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陈净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箭在弦上”,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问题有(一)前期预防质量偏低,有效监测落地难;(二)中期干预能力偏弱,有效干预实施难;(三)后期保障要素欠缺,有效服务普惠难。对此我们非常认同。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体系建设,以下是我们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监测,把好“入口关”
一是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了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全面加强和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教〔2023〕3号)和《关于落实“三机制三清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23〕113号),区教育局成立区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开展三轮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项督促、调研、互学工作,中学全覆盖,小学13个镇街各一所代表学校,通过现场询问、实地查看等方式,抽查学校相关分管领导、班主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等重点人群,对学校三项机制和三项清单落实情况开展视导,督查学校对班级(班主任、心理老师、教师)调度机制运转落实情况。加强督导考核,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将“三清单”“三机制”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和风险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将“三类”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绩效考核相挂钩,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校团+班团”工作格局;学校建立班团导师工作考核机制,将关爱重点关注学生工作纳入教师全员德育考核内容。对因“三类”学生排查走访不到位、辅导不深入、网格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发生极端个人事件、影响面大的恶劣事件等,实行责任倒查。
对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密切观察监护,制定危机预案,尽最大努力化解当前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难题,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青少年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全力提升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将发展性辅导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相结合。以课程实施的方式做好发展性辅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预防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由此,我们以区心理名师工作室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小学高段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从生命教育的四个维度“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开发课例,目前共计开发生命教育课例近三十篇。加快心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开展省级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资格A、B、C三级认证,今年将完成850名教师的B证认证培训、考核。
二是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支持力度。为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优化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关爱帮扶机制,培育百万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全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校团+班团”工作格局,我们认真贯彻《温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导师团制”工作方案》(温教办体〔2023〕80号)文件精神,全区中小学各班级已逐步建立由班主任牵头、学校中层干部联系,任课老师、优秀家长、党员干部和心理委员等组成的班级导师团队。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中的基层工作者,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由各班主任推荐,专职心理老师负责培训后,肩负着“助人自助”的职责。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是保障。我们在区内持续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包括24学时培训;安排老师赴杭州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每学期定期开展两次心理危机个案督导活动;开展学校立体心理危机筛查经验交流,心理高危学生“情绪急救、预警追踪、干预、复学评估”专题培训等,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我们还持续开展C、B证上岗培训,加快心理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已经举行15期培训。今年还加大了B证培训力度,确保到2025年C证持证率达到98%,B证持证率达到25%。学校对实施了极端行为的学生,立即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按要求落实干预措施。同时,立即启动校园危机应急处置方案,及时保护、勘查、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及时上报属地镇街和区教育局,并立即向属地110报警联动,请求协助调查,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三是区教育局面每年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引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在工作日进驻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本项目为温州市首创。2023学年,我们投入668000元继续向康宁医院购买专业服务。引入台湾刘德辉院士心理团队,完善筛查方案,优化完善新一轮筛查量表,增加了筛查的精准度,通过线上测评与线下摸排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中学生、小学生(4—6年级)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对筛查发现的预警学生,视问题轻重程度进行个别疏导(驻校咨询师)或及时转介医院诊断治疗。康宁医院心理科开通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为转介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物理治疗等便利。2024年4月,区教育局出台了《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危机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温瓯教体〔2024〕25号),明确规定对排查出的一类学生,学校应给予一般关注,学生名单在各年级备案,由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定期进行辅导沟通,所有任课教师保持一定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在班级中,应由心理委员提供同伴心理互助支持,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与班主任及心理教师保持沟通,有情况变化及时上报学校学生工作处或心理辅导室。二类、三类心理危机学生,校领导要协同专业人员,依据心理危机评估状况,与家长协调处置方案,及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第一时间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并将研判结果上报镇街包联小组,落实心理危机学生全过程管理。同时,二三类心理危机学生须实时上报至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动态识别与干预管理平台。
