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瓯海区教育系统围绕“主城教育”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入选浙江省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区、浙江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区。
一、上半年亮点工作
(一)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一是重大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做好瓯海职专、F09地块学校、南湖规划小学衔接及谋划,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一期改建验收工作。二是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截至6月3日,今年教育部门总预算经费238130.15万元(含年中追加),其中专项支出预算42856.19万元,基本支出预算195273.96万元;教育部门预算执行87439.33万元,执行比率为36.72%。三是教育资助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发放各类资助补助经费629.34万元,惠及5372人次。
(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加强名师培育工程。研制《义务教育教师分层分类专业发展课程标准》,4项管理类课程和18项学科类课程进入市级论证指导阶段,计划9月份全国发布。二是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构建以师德建设为先价值定位的多维度立体式1+10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6名教师获评正高级教师。三是高质引进教育人才。上半年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共收到报名97人,拟录取6人,新增柔性人才5人。
(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一是德育工作富有成效。举办三期“瓯思政·燎原红”优秀班主任“带班育人”思享会,发布全市首个依托精英班主任团队打造的面向区域中小学班主任的AI智能体“瓯班小智”。二是科学教育高效推进。推进四小家培育工程,8名学生获市级四小家称号,26名学生获提名奖,创历史新高。全市首创“无边界科学教育”品牌,成立少年科学院58所,召开无边界科学教育大会,与温州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签约合作。三是“体美劳”亮点纷呈。中考体育平均分38.57分,较上年明显提高。篮球比赛获市冠军2项、省季军1项。全市中小学艺术节比赛获一等奖2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2项。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挂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师培养基地”,典型经验入选全国现代教育治理十大典型案例。
(四)优质教育供给体系全面推进。一是学前教育抓普惠。构建全域托幼一体服务体系,全区备案托育部78个,托位数3170个,托班设置率达59.5%,入选省级托育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区。深入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6所幼儿园院(浙师大)地合作稳步推进,12所幼儿园列入学前教育金名片培育园。二是义务教育抓均衡。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圆满完成两个“国字号”创建任务。率全市之先全面优化中小学校课间活动安排,将课间时间延长至15分钟。率先出台“长幼随学”针对性文件,工作动态收录于《今日择报》《温州政务信息》。三是职业教育抓特色。与区市监局共建“瓯海区个体户成长学院”(获评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开始招生培训。“一体四翼双向赋能”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蓝皮书。“瓯职数字教育2.0”模式案例入选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典型案例。
(五)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一是“两监测一满意”成绩优异。2024年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我区得分86.03分,全市第一。省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86.538分,全市第二。省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86.538分,全市第二。二是校外培训机构协同治理。区“双减”工作专班共出动196人次,检查机构数472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5处,整治违规广告12处,取缔无证机构3家。校外培训消费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省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典型经验刊发于《浙江教育报》。三是教育数字化建设更有深度。入选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区,8所学校入选市级智慧校园2.0学校,6所学校入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智慧教育领域师生教科研成果获省一等奖6项,市一等奖3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7项。连续三年获得省教育信息化经费,温州市唯一获省补专项资金1315万元。四是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稳固。强化数字安防,打造“安全岛”“阳光区”品牌,协同政法、公安、消防等部门完成20所阳光区单位创建验收。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一是深化国家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改革,打造全区教师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构建1+10多维度立体式教育评价体系。二是推动学前教育办园机制改革,以“名园+”模式计划组建19个公办幼教集团。三是创新义务教育集团化、教共体、委托办学方式,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深化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价和办学绩效改革,强调评价结果的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五是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力争2025年“两个监测一满意”成绩平稳提升。
(二)以优化校网促进教育优均发展。一是统筹城乡教育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成投用瓯海职专郭溪新校区、F09地块学校等2所中小学和翰林九境等4所公办园,新建投用1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二是优化调整西部校网和南部校网,撤销丽岙二小、仙岩中心小学等一批低小散薄弱学校,停止三垟中学、南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村校区招生。三是加快落实一批薄弱学校教学楼、运动场、功能室等改扩建项目,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异。
(三)以优培师资增强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构建教师发展良好生态。二是持续开展“1+2+4”学科名优教师团队建设,打造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支精英队伍,计划引培第二层次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30人。三是强化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落实好教师健康、出行、住房等尊师惠师举措。
(四)以强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持续深化学前提质、小学夯基、初中强校三大工程,实施学前教育“幸福瓯孩”金名片打造计划,加强区域内小升初通道的有机衔接。二是开展初中特长生培养定点学校试点工作,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规范初中办学行为,坚决遏制违规补课、提前开学、延迟放假、作息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四是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抓好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学生学习等三大核心领域,通过有效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五)以争先创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加快学校提质升等创建工作,推进“未来教育”示范窗口学校建设三年行动,下半年创成省现代化学校10所、省二级以上幼儿园10所,市品质校园10所。二是深入实施AI赋能教育工程,出台《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案》,创建省人工智能试点区;召开瓯海区首届教育数字大会,建立全区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和交互数据集和语料库。三是优化早教托育、长幼随学、课后托管等系列举措,到年底托班设置率达60%以上,实现适龄儿童少年应托尽托、应读尽读。
(六)以五育并举培养身心健康人才。一是持续推进校园AI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在校2小时体质锻炼自觉性。二是建立常态化全员美育教育展演机制,推进无边界科学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三是强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力度,年内全区教师心理B证持证率提升到25%以上。四是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护航舌尖上的安全,确保不发生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