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艺时光”生活美学沙龙——竹节包制作活动在区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以“竹亦有节 非遗与廉”为主题,将传统非遗技艺与清廉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清廉文化品牌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踊跃参与。
在中国千年文化长河中,竹子始终是廉洁精神的生动象征。它空心有节,恰似君子虚怀若谷、正直不屈的品格;四季常青,彰显着坚韧不拔、清雅高洁的风骨;挺拔向上的身姿,更寓意着刚正不阿、节节高升的志向。宋代文豪苏轼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是将竹之品格推崇到极致,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此次活动的主角——竹节包,巧妙地将东方哲思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包包表面细腻的竹编纹理如清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水墨竹影图案似无声的警句,时刻提醒人们坚守廉洁本心。每一次拎起这款竹节包,使用者都仿佛置身于“清风徐来,竹影扫阶”的清幽意境之中。活动伊始,老师娓娓道来,将竹节包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清廉寓意一一解读,让在场的读者对这款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包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制作环节正式开始。大家纷纷拿起材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投入到竹节包的制作中。从布料的对齐、针脚密度的把控,到预留距离的精准计算,再到拎袋处的细致缝合,老师耐心地为每一位参与者讲解缝制技巧与针法。十余位心灵手巧的读者围坐在一起,手中的针线来回穿梭,这不仅是创意与耐心的碰撞,更是一场对廉洁文化的深刻感悟之旅。
温馨而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一只只兼具国风韵味与匠心巧思的竹节包逐渐成型。大家纷纷表示,这款竹节包不仅仅是一件配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坚守廉洁自律的准则,让清廉之风常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