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17/2025-83824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政协提案
  • 发布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日期:2025-06-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温州市瓯海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3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5-06-27 18:08 访问次数: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朱海华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推动温州市瓯海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提案》收悉。您深入挖掘瓯海区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精准剖析当前发展瓶颈,并提出系统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推动我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一核三带”产业格局,激活经济动能的落实举措

(一)强化核心区建设与产业链延伸一是持续推进规模主体培育,强化中药材政策扶持保障。我区高度重视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关于构建“1+5+16”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的通知》(瓯委改发〔2023〕1号)文件指出:对连片面积达20亩以上的中草药基地,无论是开展技术设施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发展、新引种且当年苗木成活率达85%以上的,均给予相应补助奖励。二是深化科技赋能增效,完善中药材产业技术支撑。我区联合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先后开展“铁皮石斛优良品系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雁荡山铁皮石斛苗引选及推广”等中药材科技创新项目。同时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瓯海科创中心”,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行一团队帮扶一产业对接一镇(街)服务机制,其中中药材(林下经济)产业服务团队结对泽雅镇,下一步将针对性地开展优良品种引进,举办生产技术培训,优化生产栽培模式。三是创新林药复合模式,拓展中药材生态种植空间。立足我区杨梅产业基础优势,结合杨梅苗生长周期长,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果农收入单一、生产效益较低等问题,我区创新试点开展“大罗山杨梅幼林-黄精高效复合栽培技术与示范”项目,在大罗山区域首次引进多花黄精这一优势林下药材,将黄精幼苗套种到杨梅树下,有效提高果园土地资源利用率,带动果农经济增收。

(二)推进“三大融合示范带”建设一是文旅项目招商与产业升级区近期正在招商的文旅项目共18个,项目涉及园博园、泽雅西部生态、温瑞塘河、温州花城等,内容涵盖文旅综合体、商贸新地标、生态休闲等多种业态,编制了文旅招商手册资料,开展了宣传和招商对接工作,下一步将重点排摸中医药+文旅相关项目,及时更新完善文旅招商手册,争取好的项目落地瓯海。二是全域旅游线路布局与特色资源开发近年来,我区谋划并推出了多条旅游线路,如泽雅的源栖谷马鞍岩森林康养基地北林垟田园综合体琦君故里七瀑涧/金坑峡景区等,仙岩的梅雨潭化成洞景区天河景区等茶山的大罗山、温州乐园温州极地海洋世界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南白象的头陀寺温州塘河文化展示馆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等,内容已涵盖了森林康养、非遗体验等多种元素。三是中医药文化推广与基地建设2024年12月我区于新桥街道金虹东街成功举办“潮集迎新春·中医暖冬行”中医药夜市活动,活动两天累计接待市民近万名,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25年5月于瓯海区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举办2025年瓯海区基层中医师承培养拜师仪式暨区卫健系统“中医养生功法”比赛,活动共有18只队伍参赛,涵盖了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多种传统中医养生功法,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中医养生功法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启动建设仙岩街道岩二村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6家公立医疗机构“百草园”,协助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雄溪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关于创新“三位一体”传播体系,深化文化认同的工作进展

(一)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集成化改革一是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与升级。2022年完成综合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康瓯海”小程序重大升级,接入“浙里办”政务平台,实现微信端与政务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一站式”便民服务矩阵,涵盖预约挂号、诊疗记录查询、检验检查报告调阅、住院费用管理、慢病随访、中医药服务等多项功能。二是中医服务集成化改革与标准化管理。“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抓手,依托智能化诊疗系统,瓯海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域“共享中药房”,通过统一采购、统一质控、统一审方、统一发药、统一配送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区域中药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发展。目前中药品种扩容至600余种,药品周转效率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实现“质效双升”目标。

(二)培育基层文化生态圈全区所有镇、街公立医疗机构均能提供6类10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能提供4类6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另外我区已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152个家庭医师签约团队均配备中医药人员,制定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包,通过开展中医药义诊、咨询、宣教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便捷贴心的中医药服务,接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三)筑牢中医药文化传承根基。我区全面开展0-3岁婴幼儿中医药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国医养国娃”项目,将中医药膳食理念融入婴幼儿辅食技能实操课,护佑儿童健康成长。将辖区公立医疗机构中医科、中药房、百草园、中医药文化角及中药材标本、中医器具模型等实物教具向学生开放,形成“知识传授+实践体验+文化浸润”的立体文化传承体系。协同相关部门探索将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内容纳入校本课程。

三、关于完善“引育用留”人才机制,强化联动支撑的实施计划

(一)实施“英领破冰”计划,构建高端人才引聚体系。根据《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温州市瓯海区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温瓯政办发〔2023〕47号)文件精神,实施“英领破冰”人才引育工程,制定瓯海区高层次及紧缺类医学人才引育政策,每年定期发布急需、紧缺医学人才专业目录,落实高层次及紧缺医学人才的引培奖补、学科建设补助、住房补贴等各项保障政策。

(二)创新“师承+院校”双轨模式,夯实本土人才培养根基。2024年,瓯海区聚焦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紧缺和不稳定、村卫生室延续性中医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出台《瓯海区基层中医师承培养工作实施方案》,采用传统“师带徒”形式跟师1年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并统一安排参加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中医师承人员学习班脱产学习2年,探索“本土化招录+专业化培养+全方位保障”的机制,推动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首批成功招录了28名培养对象。

(三)织密“三级服务+区域协作”网络,打造中医药人才发展生态。已建成“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中医馆、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康复科等“五个全覆盖”,同步打造“旗舰”中医馆2家、中医阁10家。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作用,大力促进区外合作,已有7家医疗机构纳入市中医院和市普安总会牵头的普安慈善中医联盟,由市中医院派遣专家下沉坐诊并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队伍“传、帮、带”,铺就年轻中医药人才成长“快速路”。瓯海中医药协会的成立正在进行成立流程的对接,下一步将就成立的工作进行前期筹备。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以提案办理为契机,全力推动瓯海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期待您继续监督与指导。

办理单位联系人:李丽鹤,联系电话:0577-86615682。

温州市瓯海区卫生健康局

2025624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