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77/2025-82821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农林牧渔业
  • 发布单位:瓯海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2025-05-15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瓯海区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5-15 10:50 访问次数: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各街道农业农村发展(经济发展、城市〈镇〉建设)办公室、泽雅镇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办公室,局各有关科室:

为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我局围绕稳粮保供、单产提升、绿色兴农要求,遴选农业主导品种110个、主推技术56项和主力机型40类,现予以推介发布。

请各单位聚焦当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民需求,构建 “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新成果进村落户到田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附件:2025年瓯海区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推介名单



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5年瓯海区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推介名单


一、农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

(一)农作物主导品种(89个)

作  物

品  种

1.水稻(11个)

早籼稻

中早39、中嘉早17、中组18、台科早3号

杂交晚稻

甬优1540、甬优15、甬优7860、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泰两优1332、甬优17(其中: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甬优17不宜作连晚)

2.旱粮(23个)

糯玉米

钱江糯3号、杭糯玉21、浙凤糯2号、浙糯玉14、黑甜糯168

甜玉米

浙甜19、科甜4号、金玉甜2号、雪甜7401

大麦

浙皮15、浙皮16

小麦

温麦10号、金单麦1号

大豆

浙鲜12、六月半(春大豆);衢鲜5号(秋大豆)、春丰早

蚕豆

浙蚕1号

豌豆

浙豌1号

甘薯

浙薯13 、心香

马铃薯

浙薯956、东农303

3.油料(6个)

油菜

浙油51、浙油33、浙油杂319、嘉友2号、嘉友4号、阳光131(其中:阳光131生育期较短)

4.蔬菜(24个)

番茄

红凯瑞七号、沃粉2号、浙樱粉1号、瓯秀黄樱1号

茄子

浙茄3号、杭茄2010

花椰菜

长胜108、白玉矮脚88、浙农松花88天、瓯松90

西兰花

台绿5号、国王十一

大白菜

早熟8号、青杂8号、浙白8号

甘蓝

浙甘85、晓春

榨菜

冬榨1号

西瓜

早佳、美都、浙蜜8号

甜瓜

温州白啄瓜、浙甜105、甬甜7号

5.水果(15个)

柑橘

宫川温州蜜柑、瓯柑、红美人

杨梅

丁岙、东魁

葡萄

巨峰、夏黑、阳光玫瑰

枇杷

白沙

翠冠、翠玉

猕猴桃

金丽、红阳、华特

湖景蜜露

6.茶叶(4个)

茶叶

黄叶早、龙井43、嘉茗1号(乌牛早)、中白4号

7.中药材(6个)

铁皮石斛

铁枫1号、铁枫3号、雁斛1号、雁斛3号

温郁金

温郁金1号、温郁金2号

(二)农作物主推技术和模式

1.水稻主推技术(11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

①严格药剂浸种、拌种消毒;②采用间隙浸种,浸种要充分均匀;③降低用种量,双季常规稻9寸秧盘一般100-120克/盘,杂交稻按品种特性适量减少播种量,④选择正规合格的育秧基质或消毒园土添加壮秧剂育秧;⑤叠放秧盘暗出芽,盖毯保温保湿;⑥出芽后及时移到秧田并做好秧苗管理;⑦插秧前施好“起身肥”,做好病虫防治。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2

水稻简易控温增氧水中催芽技术

①选择抗病高产的品种,药剂浸种防恶苗病和立枯病。②购置浸种桶、温控器、加热棒、增氧泵、种子网袋及隔离罩。加热棒置桶底中央,用铝合金隔离罩罩住加热棒,旁边放充气砂球散热,温控探头固定于水下20厘米。③种子装入网袋(半满),错层叠放于浸种桶底部隔离罩上面,倒入浸种液,接通电源开启加温和充气增氧,浸种48小时,至种子胚根胚芽长大约0.1-0.2厘米。④沥水。持续6-12小时沥干水分。如用于基质育秧,则沥干水分后即可播种。如用于大田直播,则继续保温保湿催芽,确保种子堆温度30℃-35℃,持续24小时,至胚芽胚根长度0.2-0.3厘米。⑤摊晾炼芽。将种子摊晾炼芽,温度保持在25℃左右,24小时后种子基本达到芽长半粒谷、根长1粒谷的发芽标准。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3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

