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瓯海区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总体情况:稳中有进构建共富新格局
(一)居民收入稳健上扬,增长态势持续向好。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
表1 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全体居民(%) | 城镇(%) | 农村(%) | |
温州市 | 5.1 | 4.6 | 6.3 |
鹿城区 | 4.9 | 4.9 | 5.3 |
龙湾区 | - | 4.5 | - |
瓯海区 | 4.5 | 4.4 | 6.3 |
洞头区 | 4.4 | 3.6 | 5.5 |
永嘉县 | 5.6 | 5.3 | 6.8 |
平阳县 | 5.9 | 5.2 | 7.9 |
苍南县 | 6.2 | 6.1 | 7.6 |
文成县 | 5.5 | 3.8 | 5.9 |
泰顺县 | 5.8 | 4.3 | 7.5 |
瑞安市 | 5.1 | 5.0 | 6.0 |
乐清市 | 4.7 | 4.6 | 6.4 |
龙港市 | 5.2 | 4.7 | 6.2 |
(二)收入水平高位领跑,稳居区域前列方阵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67元,居全市第2位。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07元,居全市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18元,居全市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8,较2023年收窄0.03。
表2 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体居民(元) | 城镇(元) | 农村(元) | |
温州市 | 70829 | 81527 | 44263 |
鹿城区 | 88467 | 91004 | 52453 |
龙湾区 | - | 81740 | - |
瓯海区 | 78867 | 84207 | 53418 |
洞头区 | 56258 | 66056 | 44201 |
永嘉县 | 55560 | 67724 | 36571 |
平阳县 | 56368 | 69182 | 37885 |
苍南县 | 54379 | 65009 | 35590 |
文成县 | 40021 | 54180 | 27746 |
泰顺县 | 40525 | 54942 | 28607 |
瑞安市 | 75063 | 86568 | 48401 |
乐清市 | 74171 | 85218 | 51602 |
龙港市 | 61049 | 72007 | 40824 |
二、结构特征:多维增长凸显发展新质效
从收入来源看,四项收入均全面增长,增收结构更趋合理。
(一)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筑牢富民 “压舱石”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7324元,同比增长5.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3%,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为40882元和20369元,分别同比增长4.9%、10.5%。
(二)经营性收入平稳递增,拓宽创富 “快车道”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6116元,同比增长5.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4%。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为17375元和10115元,分别同比增长4.7%和9.3%。
(三)财产性收入持续攀升,开启多元 “增收门”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3067元,同比增长4.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6%。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为15209元和2860元,分别同比增长4.1%和9.8%。
(四)转移性收入增速可观,织密民生 “保障网”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2359元,同比增长1.9%,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7%。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分别为10741元和20074元,分别同比增长2.2%和0.7%。
表3 2024年瓯海区居民收入结构情况
指标 | 全体 | 城镇 | 农村 | |||
绝对值 (元) | 增幅 (%) | 绝对值 (元) | 增幅 (%) | 绝对值 (元) | 增幅 (%) | |
可支配收入 | 78867 | 4.5 | 84207 | 4.4 | 53418 | 6.3 |
工资性收入 | 37324 | 5.3 | 40882 | 4.9 | 20369 | 10.5 |
经营净收入 | 16116 | 5.1 | 17375 | 4.7 | 10115 | 9.3 |
财产净收入 | 13067 | 4.2 | 15209 | 4.1 | 2860 | 9.8 |
转移净收入 | 12359 | 1.9 | 10741 | 2.2 | 20074 | 0.7 |
三、发展建议:靶向施策培育增长新动能
(一)产业赋能驱动增收:以产业升级提升工资性收入
立足本地制造业基础,实施“智造强链”行动。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设立专项补贴支持企业引入AI设计、绿色生产工艺等技改项目,联合高校建立“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定向培养技术工人,提升岗位技能溢价,助力企业提高边际效益,带动员工共同富裕。二是打造特色产业新增长极,依托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招引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落地,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创造高附加值岗位。三是深化扩消费促内需,以瓯海区域消费中心城区建设为契机,培育老字号、品字标以及“瓯海智造”品牌,通过特色电商直播基地、电商共富工坊、跨境贸易平台打开销路。鼓励拓展国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知名专业展销会,助力企业订单增长,带动员工绩效提升。
(二)就业创业协同发力:以多元渠道激活工资性收入
构建“技能提升+岗位扩容+创业扶持”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是强化产教融合,针对企业需求开设“订单班”,联合职业院校开展数控、电商等紧缺工种培训,推行“培训+就业”直通车模式。二是实施稳岗扩岗激励,对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企业,在原有政策标准基础上区级加码发放见习、稳岗补贴;开发社区养老、托育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困难群体就业。三是优化创业生态,依托产业园区设立“零成本创业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提供免租、税收减免及“一对一”服务机构帮扶;针对家庭作坊、小微商户开展“数字化改造计划”,通过直播带货培训、供应链对接助其转型提高收益。
(三)金融下沉资产增值:以多元投资拓宽财产性收入
创新“低门槛+稳收益”财富管理模式。一是推广“共富理财包”,联合瓯海农商银行等本土银行开发“特色产业主题理财”“保障型储蓄”等产品,降低购买门槛。引导金融专员下沉联动社区网格员开展金融反诈宣传并加强投资储蓄指导。二是激活闲置资产价值。系统性激活“沉睡”资产,形成“清查-盘活-增值-反哺”的良性循环。如引入文旅企业开发民宿集群,村民进行分红;将闲置办公楼、厂房改造为共享办公空间、孵化器或长租公寓,按市场价招租。
(四)社会保障托底提标:以精准兜底稳住转移性收入
构建“分层分类+动态调整”民生保障网。一是实施“弱有众扶”工程,依托“一户一画像”数据库,对低收入群体按需匹配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和医疗教育专项补贴。二是提升社保普惠性,将零工、新业态从业者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设立“灵活就业公积金”制度,企业按比例缴存、政府给予配补。三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广“社区养老互助圈”,通过服务高龄老人兑换积分;建设普惠托育中心,提供全日托、临时托等补贴服务,降低家庭照护成本,释放劳动力增收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