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梧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梧田街道总工会开展的2024年梧田街道“春泥计划”缤纷夏日系列活动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过暑假夏令营活动在梧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开营。快来围观精彩时刻!
夏令营第八天
7月15日进入了2024年的三伏天,在这一天,张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三伏天的知识。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不仅增长了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引导大家健康度夏。活动伊始,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三伏天的由来、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随后,活动进入了精彩纷呈的“三伏生活指南”环节,围绕“吃三样、喝三样、做三样”三大主题展开。老师首先强调了夏季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吃夏果”,如樱桃、桃子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吃夏瓜”,如西瓜、黄瓜,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吃饺子”,则是北方地区特有的习俗,寓意着“伏天不病”,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接着,老师提醒同学们在炎炎夏日里要注意补充水分,推荐“喝水”以维持体内水平衡;“喝绿豆汤”,利用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帮助身体排解暑热;“喝粥”,尤其是清淡的粥品,易于消化,能够有效缓解夏季食欲不振的问题。
7月15日上午,来自区垃圾分类“百家宣讲”讲师团的汪浩军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及具体操作方法,激发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汪老师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四大基本类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废旧纸张、过期药品、果皮剩菜、破损陶瓷等,逐一说明它们各自的归属及投放注意事项。之后,汪老师以一段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继续讲述了不同垃圾种类在错误分类后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正确分类后如何变废为宝、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讲解过程中,汪老师还穿插了趣味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这堂课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也为推动校园和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15日上午,在汪老师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徐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垃圾桶制作。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个已完成的纸质垃圾桶样品,随后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如何折叠卡纸形成桶身,每一步都耐心细致,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节奏。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助下,纷纷动手制作起来。有的孩子还在桶身上画上了可爱的图案。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气氛热烈而温馨。完成制作后,每个孩子都兴奋地举起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制作过程中的小故事。老师对每一个作品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强调了它们背后的环保意义。活动尾声,徐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意义,鼓励孩子们将今天学到的环保知识和动手能力带回家,成为家庭中的小小环保宣传员和践行者。同时,也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这堂课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环保热情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去。
7月15日上午,在汪老师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后,徐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此次竞赛旨在通过趣味横生的问答形式,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分类垃圾的好习惯。每位孩子依次回答预设的垃圾分类题目,涵盖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等多个方面。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以此确保每位孩子都能获得展现自己的机会。最后,老师对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智慧。
7月15日下午,中诚公证处的蔡一帆老师给孩子们进行了普法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普及基础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如隐私权保护、校园欺凌的应对、财产权益等,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老师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或观察到的法律现象,每一个问题都透露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与好奇。此次“公证员普法讲座”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期待这颗种子在未来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7月15日下午,陈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特产的课程,活动旨在通过孩子们的分享与老师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并欣赏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特产文化,增进对家乡及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孩子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特产,也对其他同学分享的家乡特产进行了了解,增进了对其他地区的认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陈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了温州的特产。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通过这堂课,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加深了对家乡特产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独特的家乡味道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夏令营第九天
7月16日上午,来自市公用集团自来水公司的周圣诞老师给孩子们揭示了水中的秘密。课堂一开始,老师首先以一段生动的PPT讲解,向学生们介绍了自来水的来源、处理过程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对水的认识也由此变得更加深刻。随后,活动进入了实验环节。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了专业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PH试纸、量筒、烧杯等,用于检测水的酸碱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取来实验室准备的自来水样本,开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依次展示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分享了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感悟。最后,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强调了每个人都是水资源的保护者,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共同守护我们的水环境。