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三垟街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内涵,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严格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法治引领,提升“关键少数”法治素养。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压实工作责任与目标任务,与街道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共推进。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学习钻研《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新修订)等重要内容,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水平。全年开展执法证报考、申领、换证5人次;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3次,机关集中学法9次。
(二)坚持依法行政,诠释“有为政府”法治担当。一是持续抓好行政复议诉讼工作。紧盯行政败诉“双下降”目标任务,落实全流程案件应诉化解机制,行政争议治理成效明显。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1件、处理应诉行政案件33件,目前败诉率6.3%,连续三年实现行政败诉“双下降”。二是全力护航平安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全年司法调解介入案件293起,涉案金额197.11万,处置非正常死亡案件3起,调解拆迁纠纷争议40余起,有力保障街道欠薪处置、拆迁安置、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特殊群体管理,联动公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41人次,安置帮教对象68人次落实“一人一档”四色管理。三是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工作。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发挥法律顾问“法治参谋”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合同等重点内容“应审尽审”。全年累计开展合同审查38次,58个合同录入系统管理。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管理,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2024年累计主动公开信息共11条,收到和受理政府依申请公开信息16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市场监管现场执法、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等专项监督活动3次。
(三)强化法治根基,打造“全民普法”宣传矩阵。深入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新评选26名法律明白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等主题宣传活动30余次,组织法治文艺专题演出入村社活动2次,联合嘉瑞成律所创作《好意代驾知多少》短视频微课参加温州市第九届“以案释法”微课比赛获优秀奖。完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全覆盖,持续擦亮“律师来啦”品牌,累计开展业委会运行实务、儿童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障等法律专场讲座3次,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法治阵地焕新提升,南仙社区榕心亭、榕盛社区家门口少年宫成功入选区第一批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大嘉滨水法治游园”“民法典主题文化公园”“和园法治小区”等三处法治阵地建成投用。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法治思维运用不够充分。工作中有时未把符合法律规定、法治精神放在处置复杂棘手问题的首要考量。后拆迁时代行政赔偿类案件增多,加之历史遗留问题未完全化解,导致行政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完成行政诉讼“双下降”目标任务存在较大阻力。
(二)法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法治专业人才配备不足,目前街道尚无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审员,在从事合法性审查、行政诉讼、信息公开等工作时较为依赖法律顾问“外脑智囊”,难以满足高质量履职要求;行政执法队伍在人员数量、法治素养、执法装备等方面对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三)法治宣传成效不够显著。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中还存在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目前普法宣传还是依赖传统载体,没有及时推陈出新,利用新媒体创新开展法治宣传的手段还不够丰富,各类平台与群众沟通互动较少,受关注度不高,对公众而言相对缺少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情况
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专题研究法治工作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3次;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公示公开合法性审查审核目录清单,打造矛盾纠纷主动调处“法治+”新模式,做到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确保党的领导和依法治理相统一得到全面贯彻。
四、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树牢法治思维,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各项活动,以集体学法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水平。
(二)践行法治理念,补齐依法行政短板。加大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大行政执法证考取力度,按需招录或外聘专业法律人才,加强街道法治力量。细化完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政务公开等工作机制,聚焦行政案件做好风险研判及化解推进,努力实现年度行政败诉“双下降”目标。
(三)压实普法责任,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积极探索多种法治宣传形式,扩大普法工作受众面,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多元化法治品牌。推进村社法治建设,指导督促南仙社区做好申报创建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