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瓯海区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4-08-12 17:20 访问次数: 来源:区统计局

上半年,瓯海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紧扣建设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目标,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31亿元,同比增长5.5%,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市0.1、0.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4.1%,较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第二产业增加值161.88亿元,同比增长5.7%,较一季度提升1.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第三产业增加值261.31亿元,同比增长5.3%,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工业支撑稳中加固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11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市第7。农业总产值5.3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种植业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4.5%;林业产值0.13亿元,同比增长12.7%;牧业产值0.91亿元,同比增长1.5%;渔业产值0.01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1亿元,同比增长4.5%。

2.工业生产加速回升

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7.24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21.11亿元,增长7.6%,高于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27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1.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2%;纺织服装业增长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8.6%。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10.46亿元,同比增长9.2%。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74万元/人年,增长10.9%,高于全市平均0.3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1.31亿元,同比增长5.3%,居全市第7,高于全市平均0.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6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0%, 拉动半年度GDP增长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20.9%、6.7%、4.3%、5.3%和3.7%。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2%,高于全市平均32.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长28.5%,居全市第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长33.7%,高于全市平均11.7百分点,居全市第5。交通物流平稳增长,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9.0%和7.0%。

(二)三大需求逐步改善,投资增速处于低位

1.消费市场修复放缓

上半年,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26亿元,同比增长2.6%,低于全市平均1.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从限上情况看,全区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61亿元,同比下降7.6%。从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6.7%、28.7%、16.9%。按消费体量来看,汽车、石油占限上社零的比重达到48.3%,较同期比重下降12.4个百分点。汽车类完成限上零售额22.4亿元,同比下降33.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10.06亿元,同比下降44.1%;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限上零售额5.83亿元,增长7.9%。

2.有效投资低位徘徊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0%,低于全市8.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其中建安工程投资下降19.2%。从结构看,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3%和60.3%,高于全市平均10.4和32.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和第4;民间投资、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17.9%、-7.2%、-15.4%,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2、17.0、4.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2、第9和第7位。

3.外贸下滑降幅扩大

1-6月,全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91.97亿元,同比下降13.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7.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其中,出口总额141.65亿元,同比下降9.3%,低于全市3.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进口总额50.32亿元,同比下降22.3%,低于全市2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从主要出口商品看,眼镜及其零件类、鞋类、汽车零配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类等商品增速分别为9.8%、-2.4%、19.2%和-24.4%,4类商品占全区比重为51.2%。

(三)收入水平稳步提升,财政运行整体平稳

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上半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89元,同比增长4.1%,低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85元,高于全市水平883元,居全市第4,同比增长3.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7元,高于全市水平6208元,居全市第1,增长5.8%,高于全市平均0.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46,较上年同期缩小0.03。

2.财政收支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42.86亿元,下降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7亿元,下降3.7%;其中,税收收入17.47亿元,下降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5亿元,下降2.4%,其中,民生支出27.70亿元,下降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1.1%。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增速分别为17.2%、6.5%、-48.3%、-15.3%、8.2%、-37.9%、2.5%、33.6%、1.5%。

(四)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要素优化赋能发展

1.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区市标新能源产业、市标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为14.7%和6.7%。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结构指标好于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5.0%和15.0%,分别高于规上工业1.1、3.5和3.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51.9%、45.3%、34.9%。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74.00亿元,同比增长8.6%,新产品产值率50.6%。

2.金融存贷持续增长

6月末,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余额21764.34亿元,增速6.7%,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11196.51亿元,增速3.8%,本外币贷款余额10567.83亿元,增速9.7%。根据瓯海直报系统显示,瓯海区本外币存贷余额3829.74亿元,增速8.0%,其中本外币存款1954.35亿元,增速5.0%,本外币贷款1875.39亿元,增速11.1%。保费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20.6%。持续深化“资产授托融资模式”,累计惠及7.04万户,金额390.35亿元,现有余额3.75万户,金额94.04亿元,其中首贷户3.18万户,占比84.8%。“科创指数贷”为1220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660家,贷款额度26.6亿元;为全区884家外贸企业发放贷款190户,金额34.25亿元。普惠金融服务有效提升,信用贷规模超302.72亿元,无还本续贷投放规模超88.27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超1197亿元,科技金融余额66.1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1.整体恢复程度不及预期。一是地域竞争难度不断加大。GDP增速位次居第5至第12位的中后段地区,半年度增速主要集中在5.4%至6.1%的区间,仅0.7个百分点差距集聚8个县市区排位,增速差距较一季度同位次段3.5%的区间大幅缩小。虽然,我区GDP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但回升幅度不及鹿城(1.2个百分点)、龙湾(1.9个百分点)等地。二是部分权重经济指标增长持续承压。建安工程投资、金融业相关指标、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等核算基础指标还处于全市低位,且较全市平均差距较大,对我区GDP增速支撑偏弱。

2.内外需不足仍较明显。一是消费权重行业增速下滑。1-6月完成限上零售业销售额67.91亿元,下降1.5%。其中汽车类实现销售额36.50亿元,占全区限上零售业比重53.7%,同比下降11.8%。尤其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红利渐失、外流突出。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红利期逐步淡出,加之杭州、金华等地发放大量汽车消费券,导致我区蔚来、理想等总部型车企数据外流严重,下拉全区零售业销售额增速7.5个百分点。二是出口不确定性增强。受到纺织、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出口产业向东南亚等劳动成本低洼地区转移,以及全球贸易摩擦等外在因素影响,全区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6月累计出口总额下降9.3%,未见明显好转。

3.有效投资后续增长乏力。一是新增大型项目较少。上半年,全区入库项目共60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亿元以上项目仅11个,比去年同期少了12个,新纳统入库项目规模下降明显,后续增量乏力。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低位。从投资类型看,项目投资增速为-0.5%,占固投比重53.4%;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5.4%,占固投比重 46.6%。房地产投资增速乏力仍是我区固定投资难以企稳回升的主要原因。受到房地产市场大环境低迷的持续影响,房地产新入库项目仅3个,后续增长难度较大。三是存量项目支撑不足。从完成率看,全区当前在库345个项目,平均投资完成率为70%,处于相对高位。从在库数量对比来看,半年度在库项目数量较同期减少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减少8个。

三、下半年的展望与建议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稳中有进。但部分领域、行业依然承压。下阶段,全区上下要更大力度抓好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

1.全面提升投资驱动力。一是狠抓重大项目推进。继续紧盯重大项目进程,加快推进浙南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园博园、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梳理当前存在的难点堵点题,逐个明确攻坚举措、时间节点,限时解决。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综合运用财政性资金和金融支持手段,逐步形成合力,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保障。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政府主导深化银企合作,通过项目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为优质企业争取银行提供项目贷款的金融支持 。

2.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化产教研融合发展。深化与高教园区的合作,用好瓯海区科教资源和平台优势,共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针对存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增量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企业和总部型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相应的人才生态。二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依托数安港、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重要载体,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高质量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

3.全面扩大消费辐射力。一是提升全域消费活跃度。定期举办车展、美食音乐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并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如结合瓯海汽车城优势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推动“夜经济”不断发展,持续打造梧田老街、龙霞夜市、三垟夜市等夜市集会地,激发消费新活力。二是深化文旅品牌协同发展。促进梧田老街、云顶草上世界、山根音乐小村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品牌塑造,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旅品牌,以“文化休闲+旅游娱乐+潮流业态”的功能复合策略,引入更多符合本地特色的商户和业态,如非遗体验、文创产品、特色餐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