①选用大穗品种(组合);②培育壮秧,小苗早栽,宽行单本插,足苗浅栽;③科学施肥,根据测土配方确定三要素,减少基肥比例,注重追肥数量;④加强水分管理,开“田”或“中”字沟,做到排灌顺畅;⑤落实绿色防控措施,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⑥湿润灌溉:沟水浅栽、薄水护苗、湿润分蘖、及早搁田、干湿养穗灌浆。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4

优质稻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①优选品种,籼粳杂交稻可选择甬优15、嘉丰优2号等;杂交籼稻可选择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泰两优1332等;②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磷钾肥,控制后期氮肥施用量;③科学用水,采用净水灌溉, 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断水过早;④适时收获,低温烘干、慢速升温,控制好储藏温度和湿度,适时加工。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5

大(小)麦-早稻-晚稻周年三熟栽培技术

①选择短生育期、多抗的品种,如大麦可选浙皮15,小麦可选扬麦28,早稻可选甬籼15、中组18,连作晚稻可选甬优1540;②注意茬口安排,适时播种移栽,水稻可采用钵苗移栽技术。③加强水分管理,开好三沟,排灌顺畅;④根据测土配方确定三要素,增施有机肥,大小麦中后期视苗长势酌情进行追肥;⑤落实绿色防控措施,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6

水稻定额施肥技术

①测定土壤理化状态,确定肥力等级;②根据前茬种植情况,选择有机肥肥料培肥土壤;③按不同目标产量,基于化肥限量施用标准,推荐施肥配方。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管理站,张佳佳88279752;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建勋88271222。

7

水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农药定额施用)关键技术

①选用抗性品种,3月下旬到4月上旬翻耕灌水,健身栽培加强水费管理;②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种植显花植物和诱虫植物;③性信息素诱杀;④释放天敌,稻鸭共作,生物农药防治;⑤科学用药。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夏万青88271222,单琳雯88243273。

8

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控技术

①水稻收获后,秸秆集中打包离田,施用生石灰;②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处理,并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且两年内未发生过细菌病害的田块进行育秧,带药下田;③加强水份管理,适时晒田;④本田期(拔节、孕穗、齐穗)施药,在台风、暴雨前后应进行应急防控,防止病害暴发流行,发病田块施药时先打无病田后打有病田,病害点状发生时“围圆打点”,防止病菌扩散。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夏万青88271222,单琳雯88243273。

9

稻田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技术

①选择具备飞行轨迹和流量实时监测、数据输出功能的植保旋翼无人机;②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证书和安全用药知识、技能;③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用合理药剂和助剂;④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业参数;⑤作业完成后如实记录并存档。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刘雪环56952071。

10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大田:使用毯状育秧,根据田块选用4-8行插秧机插秧;

山垄田:使用钵苗育秧,使用喷肥机抛秧;

机直播:选择无人机撒播或适用的水稻直播机械进行直播。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刘雪环56952071。

11

水稻机械化烘干贮藏加工技术

①整体规划设计。最大限度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管理和作业人员,优化机具设备配置和设计自动化流程;②绿色高效的烘干热源。推荐使用生物质颗粒热风炉烘干,空气源热泵烘干,电能烘干。设置专门排冷、排水装置、烘干过程粉尘集中收集处理;③稻谷去杂设备。采用振动筛和利用离心原理,稻谷在烘干前先去除杂质; ④烘干机房除尘设备。将烘干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粉尘通过管道统一收集,然后布袋集尘或喷淋; ⑤自动化金属粮仓。对粮仓进行抽气、注入惰性气体等措施延长稻谷保质期,可室外安装、防雨防风、隔热保温、无污染;⑥稻米加工成套设备。合理优化加工成套设备安装位置。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刘雪环56952071。

2.旱粮主推技术(1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旱粮高产高效综合技术

①选用高产高效优质或地方特色品种;②应用地膜覆盖、穴盘集中育苗等栽培技术;③科学施肥,开沟排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控;④推广应用轮作、间作和套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⑤发展鲜食旱杂粮和番薯等旱粮全产业链。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3.油料主推技术(2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油菜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