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中,与家人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水资源,让“护水筑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7月16日上午,张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了电影《宝葫芦的秘密》,旨在通过影片中的奇幻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梦想、努力与诚实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片中,小主人公王葆偶然间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它能够实现王葆的任何愿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扰。影片通过一系列幽默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诚实努力与投机取巧之间的鲜明对比。观影过程中,学生们时而被影片中的奇幻场景逗得捧腹大笑,时而为王葆的遭遇感到惋惜与思考。他们被影片中的人物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与主人公一同经历那些奇妙而又充满挑战的冒险。有的学生表示被影片中的奇幻场景所吸引,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的宝葫芦;有的学生则更加关注影片中传达的价值观,认为诚实努力才是实现梦想的真正途径。此次观影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享受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诚实努力、勇于追梦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7月16日下午,来自米开朗美术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美术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无限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画笔,将经典卡通人物与神秘的机械世界巧妙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活动伊始,老师们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经典卡通人物的图片,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随着思维的火花四溅,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开始了他们的创意之旅。有的孩子选择了超人,想象他的心脏是由强大的引擎驱动,四肢则布满了复杂的传动装置;有的孩子则画出了米老鼠,在他的身体里构建了一个充满齿轮和弹簧的欢乐乐园;还有的孩子将机器猫的神奇口袋变成了一座高科技的仓库,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未来工具。在绘画过程中,老师们穿梭于孩子们之间,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和鼓励。他们引导孩子们注意色彩的搭配、线条的流畅以及构图的巧妙,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最后,老师们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展示,对每一位孩子的努力和创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们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绘画的尝试,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7月16日下午,徐老师带领孩子们继续阅读了《弟子规》。徐老师带领孩子们一同朗读了《弟子规》的篇章,他字正腔圆,将《弟子规》中的每一句话都诠释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孩子们紧随其后,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一字一句地诵读着,仿佛在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诵读的过程中,徐老师还不时地停下来,为孩子们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引导他们将《弟子规》中的教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孩子们听得认真,思考得深入,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诵读活动的深入,整个诵读室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温馨的人文关怀。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徐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智慧。最后,徐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鼓励孩子们要继续坚持诵读《弟子规》,让经典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所得付诸实践,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夏令营第十天
7月17日上午,来自梧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戴靖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夏至“主题的纽扣黏贴画的制作,旨在通过动手制作纽扣黏贴画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气——夏至,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夏至”这个节气,之后给同学们分发了制作纽扣黏贴画的材料,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也不时地穿梭于同学们之间,给予指导和帮助。经过一节课的努力,一幅幅纽扣黏贴画逐渐成形,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展现着他们对夏至这个节气的热爱。对孩子们来说,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关于夏至的知识,还体验到了动手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7月17日上午,陈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温州的旅游景点,旨在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图片展示,带领学生们领略温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活动伊始,陈老师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拉开了序幕,他提到温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随后,她通过PPT展示,逐一介绍了温州的多个著名旅游景点。他带领大家走进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雁荡山,给大家播放了雁荡山的宣传视频,同学们都沉浸其中,特别是灵峰、灵岩、大龙湫这“雁荡三绝”,让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陈老师还介绍了多个知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温州的旅游资源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活动尾声,陈老师鼓励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些美丽的景点,感受温州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开阔的眼界,去发现和感受温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7月17日下午,来自温州市交警四大队四中队的蒋伟警官向孩子们科普了交通安全的知识,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安全出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首先,交警叔叔利用精心准备的动画视频,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视频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活泼可爱的卡通角色以及贴近生活的场景设置,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认识交通信号灯、学习交通标志标线,到理解行人过马路应走的斑马线、乘坐车辆需系好安全带等,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既清晰又有趣,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满满的安全知识。随后,进入了互动问答环节。交警们展示了多幅交通事故的动图,每一幅图都蕴含着深刻的交通安全警示意义。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争相指出图中人物违反的交通规则,如“他闯红灯了!”、“她过马路时没有走斑马线!”等。每当有孩子正确回答,现场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交警叔叔们则亲自为孩子们颁发小礼物作为奖励,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交通安全知识,更激发了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小公民的热情。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为构建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贡献力量。
