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净、倪吴花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管控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委员提的意见,我们表示赞同。重精患者管控服务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因重精患者本身也属于弱势群体,更应该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我区历来十分重视重精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从建章立制、精准管理、政策帮扶等多个角度全力做好重精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部门协同发挥作用。早在2015年就由区府办出台《关于加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预防处置工作的意见》(温瓯政办发〔2015〕114号),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根据多年来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和上级最新工作要求,我局今年也征求多部门意见,联合政法、公安、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温瓯卫发〔2025〕6号),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加规范的梳理,深入巩固卫健局同政法、公安、社会治理中心的信息交流机制,对风险患者重大隐患等每月进行会商。辖区派出所、卫生院、镇街建立协同处置和信息共享机制。据了解,省市有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出台相关工作文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
二、加强排查管控,规范开展患者治疗。一是开展摸排管控。按照“全面摸排、重点管控”的原则和“精准、完整、到位”的要求,对肇事肇祸或有潜在风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持续开展摸排管控,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二是强化管理随访。完善社区治疗管理网络,落实重精患者社区规范服药治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患者随访服务,对病情不稳定患者每2周至少随访一次,对病情基本稳定(波动期管理)患者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对病情稳定患者每3个月至少随访一次。三是做好管控衔接。及时发现失管失治患者特别是人户分离对象,区外对象全部书面函告当地,确保对象接收规范治疗管理。做好省市医院信息对接,第一时间接收确诊和出院患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落实面访。四是落实监护人职责。对未规范管理的患者,由属地镇街牵头进行个案研究、分类施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精神卫生法》等有关规定,对监护人监护不力放任患者造成他人损害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职能部门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其相关行政、民事责任。
三、做好财政保障,救治救助覆盖更多患者。一方面争取财政支持,设置专项资金。区财政已经设立重精患者社区管理和应急处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付重精患者突发肇事肇祸事件紧急送医救治、社区规范随访管理和各类监护人补助等费用。另一方面发挥专科医院作用,患者治疗服务更加精准。每年开展孕产妇、青少年、老年人三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1万人次。通过筛查发现阳性对象做好知识宣教、鼓励自我调整并持续关注;对于中重度异常对象邀请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业医生分批进行复核。同时,我局还牵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依托温州市康宁医院成立瓯海区心理综合服务中心(心福工坊),覆盖全区、镇、村三级共121个点位,提供专业咨询力量和更多宣教支持。
四、遵循科学依据,依法依规开展强制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均对强制医疗程序作了专章规定,且明确规定了有关部门在强制医疗程序中审查、申请、监督等重要职责,同时也严格限制了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区人民法院在办理强制医疗案件过程中,严格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审慎、全面、积极履职,所有决定解除强制医疗的精神病患者,均经强制医疗机构出具病情进入缓解期、符合出院医学标准的专业诊断意见,并由家属承诺保证解除强制医疗后尽到监护义务防止再次肇事肇祸,确保患者平稳回归社会。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委员们的建议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不断巩固部门协作机制。加大政法、公安、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间的协同联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会商研判,提升综合研判能力,加大精防工作联合督查力度,聚焦街道、村社和网格,持续开展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识别等知识培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内部形成更加紧密的监督链条,适时提前介入强制医疗案件。通过多方合力形成更加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
二、持续加强患者排查管控。督促基层加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排查工作,加强重精患者综合管理和分级管控,做到底数清、去向清、监护情况清、治疗情况清。对拒管、失访、既往暴力史、弱监护或无监护等特殊患者,纳入基层重点人员网格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定期会商。特别对拒管拒访的患者,由属地镇街牵头进行个案研究、分类施策,落实监护人监管职责。
三、继续推动基层队伍能力提升。谋划精防医生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省市专科医院专家队伍传帮带,训练规范随访、医患沟通及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学习危机干预技术。加强基层网格员、民警、民政员等重点帮扶力量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发现风险线索、协同做好应急处置的能力。
四、稳妥处置重精患者应急事件。不断巩固心理危机干预处置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对发生伤害自身、危害社会和他人安全行为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既往肇事肇祸、有暴力风险患者,协同公安部门进行送医治疗。积极对接精神专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应急收治机制。
五、深入开展普法和精神卫生宣传。一是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在社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法律知识讲座”,重点解读《精神卫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监护人责任条款,对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和家属开展定向教育,以案释法。定期公布因监护失职引发的典型案例,强化警示作用。二是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争取更多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心理门诊、睡眠门诊,充实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人员力量并加强管理,满足服务需求、保障服务质量。
最后,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郑舒雅,联系电话:0577-59396861。
温州市瓯海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6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