①选用抗寒耐迟播油菜品种,做好种子处理;②前作为水稻田的,做好田间处理,秸秆打包离田;③用旋耕开沟一体机同步完成浅旋耕和深开沟,做好沟端清理,保证排水畅通;④采用芽前无人机封闭除草;⑤施足基肥,酌情施用追肥、硼肥;⑥封草后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宜时间,用无人机播种;⑦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歆贤8827527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2

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①联合收获是将收割、脱粒、清选等几个作业环节一次性完成;②分段收获则是一种先割晒再进行捡拾、脱粒的收获方式;③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刘雪环56952071。


4.蔬菜主推技术(4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①选用正规合格的育苗基质和适宜的穴盘;②种子药剂浸种消毒,采用播种流水线完成穴盘播种;③做好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严防秧苗徒长,必要时人工补光;④选择适宜的嫁接方法,配备愈合室,加强嫁接苗培育管理,提高嫁接成活率;⑤适当控制苗龄,培育适龄壮苗,秧苗出圃前一周左右进行炼苗。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坤88210232;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2

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

①设备安装。包括首部灌溉设备、过滤器、施肥装置、控制系统、输水管网、滴灌管(带)及微喷头等。②肥料选择与配制。宜选择溶解速度快、溶解度高、养分含量高的水溶性肥料。③施肥方案及灌溉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育期及目标产量,制定平衡施肥方案,开展肥料选择与配制,通过滴管或喷灌系统追肥,以水带肥、少量多次。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建勋88271222。

3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生态防控技术

①采用旋耕机将耕层土壤旋耕疏松破碎成细小颗粒,按1吨/亩用量将修复剂与土壤均匀混合;②土壤充分浸水,薄膜覆盖严实;③根据环境温度覆膜处理10-20天,排水透气后可增施抗病促生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等。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4

大棚番茄高品质栽培技术

①选择风味品质佳、外观商品性好、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番茄品种;②培育壮苗,连作地宜采用嫁接育苗;③对连作障碍严重的土壤建议采取水旱轮作、高温闷棚、水浸洗盐、药剂消毒、土壤修复等措施;④采用全层深施法,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施肥后翻耕做畦;⑤亩栽1800-2200株,不可将嫁接口埋入土中;⑥加强温湿度管理,采用单干整枝,适时疏花疏果,必要时增温补光;⑦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少量多次”施肥,推荐使用水溶性肥,增施含腐殖酸浓缩沼液肥,配施含中微元素叶面肥,采收前适当控制水分,切忌忽干忽湿;⑧适时采收,分级整理后上市。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5.水果主推技术(6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水果避雨栽培技术

①建园。大棚架式宜选建在平地,或坡度相对平缓的山坡地,设施栽培适于受风影响较小的山地;②树体改造。柑橘、杨梅、葡萄矮化树体,高度控制在2.5米以内;枇杷高度控制在3米以内。③覆盖时间。杨梅、葡萄一般在果实成熟前而雨季来临之前,采收结束后及时撤去配套设施。枇杷钢架设施可在11月下~12月初进行覆盖棚顶膜避雨,以防雨防霜,防止第二批花腐烂。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2

杨梅矮化栽培技术

①在春季萌芽前,对选留的中心干在一定位置进行环剥或锯伤处理,萌芽后根据树形要求进行抹芽、摘心、扭梢等处理,杨梅采收后再进行锯干。②对过多的主枝、直立枝、重叠枝、交叉枝等进行疏除或回缩留桩处理,对余下的主枝光秃部位进行两侧锯伤刻芽处理即可。③环剥前增施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推荐配方15-6-25,或相近配方),萌芽后和锯干后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工作。

技术联系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谢志亮1362653952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3

杨梅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①培养健康树势,增强抗性;②根据土壤状态进行土肥管理(降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质含量),提倡自然生草栽培;③对树体进行健康管理。冬季清园,病枝清理。断枝伤口涂抹愈合剂;④生物防治。可选择含芽孢杆菌、木霉菌、乙基多杀菌素等。⑤化学防治。5月上中旬和果实采摘后、夏秋梢抽发期各施用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4