7月17日下午,另外的八名同学去往了城市书房南瓯园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劳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美好,同时培养他们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感与爱护之心。抵达城市书房后,小朋友们首先换上了统一的志愿者服装,瞬间变身成为书房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书房管理员的细心指导下,孩子们被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起了整理书架、擦拭桌椅、归类图书以及协助读者找书等任务。在整理书架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认真细致,将一本本散落的书籍按照编号和类别一一归位,使得原本略显杂乱的书架变得井然有序。他们的小手轻轻拂过书脊,仿佛在与知识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关爱之心与责任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将这份劳动之美继续传递下去,成为更加优秀的社会小公民。
夏令营第十一天
7月18日上午,来自区总工会的周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米塑的制作。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孩子们不仅通过老师的PPT讲解,初步领略了米塑这一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亲手制作了以人气角色“星之卡比”的米塑作品,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创意完美融合。课堂刚开始,老师以图文并茂的PPT形式,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米塑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它在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被米塑那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艺术形态深深吸引,纷纷投去好奇与赞叹的目光。随后,进入实践环节。老师展示了事先准备好的米塑材料——精选的糯米团,并演示了基本的捏、搓、揉、压等米塑制作技巧。紧接着,她以星之卡比为例,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如何动手制作。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米塑创作之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米塑作品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相互欣赏、交流心得,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的笑容。他们不仅学会了米塑的基本制作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
7月18日上午,来自枫红绽放义工队的赵海华老师再次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医知识,此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学习一些简单实用的穴位知识,感受传统医学的魅力。老师详细讲解了人体穴位的基本概念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现场互动,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几个常用的穴位,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纷纷举手尝试找到并按摩自己身上的穴位。赵老师则在一旁细心指导,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手法,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感受。此次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小的中医爱好者们将会继续探索和学习,为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18日下午,徐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下棋,旨在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同时锻炼大家的逻辑思维与策略规划能力。同学们围坐一圈,棋子在棋盘上跳跃,欢声笑语中,大家比拼着速度与策略,不时有人因巧妙布局而赢得阵阵掌声。也有同学们化身指挥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每一步都需谨慎思考,以免落入对手的陷阱。活动尾声,徐老师对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肯定,并强调了棋类运动对于培养耐心、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了棋类运动的乐趣,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大家的综合素质。
夏令营第十二天
7月19日上午,徐老师再次带领了孩子们进行了《弟子规》的学习。活动开始,徐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弟子规》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重新感受了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孩子们积极参与,纷纷发言。有的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家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有的则分享了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如何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还有的则表达了对诚实守信这一品质的理解和坚守。最后,徐老师带领全体同学齐声诵读《弟子规》的相关章节,那洪亮而整齐的声音在教室内回荡,仿佛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认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颗传统美德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将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7月19日上午,陈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中国的菜系,旨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认识并体验中国八大菜系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陈老师逐一介绍了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的特点、代表菜品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在讲解川菜时,她特别提到了“麻辣”二字,并让孩子们尝试猜测几道著名的川菜,如麻婆豆腐、水煮鱼等,现场气氛热烈。陈老师邀请几位孩子分享今天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有的孩子表示对川菜的麻辣印象深刻,有的则对苏菜的精致赞不绝口。孩子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想去各地品尝正宗的美食。
7月19日下午,来自区消防救援大队的王宇辉老师给大家讲授了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老师深刻剖析了火灾的危害性,强调了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道理。随后,老师从火灾的成因、预防、初期扑救、逃生自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直观的演示和互动问答的方式,使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具体可感,让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消防安全技能。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提高了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7月19日下午,张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安全手抄报的制作,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手抄报这一形式,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又增强了安全意识。孩子们精心设计版面,用彩笔或水彩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将防溺水时的自救技巧、交通信号灯的意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安全知识一一呈现。此次“安全手抄报”创作与展示大赛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展现学生创意与才华的舞台,它让安全知识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