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77/2024-75978
  • 文件编号:温瓯农〔2024〕86号
  • 主题分类:政协提案
  • 发布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2024-07-2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关于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036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7-23 10:18 访问次数: 来源:办公室

柯奭委员:

您在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以“艺术乡建”模式提升环山路沿线 打造瓯海乡村“和美蝶变”新样板》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大罗山环山路沿线地理位置独特,自然风光秀丽,传统文化底蕴浓厚,高校资源丰富,具有生态环境优势和发展人文休闲旅游的潜力。您所提出的加快促进环山路沿线改造提升实现“和美蝶变”的建议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深表赞同。结合环山路沿线现状和我局工作实际,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颜提质 开展和美乡村建设

目前,茶山单元完成单元控规修编,定位为打造科创平台集聚、人才会聚的魅力智创港,融合多元休闲旅游资源、特色生态人文社区的综合文旅城。我局将在符合相关控规、不占用生态红线和永农的前提下,打造秀美宜居环境,积极推进环山路沿线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协同发展。

(一)景点布局不断优化。2023年我局以重点落实“一县一带一片”和美乡村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示范带。其中,茶山和美乡村示范带计划以南大线(茶山段)为轴线,围绕大罗山龙脊、香山寺、红枫古道等重要景观节点进行提升。下步,我局将持续推进乡村连片示范提升区建设,注重点状和美乡村及产业打造,做到串联一路风景、激活一地产业、共富一方百姓,形成一定示范带动效益。同时,区文广旅体局积极打造瓯海精品旅游路线,已于2024年4月开通“You瓯海旅游专线”,线路设计串联7个旅游景点,往返S1龙霞和高教园区,途径梧田老街、万象城、山根音乐小村,带动环山路沿线文旅发展。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环山路逐步建成投用,区交通运输局计划对现有县道南大线线位进行调整,将环山路纳入南大线线位,下步将积极对接茶山街道,进一步谋划完善辖区道路网建设和公交线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补助,共同打造“外通内畅”的交通出行环境。为进一步提升罗山村基础设施,今年我局已开展罗山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三)乡村风貌不断提升。环山路沿线作为茶山主要文旅产业集聚地,有较大的改造提升意义。2022年,区政府与市城发集团合作的茶山片区城市综合开发正式启动,罗丰村、罗胜村、洪殿村等环山路沿线的中心片6村共计约80公顷区域已纳入开发范围,区高教新区建设中心计划待睦州垟片区征拆结束后,启动该区域开发工作。同时,我局也将持续做好乡村建设规划落地和村庄设计引领工作,立足环山路沿线村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人文特点,注重村庄洁化、序化、绿化、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融合运用,以“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动员社会力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引领人才、青年进乡村,做好村庄设计,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宜创”的和美乡村,充分体现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彰显江南韵味、瓯海特色。

二、实施“五优” 推动杨梅产业振兴

“丁岙杨梅”是我区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杨梅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2021年9月我区出台了《瓯海区振兴瓯柑杨梅产业“五优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瓯委办发〔2021〕39 号),全面实施“优化机制体制、优化品质提升、优化主体培育、优化基础设施、优化要素保障”等“五优工程”,推动科技支撑项目实施,打造精品示范基地,全面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特色农业新业态,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壮大产业队伍。我局梳理一批已有政策、新增一批适用政策,集成《瓯海区瓯柑杨梅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政策清单》包含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品质提升、主体培育、质量安全保障、品牌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共32条。同时积极引导青年回乡创业,对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年龄45周岁以下,在本区内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种养殖、加工、营销)、农村电商、休闲观光农业、益农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法人,纳入农创客名单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通过多次组织梅农到青田、兰溪、仙居等地考察学习,举办“杨梅大棚设施栽培技术”“杨梅省力化矮化锯剪”等实用技术课程培训,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下步,我局会持续做好乡村发展青年人才推介宣传工作,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让具有新理念、新素养、新技艺、新创意、新面貌等现代化特质的青年人在杨梅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基础设施提升,培育龙头示范主体。我局以“强主体、扩基地、带农民”为主导,在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先进技术应用、品牌营销支持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财政补贴与民间资本7:3比例,开展精品园建设8家,总投资额达1772万元。建立技术支撑联系制度,与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瓯海科创中心,立项实施“杨梅智能精准补光技术研发和示范”等市、区级杨梅科技支撑项目10个,每个精品园落实一个技术专家,一对一联系指导精品园提升建设工作。茶山新盘农业有限公司杨梅精品园自2021年起打造促早避雨设施大棚杨梅示范基地,集成精准施肥、水分控制、智能补光、弱树复壮、绿色防控、水肥一体等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应用。2023年10亩大棚杨梅较露天杨梅提早1个月上市,产量达5000公斤,最大单果重可达32克,2斤杨梅拍卖出880元高价,成功实现从失管杨梅园到现代化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再到丰产增收致富果园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多元化探索,做好特色品牌文章。我局积极探索多元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写好“丁岙杨梅”特色产业品牌文章,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转化模式为依托,引入近30家农播联盟成员参与直播探园和带货。盘盘红杨梅基地作为全市首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上半年总重量为1吨的茶山丁岙杨梅成功出口意大利米兰,实现了丁岙杨梅鲜果市外乃至海外的广阔市场拓展。同时,连续举办精品杨梅评比活动、“浙江第一早”杨梅采摘节现场会,形成茶山、仙岩两条杨梅特色采摘旅游路线,展现丁岙杨梅发源地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岙杨梅影响力。下步,我局将继续推进丁岙杨梅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瓯海杨梅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深挖潜力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一)特色地域文化赋能。今年罗山村已申报市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下步我局组织开展罗丰村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一般村的申报工作,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大宣传,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认知程度,进一步彰显大罗山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同时区文广旅体局也已将非遗项目百鸟灯纳入瓯图市集展出,助力大罗山文化宣传,并将持续开展“杨梅”文化基因解码,做好文化基因转化利用工作。

(二)校地合作逐层深化。区文广旅体局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加强校地合作,在组建民乐团、成立瓯艺艺术团、设立培训基地、打造温大实践基地、着手课题研究和精品创作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和实践;并与浙江工贸学院开启“政校党建共建”,就共同推进旅游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等事宜达成了合作协议,充实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及讲解员队伍。下步,我局也将协同区文广旅体局等各部门继续高质量推动开展校地合作,推动各有关镇街、各文旅企业加入合作队伍,借助高校的人才资源力量,将积极组织开展建筑设计、IP设计、教育合作、党建活动等方面的项目合作,为环山路沿线的文旅发展提供助力。

(三)持续加强宣传推广。今年,我区开展了“看瓯海 发现瓯海之美”短视频大赛,深入挖掘大罗山的美,活动结束后将有关大罗山的优秀作品在瓯海发布、瓯海文旅等平台发布,或推送至浙江文旅、温州文旅首发,加强大罗山文旅宣传力度。同时,区文广旅体局通过依托温州自驾协会,拍摄“发现温州之美”瓯海专题短视频、委托第三方拍摄“大罗山”短视频、在瓯海文旅推介会中将大罗山纳入瓯海文旅推荐路线等方式,积极做好大罗山文旅宣传工作,向游客推介大罗山的文化、美景资源。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大罗山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戴江舟,联系电话:0577-89501119。

 

 

 

 

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