杨梅设施促早生产管理技术

①建园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低于45°的山地。②花期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为宜;花期至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温度不超过30℃;低温不低于8℃,高温不高于35℃。③开花前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开花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幼果膨大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果实成熟期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④覆膜时间。一般在果实成熟前且雨季来临之前,采收结束后及时撤去配套设施。⑤采用低干开心形,控制树高在3 米以内,树顶距棚顶1米以上。⑥数字化管控。安装环境传感器、迷雾管道、土壤传感器。

技术联系人: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郭秀珠,13968823662。

5

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技术

①柑橘黄龙病诊断。通过柑橘果实“红鼻子果”或叶片斑驳黄化等典型症状来诊断柑橘黄龙病树,或送至相关机构进行PCR鉴定。②连根挖除并销毁病树。③柑橘木虱的阻截与有效防控。有条件的橘园,可在园区四周竖立防虫网墙。在春梢、夏梢、秋梢等三个时期柑橘木虱的药物防治。④选择无病毒健康苗木种植。尽量不用来源不明的苗木或不正规的苗木繁育场生产的苗木。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单琳雯88243273。

6

果园生草栽培技术

①播种前清除杂草,松土,疏通排水沟渠,施足底肥。②紫花苕子:9月中下旬-10月中旬播种,撒施播前晒种,50-60℃温水浸种3-5小时,亩播种量 2.5-3 公斤,种子和细沙按1:3比例混匀撒播,覆土3-4cm;播种时每亩用15-25公斤钙镁磷肥拌种。③鼠茅草: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亩播种量1-1.5公斤,种子和细沙按1:10的比例混匀撒播,覆土 1-2cm,压实。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6.茶叶主推技术(7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①茶园合理布局。根据茶园地形、地势,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和蓄水坑。依据条件建立喷滴灌设施,鼓励茶园套种绿肥;②茶园生态维护保持。茶园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推广应用养羊控草、种草抑草等生态种养模式;③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推行合理安全农药使用技术。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2

早生茶树栽培技术

①选择宜栽早生茶树品种,因地制宜全用适合当地茶园与生产情况的茶树品种;②早发施肥技术,使用有机肥+配方肥施肥技术等有利早生茶树品质形成栽培模式;③早发茶树修剪技术,培育适合名优茶采摘的茶树树冠;④茶园抗寒抗冻技术,做好幼龄茶园抗寒抗冻措施,提升茶树栽种成活率。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3

名优茶标准化自动化加工技术

①扁形名优绿茶生产线加工工艺②卷曲形名优绿茶生产线加工工艺。③针(芽)形名优绿茶生产线加工工艺④条形名优红茶生产线加工工艺。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4

茶园晚霜冻害综合防控技术

①晚霜冻害来临时的应急技术。喷灌除霜、覆盖防冻、防冻风扇。②提高茶园抗冻能力的预防技术措施。选择抗冻品种和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选择合适的建园地点,改善茶园小气候。加强秋季茶园管理,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适当提早封园。③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采用轻修剪、及时中耕锄草、增施速效肥等措施。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淑娟88223936;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5

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

①机械化耕作/除草。包括浅耕、中耕、深耕。适用机械: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掘进式耕作机、乘用型耕作机(适用于平坡茶园)等。②机械化施肥。根据测土结果实行配方施肥,以成品有机肥为主,配置相应化肥。适用机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机、乘用型施肥机(适用于平坡茶园)、无人机等。③机械化修剪。包括定型修剪、整形修剪、重修剪和台刈。适用机械:单人或双人修剪机、修边机、重修机、台刈机、乘用型修剪机等。④机械化病虫害防控。主要包括灯光诱集、色板诱杀、负压捕捉以及无人机喷施等方式。⑤机械化采摘。适用机器:单人或双人采茶机、乘用型采茶机、智能电动仿生采茶机等。⑥机械化运输。适用机器:履带搬运车、单轨运输机、双轨运输机等。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淑娟88223936;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6

