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89/2025-84491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政协提案
  • 发布单位:瓯海经开区
  • 成文日期:2025-07-2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11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5-07-22 09:11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经开区

张森委员:

你在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第011号《关于推进眼镜商贸街集群以新提质,助力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眼镜小镇现状

近年来,我区将眼镜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打造。202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锚定打造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目标,多维度推进眼镜小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实施《瓯海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办法》《瓯海区促进鞋服、眼镜、智能锁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1+5+16”产业政策体系,在促进企业梯队培育、引进高端设计,以及支持企业参展拓市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政策服务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锚定西部时尚城建设目标,出台瓯海眼镜产业三年以及年度培育方案,明确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等,协同推进眼镜产业壮大提升。二是创新协同推进机制,一方面采用“政府主导 + 市场运营”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单位对眼镜小镇品牌街运营管理,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招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共建眼视光瓯海“一基地三中心”项目,构建“科普+验光+体检+销售”综合性服务体系,为眼镜产业升级和小镇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多元业态助力街区繁荣

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围绕眼镜研发设计、定制生产、博览交易以及文旅体验四大产业,推动街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目前,街区入驻商户从24家增至139家,成功落地依视路、明月等眼镜头部企业运营中心,建成温州国际眼镜市场、中国(瓯海)国际眼镜城,打造源头工厂现货市场,入驻率超98%。同时,招引餐饮、休闲等配套产业,开展路面修整、绿化提升、夜间亮化、店招美化等工程,打造地标性拱门,改善街区面貌。2024年,瓯海眼镜小镇的街区日益繁荣,获得了省级特色商业街区的荣誉称号。

(三)多渠道拓市场显成效

2024年,瓯海眼镜小镇积极开辟新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是聚焦展会经济,组织企业参加意大利米兰光学眼镜展、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等知名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市场。9月份,由区领导带队,组织60家眼镜企业出海参加法国巴黎国际光学眼镜展,收获近2亿美元意向订单。二是办会办展,提升市场知名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第六届中国(瓯海)采购周活动于今年5月10日启动,吸引了 2000多名国内外采购商,现货交易额达2000多万元,中国网、光明网等媒体纷纷采访报道。三是跨境电商助力产业腾飞,依托拼多多跨境TEMU、速卖通、TIkTOK、SHEIN及阿里国际站等头部电商平台,将瓯海眼镜触达全球消费者,2024年跨境电商总销售额达25亿元人民币。

(四)创新聚才助产业腾飞

一是铸产业平台引才聚智。紧盯横屿单元A-02地块“浙南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小镇招商引智工作,多次赴广州、丹阳、厦门等地开展考察招商,与凯乐康、康明眼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艾爵隐形眼镜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招引眼镜产业链优质机构、龙头企业。二是强化设计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技改力度,注重产品设计与创新。例如,瓯海眼镜联合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智能眼镜生产车间,打造智能眼镜产品;亨达光学实施全自动数控精雕车间;通达光学实施“机器换人”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超29%;潮汐光学创新研发智能泳镜正式面市。三是以人才驱动创新,构建产业新生态。2024年8月,温州市首个技能小镇(眼镜产业)培育试点落户中国(瓯海)眼镜小镇,与中高职院校、认定备案企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深度构建眼镜产业“深蓝视联体”,以人才为支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冠豪眼镜、金达眼镜、泰德光学等多家眼镜企业与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进行了对口合作,共建眼镜生产线与产业实训基地。组织动员眼镜企业创建产教融合站点,累计创成20家。

