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12/2025-84338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2025-07-1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7-16 10:55 访问次数: 来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今年上半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局在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价值核心,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对照城市管理新发展要求,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市容乱象治理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现将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亮点工作

(一)坚持在迭代领创中勇当先锋,以更强势头深化执法改革。一是精准发力改革验收,对照工作短板强化提升。对照自查自评《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验收重点任务清单》21项任务,建立“任务-进度-成效”三张清单,完成台账资料整理归档122份,形成《瓯海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报告》,系统梳理“综合查一次”等12项创新做法,其中6项纳入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加快提炼“一街一品”特色成果,形成瞿溪街道“三法并行”模式、新桥街道“1+7+N”管理、铁路南站联勤联动执法等“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模式,实现执法资源集约化、执法效能最大化。二是精心谋实改革项目,推进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在优化营商方面,深化涉企预约指导服务,迭代“执企通”预约指导平台,建立“企业点单、部门接单、跟踪反馈”闭环机制,实现预约指导“一键直达”,高效回应企业诉求。今年以来,累计服务商贸业1637家,化解涉企难题253个。在监管检查方面,联合区纪委推行“备案领号”机制,对全区行政检查计划进行统筹归并,并报派驻纪检组报备,总计压缩执法任务近五成,“综合查一次”占比达63.41%。三是精确理清权责边界,推动监管效能全面提升。围绕“基层管理迫切需要”和“镇街承接能力”两大原则,对已赋权80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科学评估,初步确定调整保留34项高频实用事项,精简率达57.5%,预计三季度前完成调整程序。联合区委编办、司法局等部门,对城镇违法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等职责争议领域开展职能边界确认工作,进一步完善争议裁定机制,实现执法边界清单化、制度化管理。

(二)坚持在实干领跑中履职尽责,以更严标准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全链条完善执法制度。持续推进“三项制度”,严格落实省市行政裁量基准,进一步规范裁量范围、幅度。坚持简“程序”、重“质量”,全面推广“简案快办”执法模式,针对高频、易发、事简的执法事项采取即查即办,优化办案流程、取证方式,高质量促进案件快速办理。二是全流程规范执法办案。在全系统开展“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严把法制审核关口,继续深化菜单式审核,落实法制员、案审会等审核机制,提升案件质量。积极邀请律师参与合法性审查、疑难案件研讨、复议应诉等各个环节,减少案件诉讼败诉和复议纠错风险。三是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行政处罚执行“云协议”,贯通浙里办平台,拓展线上申请渠道。持续推进执法助企服务“加油站”建设,加油站数量从4个拓展至6个,目前已在全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40场,服务覆盖企业4838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53起。

(三)坚持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担当,以精细管理践行执法初心。一是统筹联动,优化园博环境。牵头开展“全城园博”分会场建设工作,以温瑞塘河为脉络,计划整合塘河西线至青灯博物馆沿线10处公园绿地与12个特色节点,实施沿河重要节点景观提升、桥下空间改造及园博IP氛围营造,打造“水岸一体化”城市滨水空间活化样板。目前已完成“全城园博”分会场建设初稿、两图两表。二是健全体系,提升分类品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前端减量方面,实行“两撤两定两到位”投放模式,建成1200余座瓯E站,并配套了垃圾分类劝导员制度,帮助居民精准分类。在中端运输方面,中端构建"清洁直运+分类中转"体系,实现344个小区、75条商街定时收运全覆盖。每个中转站配备2名督导员,及时监督中转站分类情况,提升准确率。在末端处置方面,建成“4+3”分流处置系统,布局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筑垃圾处置终端等7类设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三是数字赋能,提升管理质效。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依托“双网融合”平台优势,将无人机、1.2万AI智能摄像头等设施设备融入“智慧城管”平台数据算法,实现辖区范围内异常信息、违规行为自动识别与实时动态预警,打造别具一格的“低空巡查+地面处置”高效响应的智慧监管模式。上半年空中执法业务板块共计派件3443起,市政绿化基础设施考核业务板块共计采集1582张。