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①适制红茶品种选择。推荐适制红茶品种有龙井43、白叶1号、嘉茗1号等。②萎凋。自然萎凋:温度22-28℃,相对湿度60-80%,12-18小时。日光萎凋:晴天鲜叶摊放晒簟上,叶片基本不重叠。中间翻叶一次。达到阶段时移入阴凉处继续萎凋。萎凋槽萎凋:进风口温度25-35℃,温度先高后低,下叶前10-15分钟停止鼓热风、改为鼓自然风;风量15000-20000m³/h,鼓风1小时后停止10分钟,萎凋时间8-16小时。③揉捻。要求低温高湿,室温20℃-24℃,一般掌握“轻-重-轻”原则交替进行。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揉捻至细胞破碎率达80-85%,叶片80%以上呈紧卷条索,茶汁充分外溢,黏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出而不成水滴为度。④发酵。温度控制在24-28℃左右,发酵叶叶温不高于32℃,温度过高时及时翻拌散热,⑤干燥“分次干燥、中间摊凉”“毛火快烘、足火慢烘”毛火要薄摊、高温、8短时、快烘,温度100-120℃,15-20分钟;足火采取低温慢烘,温度70-80℃,时间50-60分钟。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淑娟88223936;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7

茶饮品专用原料茶生产技术

①茶饮品专用原料茶加工技术。茶饮品专用绿茶、红茶、抹茶、花茶等标准化加工提高专用原料茶品质风味;精准控制微生物与非茶杂物含量;稳定品质并优化风味物质提取率。②茶饮品专用原料茶精准拼配技术。过筛分、风选、色选、复火提香等精制工序组合及设备配置;建立风味轮与数字化表征体系;推动专用原料茶的高效化、定向化和标准化生产。③高品质鲜茶提取物加工技术。鲜叶采摘→鲜叶摊青→杀青(蒸汽杀青或滚筒杀青)→冷却→破碎→低温浸提→膜浓缩→高温瞬时灭菌或冷冻干燥→鲜茶速溶茶(浓缩汁)。④饮料新产品创制及加工技术。“茶-茶、茶-花、茶-果”等配伍及窨制技术,研制特色风味的茶产品,利用高质化特色茶饮制备技术,开发独特风味的固体饮料或液体饮品。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淑娟88223936;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舒曼88243273。

7.铁皮石斛主推技术(1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铁皮石斛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

①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有效成分含量高,丰产性与商品性好的雁荡山1号铁皮石斛种源;②选用生长健壮、无污染、无烂茎、无烂根的组培苗;③采用设施栽培,搭建离地苗床,分层铺设松树皮、松树块或石块作为栽培基质;④施用有机肥,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好水分、光照和温度;⑤实施绿色防控,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杀虫灯、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茶粕或茶皂素防治蜗牛;⑥根据不同加工目标分时段适时采收,实现精准采收。

技术联系人: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陶正明88526876。

8.农作物综合主推技术(7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绿色食品安全用药关键技术

①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明确发生规律与预防时期,针对不同生育期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②农业措施:选用抗病虫品种、实施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间作套种等;③物理措施:温汤浸种控制种传病虫害,机械或人工除草,机械捕捉害虫;④生物防控:一是使用生物源农药;二是保护和利用天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害虫自然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使用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农药或者生物制剂;套种绿肥等为天敌提供庇护场所;⑤化学防治措施: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参考《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名录。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夏万青88271222,单琳雯88243273。

2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

①低温贮藏。对蔬果先行预冷处理2天左右,再将果蔬放入冷库,一般在1~3℃左右。果蔬在物流运送过程中尽量使用冷藏车等专用工具。②真空预冷。适用于绿叶菜、杨梅、食用菌等,刚采收的新鲜果蔬通过真空预冷机的真空室,快速冷却至设定温度。③气调保鲜。气调保鲜库精确调控不同果蔬所需的气体组分浓度及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④减压保鲜。持续“低压、高湿、换气、低温”环境,使贮藏环境中的乙烯、CO2等气体和其它挥发性污染物的浓度降低90%以上。减压短期处理的时间一般为10~48小时,压力≤2500Pa、相对湿度≥80%。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3

山地轨道运输机械化技术

由动力装置、驱动装置、单轨轨道、载运装置等组成。山地用单轨运输一般采用汽油机为动力,要求45度坡度荷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安装前需进行地质勘察,保证安装质量可靠、荷载能力足够,严禁违规载人。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林培炯88279518。

