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银燕代表:
您在瓯海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恶意欠薪人员管控处置的建议》收悉。该建议聚焦当前劳资纠纷痛点,对维护劳动者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会同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融媒体中心深入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工作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举措与成效
针对您提出的四项建议,我区已开展系统性治理,形成“预防-监管-打击-宣传”全链条机制:
(一)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强化源头管控
一是重大欠薪隐患综合研判。由我局牵头建立“群体性欠薪隐患”清单进行动态管控,每周对重大、恶意欠薪事件上报区委政法委召集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周研判”,提前互通信息,制定对应化解措施。
二是网格化动态监管。依托属地镇街网格,建立工业、服务业领域欠薪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将欠薪隐患排查纳入网格工作清单,将重点企业纳入“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监管。今年年初部署排查屡次发生欠薪、投诉量3次以上、厂房设备租赁型、法人代表与实际经营人不一致、厂址多次搬迁、厂房租金支付不正常等重点(异常)企业,并纳入“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监管。如瞿溪街道对辖内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摸排,共排查出65家异常企业。截至5月底,全区已有1139家企业入驻“阳光支付”平台。
(二)依法从严打击,提升震慑效能
一是行政司法协同发力。联动司法机关,动态更新欠薪黑名单,限制失信主体商事登记、招投标及融资行为。法院常态化运用失信曝光、限高限出、司法拘留等措施;公安分局落实“四个一律”机制(即线索快速受理、立案侦查、上网追逃、追欠挽损),对恶意欠薪犯罪零容忍。2023年至今,全区公安机关共受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45起,对3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追回拖欠薪资1100余万元,打击成效列全市前列。
二是行刑衔接高效闭环。对涉嫌犯罪的恶意欠薪案件,由人社及时移交公安介入侦查,深化公检法协作,建立“法院+公安”快速响应机制,联动公安布控,对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失信人员等对象即时采取布控、拘传等强制措施,确保农民工工资权益兑现提速增效,提升执行效能。
(三)深化宣传曝光,构建共治格局
一是融媒体全矩阵宣传。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设《瓯宝说法》等法治专栏,累计刊发包括劳动法等内容的稿件417条,制作普法短视频12期,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岁末年初时,在“瓯海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持续亮剑”专栏,共发布典型违法讨薪案例5起,营造合法守法氛围。
二是精准化宣教引导。开展“开工第一课”“八五普法进企业”等活动,强化劳动者法律意识,今年3月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对100多家在建工地项目企业进行工伤预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警示教育,源头预防欠薪。执法过程中同步释法,出具限改文书时告知违法风险,送达决定书时附权利义务告知页,明确异议申诉期。对因企业倒闭产生欠薪的工人,联动区就业创业中心提供失业救助,推送招聘信息促进再就业,全力消除不稳定因素。
(四)完善监管模式,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市场准入与后续监管并重。联动区市场监管局、属地街道强化企业注册后监管,在欠薪案件处置过程中发现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函告市监部门联动处置。对风险企业实施“双随机”抽查,2025年将48家有欠薪投诉的企业纳入异常名录进行行政检查。
二是多元化解欠薪路径。畅通劳动者投诉渠道,对涉薪纠纷投诉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置、提速化解;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的违法用人单位,依法依规予以立案调查、打击处置。今年全区已成功受理处置劳资领域投诉5473件,涉及9715人次10301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信用惩戒再升级。动态扩展“欠薪黑名单”应用场景,推动跨部门联合惩戒,限制失信主体高消费、商事登记等行为。
二是基层治理再优化。完善“执法+调解结合”机制,深化“法院+网格”结合模式,发挥网格员作用,强化欠薪线索摸排与快速响应。
三是普法形式再创新。联合融媒体中心开展“以案释法”答疑,推出欠薪维权指引小视频,提升宣传渗透力。
您提出的建议精准切中治理关键,为我区根治欠薪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刘伟东,联系电话:0577-88503368
温州市瓯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