(四)坚持在公正文明中从严执法,以更实举措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狠抓重点执法任务。按照市局下达的2025年度重点执法任务分解执法任务,强化各项执法任务案件办理,每月进行考核排名。今年以来,办理市容环境类案件2325起,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案件2起,人行道违停13480起,非机动车预警19390起。二是实施全员上路巡查。制定《2025年全员上路市容管理巡查方案》,建立市容巡查考核机制,补强路面一线执法力量。上半年累计组织机关人员上路市容管理巡查8次,查处机动车违停414起、非机动预警406起、共享单车乱停放389起、小广告436起、店铺巡查381处。三是优化餐饮综合监管。全面推进“餐饮业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迭代升级,通过整合多源数据、优化预警机制、完善商户交互入口,实现监管智能化、服务便捷化、信息透明化升级,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监管效能。上半年已完成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及软件层面的框架搭建。

(五)坚持在党旗领航中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推进综心向党。一是筑牢思想教育主心骨。深化中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为抓手,集体原文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重要文献,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截至目前,我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各支部共组织开展了9次集中学习,3次专题讨论,书记上党课2次。坚持检视纠偏,结合“破梗阻 ·优服务”专项行动,开展对公职人员“违规吃喝”、“违规收送油卡”专项整治和基层中队勤廉评议,边学边检边改,提高学用效能。二是夯实基层党建主阵地。持续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中队”、“最红支部·最硬中队”、“亲清蓝精灵”等党风廉政品牌创建,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工作,识别潜在风险点,建立廉政风险清单,制定防控措施,以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督,共排查出40个廉政风险点。三是培养执法队伍排头兵。突出“以事找人”导向,以“瓯易督”数字化考核系统为依托,实行“月纪实、季考评、年评议”运行机制,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职级晋升、荣誉奖惩、奖金发放等重要依据,逐步实现“以人管人”到“以数管队”的跃进,在全系统形成了能做事、敢做事、做好事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是干部能力素养还有待提升。日常执法需要进一步规范,包括着装、执法仪使用等,另外执法人员现场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遇到突发情况要有应急处置的能力。

二是亮点创新做法还有待谋划。面对执法力量薄弱、综合执法事项增加、工作任务繁杂的压力,树品牌重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工作亮点谋划还不够多。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以学促进,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亲清蓝精灵”党建品牌为着力点,持续擦亮党建品牌,不断推进“一队一品牌”创建,努力创品牌、创特色,树改革先锋和执法铁军形象。坚持以每日一自学、每周一研讨、每月一总结“三个一”制度为抓手,夯实业务基础、锤炼体能素养,把执法改革第一线、重点任务最前沿、艰苦复杂关键岗作为干部“检验场”,在一线历练中培养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检验干部,持续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兵强将。

(二)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执法办案主线,持续开展办案能手评比和办案比武活动,抓好法制培训正向引导和案件抽查反向监督,推动能办案、会办案、办好案蔚然成风。持续开展“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树立办精品案件意识,坚持案件办理规范化,完善执法案例指引、加强基层法制指导,为一线执法提供强劲业务支撑。

(三)创优争先,改革成果落地见效。主动加强与省、市执法办的沟通联系,对标改革验收的标准、时限和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问题销号机制,针对台账资料完整性、示范点位建设、数字平台应用等关键环节进行再梳理再提升,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围绕“创新实践、实战实效”,坚持“小切口、大场景”,找准发力点,加快构建“预约式+预告式+预警式”的预防性综合监管体系,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攻坚突破、行政执法质效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实干为要,精细管理促进发展。在深刻理解“全城园博”理念的基础上,统筹综合执法、文旅等部门以及属地力量,精心谋划我区园博分会场主题定位和博览点选择,推进塘河西线—青灯博物馆沿线景观、瓯海大道高架桥下(古岸互通-三溪互通段)绿化及市政设施、繁盛南路至三溪口彩化美化全面提升,实现多方位业态融合,打造精品化景观游线,进一步凸显“自然生态”和“健康生活”之间紧密和谐的关系。

四、意见建议

为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质效,建议市局在全市层面举办行政执法划转事项专题业务培训会,邀请业内专家对各县市区局骨干力量统一授课,

,确保划转事项能“接得住”“落得实”“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