4

标准化钢架棚搭建技术

采用镀锌钢管,按纵向、横向一定间距安装,棚体骨架各零部件通过连接卡具或紧固件连接等固定,并覆盖塑料薄膜、玻璃或者PC板,需满足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荷载、结构与配置要求,安装时宜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阳、水源充足、灌排方便、渠系配套的土地。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林培炯88279518。

5

农业设施物联网技术

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光、湿、气、养分等环境信息,对相关数据(环境参数、土壤参数、视频信息等)进行汇聚与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物联网系统与智慧农业云管控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动植物生长生理、环境调控等相关模型,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中心,林培炯88279518。

6

沼液综合施用技术

①沼液氮替代量。水稻和水生蔬菜可替代20-60%氮,蔬菜可替代30-50%氮,果树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替代20-40%氮。②沼液施用量的确定。根据沼液中氮含量、推荐作物施肥量和替代比例计算沼液替代氮施用总用量,同时根据作物需求确定分次施用方案。③沼液施用时期。宜在作物营养生长期施用,优先作为基肥或苗肥。④休闲稻田沼液消纳。水稻收割后施用2-3次,间隔10-15天,每次施用量30吨/亩,下一次移栽前2周停用。休闲季施用过沼液的农田,生长季在补充水稻化肥推荐施肥量的50%磷肥和30%钾肥作为基肥后,可不施氮肥或仅在孕穗期补充少量氮肥。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乡村振兴指导中心(农业农村新能源发展中心),戴江舟89501119。

7

红火蚁轻简高效监测技术

①诱饵或诱芯安置;②投放诱集,15-30min后检查诱集情况,投放时间为上午8点至下午5时;③回收诱集器,目测其蚂蚁外形或送检测机构鉴定;④踏查辅助验证,先查看地面有无明显隆起的土丘,再试探土丘内蚂蚁的攻击性。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农渔业管理科,潘优汝88526635。

(三)农作物主力机型(28类)

1.水稻生产:育秧流水线、小型水稻插秧机、小型水稻收获机、自走式喷雾机、侧深施肥装置、粮食烘干机、粮食清选机、金属粮仓

2.旱粮生产:薯类收获机

3.油料生产:油菜播种机

4.蔬菜生产:蔬菜移栽机、叶菜播种机、叶菜采收机

5.水果生产:果树修剪机、农用升降作业平台、水果分级机

6.茶叶生产:茶树修剪机、茶叶杀青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炒(烘)干机、茶叶理条机、茶叶色选机、茶叶智能加工流水线

7.综合农业机械:食用菌料制备设备(混合机)、农业无人驾驶航空器、轨道运输机、温室大棚设备、电动卷帘机

二、畜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

(一)畜牧业主导品种(16个)

分  类

品  种

生猪

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等生猪纯种或杂交组合

家禽

灵昆鸡、雁荡麻鸡、海兰蛋鸡、京红(粉)蛋鸡、岭南黄鸡I号配套系、绍兴鸭、缙云麻鸭、白羽王鸽、翱丰I号肉鸽配套系

奶牛

荷斯坦奶牛、娟珊牛

肉羊

湖羊

蜜蜂

浙江中蜂


(二)畜牧业主推技术(13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母猪高产节本配套技术

①饲养高繁殖力的猪种,优化母猪群体胎次结构;②提高年产窝数;③定时输精批次化生产;④强化仔猪培育。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2

规模猪场数字化集成技术

①应用网络,连接数字化终端;②对母猪或种猪标识唯一身份,利用数字化终端设备读取记录个体信息;③应用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猪舍内环境;④运用监控设备实时管控猪场内及周边情况;⑤运用智能饲喂器具精准饲喂;⑥在关键点位安装智能设备,自动控制设备运行;⑦管理平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管控系统控制设备运行。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3

蛋鸭绿色健康养殖技术

①蛋鸭层叠式笼养或半旱养;②使用绿色添加剂;③做好主要传染病防控。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韩乐88280110。

4

兽药减量化、饲料环保化养殖技术

①利用疫病初判、病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手段,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②合理分群分阶段饲养、科学精准配置日粮、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调控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铜和锌使用。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朱晓丰88228428。

