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卫健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大局意识,紧扣核心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上半年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各1项,承接省级试点1项,6项工作经验在市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现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亮点工作
(一)围绕“提能增效”固基层。仙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国家卫健委2024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报表扬,4家医疗机构通过省级社区医院创建,2家医疗机构通过市级“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验收。截至目前,全区10家基层医疗机构中,“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达标率80%,省级社区医院创建率60%,市级“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建成率50%。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保障,启动3家机构门诊大厅的布局改造和环境提升,增配磁共振仪1台。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成梧田120急救站、娄桥社区卫生服务站、梧田南村村卫生室,持续推进村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办村级医疗机构占比达到51.1%。
(二)围绕“中医惠民”促发展。谋划推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项目和“区中医名医馆”建设项目,基本建成旗舰中医馆、中医阁各2家。共享中药房平稳运行,实现全区中药采购、质控、审方,发药、配送全流程“五个统一”,中药供应目录从300余种扩大到600余种,13家医疗机构已纳入管理,共完成各类中药处方7.96万张,中医药服务链条延伸到服务站和公立卫生室。
(三)围绕“共享互融”强赋能。以紧密型医联体为载体进一步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区属医疗单位分别与7家省市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院级合作10家、科室合作7家,上半年省市医院下派医师4371人次。深化附一医与区三医合作医院建设,持续深化临检、心电、影像、消毒“四大中心”集约化运营。
(四)围绕“健康瓯海”出实效。全景谋划健康瓯海特色亮点,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健康瓯海行动示范带和健康城市风景线,积极申报健康浙江行动精品样板培育联系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联合市卫生健康委举办第37个爱国卫生月暨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春季灭鼠灭蚊活动,重点加强越冬蚊、早春蚊消杀,强化登革热防控。广泛开展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宣传活动793场,共参与4.7万人次。
(五)围绕“预防为先”抓公卫。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两慢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区属医疗机构实现慢病一体化门诊、慢病智管信息化系统“两个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慢病一体化门诊诊前管理5.26万人次,诊中检验检查17.96万个,诊后异常值追溯9659人次,全区高血压、高血糖规范管理率均达75%。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活动号召,目前2家区级医院均已开设体重门诊。
(六)围绕“民生关切”优服务。协同推进全国老年健康联系重点城市试点项目,上半年全区新增医养结合机构2家,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温州市虚拟老年医院”试点医院,提前超额完成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省级任务。大力实施“暖心助孕”省级项目,打造“筛查-诊疗-帮扶”全链条服务,创新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网、温州日报、省市卫健委公众号等平台专题报道。高效推进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除两项疫苗接种项目需待省市统筹推进之外,其余项目总体进度均已过半,其中适龄青少年儿童免费窝沟封闭、老年人免费白内障筛查项目已全面完成。
(七)围绕“人才强卫”激活力。打造基层中医师承培养瓯海模式,探索“本土化招录+专业化培训+全方位保障”机制,首批共招录培养对象28人。开展医学类优秀毕业生公开选聘,共签约18人,研究生占比78%。全面落实省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两个允许”薪酬制度改革,形成“一院一策”优化方案。
(八)围绕“党风廉政”正医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警示教育、案例通报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89场次,覆盖党员干部2500余人次。制定《瓯海区医疗机构医商交往正负面清单》、《瓯海区关键岗位监管长效机制》等文件,为打造清廉医院提供制度保障。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共排查单位16家、关键岗位225个,制定预防惩治腐败问题制度124条,建立廉政档案1232份。开展以专项治理为重点的“十个乱”整治行动21家次,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的“十创优”提升行动33家次,登记医药代表备案426人次,签订廉洁购销合同427份。开展医疗重复检查检验、违规收费和医疗急救转运不规范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全专并重,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西部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谋划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建设项目;加快医疗设备采购进度,争取年内实现区属公立医疗机构CT、DR、高端B超、电子胃肠镜全覆盖。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创建为引领,有序推进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省级社区医院创建,实现国家推荐标准达标率达90%,创成省级社区医院2家。实施“一院一品”服务提升项目,大力发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建设基层专病特色科室(联合病房)5个以上。着力补齐专科能力短板,推进麻醉、影像、重症医学、急诊、儿科、精神科等专科建设,重点支持区三医康复医学科和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建设。新建村卫生室(服务站)1个,确保国家服务能力标准达标率50%以上,协同推进心电“一张网”建设,实现政府办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数字心电仪全覆盖。规范提升巡回医疗点17个,以点带面提升全区巡回诊疗质效。
(二)传承发展,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和“中医名医馆”建设,下半年新建中医阁2家。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力争实现“一中心一品牌、一科室一特色”;提升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诊疗能力,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高校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招录基层中医药人才,努力引进高层次中医类人才,完成首批基层中医师承培养工作。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预计于年内完成仙岩街道岩二村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以及6家医疗机构百草园建设。
(三)改革破题,持续深化数智卫健改革。拓展“5G无线专网的基层医疗机构护心‘网’项目”应用领域,将服务延伸至医疗巡诊车、公立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在动态心电图方面强化与省市级医院合作。加快探索医学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全面应用,重点推广全科医生智能辅助诊断、心电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及“健康云检”等创新服务,探索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医学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进“数字健康人·安诊儿”、药品追溯码系统、区域云病案、DRGs等系统建设,开展新版智能小护士市级试点。
(四)健康先行,纵深推进健康瓯海建设。大力落实2025年健康浙江考核指标,强化工作督查考核,确保考核蝉联优秀。深化健康瓯海行动,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智慧健康管理行动等方面力求重点突破,以宫颈癌乳腺癌“两癌”防治为抓手,承接温州市打造健康中国行动创新试点。广泛开展爱卫创卫活动,提升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水平,确保达到国家标准C级以上,以防蚊灭蚊为重点落实登革热防控。大力开展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广泛普及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健康促进区建设,积极打造健康细胞建设省级市级样本。
(五)暖心呵护,有效优化妇幼保健服务。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稳步落实生育补贴、计划生育惠民补助政策。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通过“二级乙等”评审。持续完善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托幼一体、医育结合,打造示范性托育机构(托幼机构)1家以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儿科服务能力,确保儿科服务占比达90%以上;深化儿童生长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2个,0-3岁婴幼儿发育监测筛查率达90%以上,支持区三医创建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提质培优公共场所母婴室。
(六)关爱银铃,扎实推进老龄健康服务。着力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区三医老年医学科建设,住院老年人综合评估覆盖率不低于50%;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强化老年综合征管理与共病处理;推动老年医疗向居家社区延伸,完善上门医疗护理、家庭病床等便民服务。夯实安宁疗护服务网络,推进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和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病区(房)规范化建设,指导瓯海区泽雅镇中心卫生院推进居民安宁疗护省级试点。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指导相关公立医院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拓展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服务。
(七)筑牢防线,稳步强化公共卫生保障。深化国家级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单位和区疾控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及风险人群管控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健全疫情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和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水平,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推进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控,深化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规范化区建设,建成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完成“无结核社区”市级建设点2个以上。深入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实现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全流程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65%以上。落实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深入实施精神卫生“百千万”服务基层行,全面推广12356心理援助热线,开展老年人、孕产妇、学生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