二、做优心理健康干预体系,把好“过程关”
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数字监测体系。我们通过购买服务,搭建了心理普筛+学生心理筛查后跟踪服务平台,做到随时掌握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状况。我们拟定并即将由温州市瓯海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的《温州市瓯海区“心福瓯孩”行动计划》,将整合优化现有数字资源,推动镇街、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打造集宣教、咨询、管理、预警、干预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依托区社会治理中心数字底座与社会治理一张图系统平台,多源采集数据信息、构建“心福瓯孩”数据池,纳入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一表统管”,督促各有关单位做好落实,形成管理闭环。AI技术在心理健康分析中仍然在探索尝试阶段,该项研究目前仍然需要专业心理团队深度参与,等后续技术足够成熟后,会考虑尝试推进数字化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同时,由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日报联合打造,首个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公益心理平台——温“心”有约2.0版正式上线启用。温“心”有约2.0版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了智能AI心理评估、宣教培训、数字健康等多种心理服务内容,为用户在使用上带来更好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心理元气能量官——小翎将在AI技术赋能下,为学生评估心理健康状态、探索个人特质、进行潜能挖掘,并给出对应的心理健康管理方案和个人心理能力训练计划,成为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疗愈官和心灵守护小伙伴。
二是规范心理健康干预处置体系。成立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中心,发挥区心理辅导中心援助热线作用,对心理问题学生“一生一案”建立帮扶方案,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瓯海区心理辅导中心实施心理科普教育普及,医教合作,协助学校开展高危对象心理干预、驻校心理咨询。一生一案医生定期进行指导,24小时医疗绿通保障危机突发情况时的医疗介入,镇街包联小组对休学在家的学生进行跟踪干预。实现“三类”学生建档纳管,并落实人员动态监测、逐级干预、闭环管控。学校各科室“三类”学生各网格教师发挥各自职能,遵循网格管理包干制度“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有效帮助“三类”学生转化。推动落实多方协同,落实校地协同、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有效预警、及时干预。
三、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把好“服务关”
一是规范开展家庭教育和科普宣传。成立瓯海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涵盖名师、专家、医生教授等,并聘请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开放大学等家庭教育专家指导诊断瓯海家庭教育工作。目前,讲师团共有成员85人,主要履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公益咨询以及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学校等职能。2020年5月,瓯海家庭教育网课首播。家庭网课每周日晚八点准时播出,先后有百余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截至目前,共播出网课186讲,点击量超950万人次。同时线下推出“菜单式”家庭教育讲座,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中国妇女报、浙江教育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点赞报道,已然成为瓯海教育的一张名片。同时,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区心理辅导中心开展从学生视角出发的家庭教育培训。打造“瓯心会客厅”“瓯心云谷”“瓯心网络学堂”“瓯心父母学堂”等项目。截至目前,推送家育信息607条,惠及2824名家长;累计送出父母心育课程70场,惠及16所学校的家长;与杭州云谷学校深度合作2期,惠及402名家长。建立家校合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是高品质打造社会心理服务网格。区教育局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引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在工作日进驻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2023学年,我们专题开展项目研讨会,优化完善新一轮投标项目,增加了筛查的精准度、一生一档案、医校绿色通道、项目过程性督导、专项帮扶基金等项目,使《瓯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项目》按省市最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同时,区教育局不断加强与部门的协同沟通,借力瓯海卫健系统的“心福工坊”平台,共同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宣传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线上研发一站式自助终端“浙里心晴”“温心在线”,并通过微视频、24小时心理热线咨询(96525、12355)、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源,实现辖区心理服务网络全覆盖。同时,线下建设三级社会心理服务阵地,全区共建成心理服务站点121个。
三是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区卫健局组建了以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温七院精神心理专家为支撑,以区心理服务专家为骨干,以心理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专业化队伍,可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全区已有专兼职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143人,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31人。
最后,感谢你们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陈赛艳,联系电话:0577-88585665。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4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