5

养殖场精准消毒技术

①依据对象和疫情分类消毒;②做好消毒效果评估和反馈。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刘翔88519612。

6

非洲猪瘟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

①建立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与生物安全规范;②通过猪场自检,做到早期监测预警;③对猪场及周围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和提高生物安全水平;④加强日常消毒和管理。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刘翔88519612。

7

规模猪场机械化养殖技术

①设置专用人员、物品、车辆消毒通道;②运用自动送喂料系统对饲料、饮水、兽药等实现远程输送;③运用新风系统自动监测和调控猪舍环境;④粪污水处理集成,实现粪污自动清理、密闭输送和发酵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⑤设立管控中心,实时显示猪场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和相关数据。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8

养殖场综合减臭技术

①源头减排,使用合理的饲料配方并精准饲喂;②优化场地布局,改进圈舍结构与通风模式,采用机械干清粪,舍内安装喷雾设备;③应用生物过滤、堆肥除臭。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9

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①将畜禽排泄物收集后统一喷洒到发酵床上,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分解发酵,使粪尿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和转化;②将微生物菌剂与畜禽粪便等经过混合、分解有机物、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等,形成有机肥。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10

规模蛋鸡场机械化养殖技术

①鸡舍内安装探头,维持鸡舍的舒适度;②饲料采用密闭式输送管理,定时定量;③通过自动光控装置,设定均匀光照及合理光照时间;④自动传送清粪,保持空气清洁度;⑤通过蛋带等集中收集鸡蛋;⑥鸡蛋包装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11

牛羊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技术

①加强引种和调运管理;②加强养殖场监测净化;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④做好人员防护和培训。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刘翔88519612。

12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①选育优良蜂王;②预防分蜂,维持大群,提高蜂群的生产力;③预防盗蜂,中蜂场和意蜂场须相距2-3千米以上;④防止越冬中蜂咬脾。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13

中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①防控巢虫;②防控幼虫病;③多造新脾,及时淘汰老巢脾。

技术联系人:瓯海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郭阳88518752。

(三)畜牧业主力机型(8类)

饲料混合机、饲料制备(搅拌)机、喂料机、送料机、清粪机、生猪养殖成套设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成套设备

三、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力机型

(一)渔业主导品种(5个)

分  类

品  种

鱼类

温州光唇鱼、大口黑鲈(优鲈3号)

甲壳类

克氏原螯虾

特种类

中华鳖(日本品系)、大鲵

(二)渔业主推技术、高效生态种养模式(4项)

序号

技  术

技  术  要  点

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①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开展田间工程改造,严格控制沟坑比例;②放养苗种的选择与质量控制;③养殖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应用;④起捕时机的确定与起捕技术应用;⑤水稻种植管理;⑥重点推广“稻虾轮作”、“稻鱼共生”、“稻鳖共生”、“稻螺共生”“帆布池+稻田”模式。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范正利88848611;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瓯海区农渔业管理科,何飞88526635。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①选址及养殖设施建设;②水处理设备、温控设备、增氧设备的建设;③放养苗种的选择、密度与质量控制;④养殖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应用;⑤重点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温州光唇鱼养殖模式。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陈坚8884775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3

水产养殖尾水生态治理技术

针对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流水槽+”尾水处理、工厂化循环水尾水处理、人工湿地尾水处理等4种尾水生态治理模式与配套技术,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陈坚8884775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

4

两季稻+小龙虾轮作模式

①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开展田间工程改造,严格控制沟坑比例;②种草肥水:种植水草伊乐藻不以过密,行距8~10m,株距5~8m;③放养苗种的选择与质量控制;④养殖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应用;⑤起捕时机的确定与起捕技术应用;⑥水稻育秧与移栽:早晚稻品种宜选择短生育期品种(以甬籼15与甬优1540组合粮食产量最高);⑦水稻管理及收割。

技术联系人: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陈坚88847757;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卫丰88243273;瓯海区农渔业管理科,何飞88526635。

(三)渔业主力机型(4类)

增氧设备、水产养殖水质监控设备、饲料搅拌机、微粒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