电商生态建设和数字消费领域的省级示范成效。

(四)政企共建海外投资服务新体系

今年以来,积极推进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与“走出去”战略实施。一是建立服务体系与服务赋能。将完善外经贸综合服务体系列为区重大改革子项目,筹建“1+15+N”服务网络(1个中心牵头,15个部门协同,N家机构参与),设立丝路企业护航中心(方案已拟定)。组织参加中东欧、非洲、北美等国际展会及法治推介会、举办“美国高关税应对策略座谈会”等活动,精准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人员出入境、资金汇出、ODI审批等具体问题,定期发布政策与风险信息,并对重点“走出去”项目实施“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引导企业国际化布局。贯彻省市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计划,积极引导优势产业拓展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森马童装(巴拉巴拉)成功入驻30多国,海外门店超100家,眼镜产业加速布局东南亚(如瓯海、蓝道在越、泰租赁生产与建厂),嘉伟印尼高冰镍项目已投入生产(年自产自销4万吨)。三是推动境外项目升级。积极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高水平“走出去”项目。推动鹏盛境外经贸合作园提质升级,工业园新增扩建76公顷用地、农业园4000公顷棉花示范基地在乌国得到推广应用,形成皮革、卫浴、农产品加工完整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是传统贸易出口持续承压。受国际环境恶化(如中美贸易摩擦、对俄制裁)和外贸结构单一影响(眼镜、鞋服、汽配、服装四大类占比大但增速偏低),瓯海区支柱产业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同时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虽有省级示范园区但体量小、项目突破不足,抗风险能力和发展后劲有待提升。

二是消费市场增长动能不足。瓯海区现已规划九大商圈但高端载体缺失、同质化突出,缺乏地标性商业中心,夜间经济客流量远逊于杭甬,未能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三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滞后。高端服务业态(研发设计、智慧物流、外贸服务、数字贸易等)不足,同时面临人才瓶颈(电商、数字贸易领域匮乏)和数字化短板,虽引进1688温州国际选品中心、小红书浙南中心等项目,但短期仍未能显著带动产业升级。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多措并举促消费回暖扩容

一是持续增强消费市场回升势头。不断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能惠民利企,加速举办多场次促消费专场活动,拉动消费新热潮。“政策+活动”同向发力,突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营造“全方位、全领域”火热消费氛围。二是持续推进消费场景提质扩容。以梧田老街、眼镜品牌街等高品质消费集聚区为主平台,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持续推进瓯海消费中心城区建设。以瓯海大道时尚消费产业带、塘河多元消费融合轴等为发力点,夯实消费基础、扩大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活力,全面构筑“一带一轴两核多点”消费格局。三是持续提升群众家门口的消费体验。科学划定便民生活圈,按照“一圈一策”的思路,推进街坊商业、邻里商业街(区)、社区邻里中心等多种模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确保便民生活圈布局点位、业态结构、功能配置等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力争2025年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全覆盖。四是着力推进供应链集成创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培育一批生产制造型和商贸服务型的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企业(海派医药、东经科技)。推进绿色供应链创新发展,狠抓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提升,推动郭溪静脉产业园、梧田分拣中心等持续提升发展。

(二)系统谋划深研促外贸提质跃升

一是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引导企业拓展欧洲、南美及“一带一路”市场,加大参展政策支持;推动外贸转内销渠道对接,持续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等系列活动。做好二手车出口业务指导和服务,培育出口增量。二是统筹开展跨境电商工作。完善跨境电商产业扶持政策,加速海象、中胤跨境产业园业务开展,在中胤园区成立跨境电商一站式公共服务,强化跨境电商产业载体功能。发挥瓯海区消费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引导TikTok、TEMU等国际性电商平台来瓯招商、在瓯落地,提升跨境产业在外贸出口的覆盖率,持续开展跨境9810、跨境9710出口合规化申报,实现跨境数据回归。联合数安港推进数字贸易社区建设,推进意通等数字贸易项目落地。三是持续塑造进口产业品牌。力争进口公共服务中心争取9月份完工,实现保税仓保税进出口业务量翻倍增长,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进博会、温州进口展;举办首届西班牙火腿切割大赛,塑造“买火腿来瓯海、喝咖啡来瓯海、品红酒来瓯海”等消费品牌。

(三)持续创新发展促电商能级跃升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持续依托电商赋能产业带优势,做好“选品中心”建设,整合外贸优品资源,接入全球电商平台,推动内外贸联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大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直播人才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之江创客”等省、市级活动,着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体系、熟练运用直播技能的基础性直播电商专业人才。三是优化政策服务与标杆树立。做好电商领域标杆的树立与上报工作,例如数字化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丝路电商”典型实践案例等。

(四)深化联动聚势促合作共赢提质

有序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合理布局,深推“丝路领航”行动,引导企业加快在RCEP协定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配置资源,培育更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民营跨国公司。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持续引导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进行跨国经营,不断深化丝路企业护航中心“战略智库”与“护航引擎”作用,联动各级资源,为企做好系列服务与培育工作。对标市级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三年行动,完善瓯海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库,全力争取辖区企业列入省级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