(五)多维传播擦亮小镇招牌

一是借势重大活动进行宣传。在第五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暨省级特色商业街启动仪式上,接待1.5万余人次国内外客商,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曝光量累计超230万次,有效形成宣传矩阵效应。联动相关单位高质量协助举办2024年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会议。在2024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设置专题展位,“瓯海眼镜”品牌引起三省一市的领导、专家关注。在浙里来消费·2024温州金秋购物节瓯海馆设置主题打卡点,3天内人流量超1万人次,为近2000人次提供免费验光、眼健康科普等服务项目。二是常态化开展研学、科普、集市活动,2024年组织80次团体研学,接待学生3000人次,传播瓯海眼镜产业文化。三是完善交通配套,提升街区可达性。在前期开通旅游专线、设立公交站点以及设置显著路标、交通指示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眼镜小镇商贸街的交通网络,持续提升街区的交通引导和便利性,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

二、2025年工作计划与提案落实措施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在2025年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和落实,具体措施如下:

(一)街区焕新,活力升级

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优化商业面貌,提升街区吸引力和活力。持续举办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并将其打造成业界标杆展会,发挥眼镜小镇商业街区的聚集能力;指导运营商对街区商户进行“优胜劣汰”式动态管理,提升商户档次和服务水平。提升小镇公共服务供给,提高车位配比,打造影视拍摄场地和网红打卡点等公共空间,满足多样化需求。聚合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瓯海“一基地三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瓯海眼镜小镇运营单位、企业商户等多方资源,发挥研学基地的优势,结合工业旅游、学生研学的特点,推出特色路线,实现游客变顾客、流量变销量,推动小镇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引入音乐节、文化艺术节、市集等特色活动,提升街区人气、商气。通过挖掘小镇文化底蕴,讲好产业故事,树立小镇品牌,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二)营销赋能,拓展市场

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营销模式,扩大产品市场覆盖面。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联合参加国内外展会,抢占订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整合生产资源,形成“共享订单”“抱团出口”的外销模式。吸引客商“走进来”,依托眼镜小镇瓯海国际眼镜城、温州国际眼镜市场及诸多企业商户,打造全国最大的眼镜现货供给平台,吸引专业批发商、周边市民来瓯海批发、采购。建立“互联网+”眼镜销售体系,发挥瓯海眼镜小镇中国(瓯海)眼镜跨境电商园等平台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围绕眼镜与眼健康的垂直品类,深入打造“瓯商共创选品中心”,构建高效的眼镜供应链和选品体系,常态化开展网红直播节活动;鼓励企业探索新零售模式,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销售,参加各类线下集市活动。

(三)人才引领,创新驱动

紧扣眼镜产业发展定位,多渠道引育人才。推动企业强化设计创新,充分发挥已成立的“瓯海眼镜小镇设计师联盟”的引领作用,定期举办设计研讨会、创意工作坊等活动,加强设计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针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引进智能穿戴、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人才。以产教融合方式引才,推动企业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浙江安防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构建实习点、就业服务中心等互动模式,打造集孵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培育的双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机构,开展验光师、定配工等各类紧缺人才培训。联合行业协会、高校,谋划创新创业大赛,联合鞋服等时尚轻工产业,举行时尚设计类赛事、走秀活动,引聚相关优质项目与专业人才,助力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企业参与智能眼镜制造转型,与AR、VR、AI等智能穿戴研发型公司合作,抓住当前技术风口,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品牌塑造,传播升级

全方位加强“瓯海眼镜小镇”品牌推广与传播,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品牌运营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瓯海眼镜”集体商标运营服务体系,动员企业使用“瓯海眼镜+企业商标”的集体商标模式,支持瓯海眼镜企业组团参展,增强区域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同时借助集体商标的规范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提振区域品牌形象;发挥助企“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开展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导。加强媒体传播与推广,邀请《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瓯海发布》等传统媒体,对“瓯海眼镜”进行深度报道和专题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向广大受众传递瓯海眼镜的品牌故事、产业优势和发展动态;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邀请网络红人进行直播带货、探店体验和内容创作,快速提升瓯海眼镜品牌的网络曝光度和消费者关注度。鼓励企业、商户进校园、社区、集市开展公益活动。

感谢您对瓯海眼镜小镇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瓯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业招商科

联 系 人:谢虓

联系电话:0577-86367053

                                                                                                                                                                       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