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瓯海区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4-05-14 08:38 访问次数: 来源:区统计局

一季度以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巩固和增强全区经济基础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4.6%,分别全国、全省、全市0.71.5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7.55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31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534.165.4

(一)从三次产业看

1.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区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56.87亿元,增长7.1%,居全市第4规上工业增加值37.01亿元,增长9.6%,居全市第6全区27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增加值呈现正增长,前五大主导行业“四升一降”,其中服装业增长5.0%,皮革制鞋业增长12.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为混凝土)下降16.3%。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新产品产值85.63亿元,增长10.3%。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8.44亿元12.00亿元,增长10.6%12.1%,较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高1.0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4.81亿元,增长10.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58%,居全市第2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49万元/人年,增长9.3%

2.服务业支撑稳健一季度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9.31亿元,增长5.1%,居全市第8,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4%。分行业看,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8.6%9.4%、8.2%、20.3%10.8%,对总体经济拉动较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7.2%、58.0%,分别高于全市平均10.829.5个百分点。1-2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7.10亿元,增长28.1%,高于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45万平方米,增长17.4%,高于全市平均35.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

3.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4.6%。农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产值1.79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0.06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0.43亿元,与去年持平;渔业产值0.0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05亿元,增长4.9%。

(二)从需求领域看

1.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一季度,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3亿元,增长1.2%完成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2.86亿元,下降5.5%,居全市11。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总体增势良好,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4.4%、24.6%和43.7%;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相对乏力,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下降3.6%、13.0%、75.0%。全区限上批零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下降34.1%。

2.有效投资继续承压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4%,其中建安工程投资下降22.1%。从结构看,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交通、能源水利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26.3%、31.7%0.2%6.7%-31.7%低于全市平均25.110.927.0、4.0、28.6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一升一降”一季度,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8.52亿元,增长5.0%,高于全市1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其中出口总额57.67亿元,下降12.8%;进口总额30.85亿元,增长69.9%,实现贸易顺差26.82亿元。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7.48亿元,增长2.9%。从主要出口市场看,对欧洲、北美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出口额分别为22.9813.2512.126.09亿元,增速分别9.3%、6.1%、-39.1%和-6.6%。

(三)从质量效益看

1.财政收支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4.30亿元,下降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5亿元,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1.57亿元,增长0.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7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6亿元,下降6.3%,其中民生支出14.66亿元,下降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9.9%。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增速分别为6.0%-7.7%-53.9%1.0%6.7%-24.4%-32.8%、44.1%、-19.2%和3.3%

    2.城乡共富逐步推进一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3元,同比增长5.9%,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2元,高于全市580元,居全市第4,增长5.0%,居全市第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7元,高于全市2142元,居全市第2,增长7.2%,居全市第3。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居民高2.2个百分点,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1.56上年同期缩小0.04

3.金融市场稳健运行3月末,市区(我区不单独出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2012.07亿元,增长11.9%,其中本外币存款余额11390.20亿元,增长10.1%;本外币贷款余额10621.87亿元,增长13.9%。全区不断深化“资产授托融资”模式改革,受惠面继续扩大,累计发放金额487.45亿元,惠及户数超8.33万户。 

、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一半数GDP核算指标增速低于全市平均。 1-322GDP核算指标情况看,累计增速低于全平均的有11项,占比50%指标增速环比回落较快。由于低基数效益,1-2月指标开局增速较快。一季度,剔除季度、错月指标、指标更换(金融业相关指标)等无法比较情况,9项月度指标中,有8项指标增速较上月有所下滑,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建安工程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权重指标下降幅度较大。是全排位落后指标较多。22项核算基础指标看居全3位的指标有3,居全市4-6的指标有3项,居全7-9位指标有11项,居全3位指标有4(金融业相关指标采用全市统一取数,不计入),处于中下游的指标占比达到63.6%。9项月度指标中,排位较上月下滑的指标有4项,其中下滑2位及以上的指标有2 ,分别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

2.需求不足问题仍较明显。终端消费仍未有较大改善,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低于全市平均4.3个百分点。是大宗商品需求疲软传统汽车消费不景气,阻碍消费市场回升。一季度我区限上汽车零售额占限上消费品比重37.2%同比下降37.6%,低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2.1个百分点直接影响我区消费市场走势。二是部分消费领域仍较为低迷。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等商品消费延续下降态势。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42.3%,家具类下降11.7%三是外需收缩较为明显。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影响,1-3月份全出口额同比下降12.8%,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较1-2月环比下降18.2个百分点,下跌幅度较大。

3.有效投资支撑仍显不足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4%较全市低27.3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一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影响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1.7%,较全市平均低28.6个百分点,降幅较上月扩大16.8个百分点全区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44.8%,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6个百分点,影响较大二是建安投资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区建安投资下降22.1%,低于全市平均20.5个百分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1.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建安投资下降28.3%,项目建安投资下降19.3%。三是在库项目严重不足。一季度,全区在库项目304个项目(包含房地产),比去年同期少29个。新增入库项目32个,超亿元项目仅7个,比去年同期少8个,超5亿元项目仅2个,比去年同期少1个。

4.复苏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各行业经济复苏不平衡。一方面,传统行业中受房地产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得比较慢。比如,建筑业产值下降0.8%,居全市第12。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发展较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互联网行业增速迅猛,1-2月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6.5%,高于全市平均8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所以各行业经济的恢复呈现一定分化现象。二是各地区经济复苏不平衡。从限上批发业看,增速靠后开发区、梧田街道占全比重22.4%)同比分别下降17.0%27.2%,对全批发业增长拖累较大。从限上零售业看,增速靠后娄桥街道、南白象街道占全比重36.1%)同比分别下降9.3%54.4%,对全区零售业增长拖累较大。

    下步建议

来看,一季度处于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的阶段,国民经济基础还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三支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经济运行质效双提升我们建议:

    1.加码夯实工业经济基础。一是着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积极走访调研重点工业企业、新上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深入了解企业在用工、市场拓展、原料供应、物流运输、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推动各部门协同发力、解决问题,确保半年度工业经济良好势头二是着力攻坚新质生产力全面布局数字经济产业、高端生物医药战略型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中国数安港,加快集聚生态企业、提升行业地位;聚焦中国基因药谷,招引创新药研发总部企业;紧抓“五大院”,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2.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全面打造消费多元化聚焦青灯市集等文旅消费活动形成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消费促进机制,营造良好消费市场氛围。持续谋划山根小村塘河文化园、梧田老街、泽雅全域旅游等文旅项目联动,形成全面推进、多点开花的文旅消费新面貌。推动多元消费供给,抓好假日消费等重点时间段,紧跟居民消费新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二是积极发展电商新业态。深入实施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打造有影响力的电商供应链基地、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产业带。全力孵化亿元直播间、新电商品牌,持续加大对森马直播温州基地等本地电商平台企业政策扶持、业务指导和平台资源帮扶力度

    3.加速提升有效投资后劲一是全力提速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提速大比拼行动,专人负责对应开工未开工项目及进度滞后项目开展检查和指导服务全周期跟踪项目进度,争取重大项目应开早开加快推进165个亿元以上项目,抓好园博园征迁工作,开工温州南陆港、S3线丽岙车辆段上盖、浙南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有效扩大投资增量。 二是着力争取要素保障把要素保障作为项目建设提速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紧盯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渠道。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加强用地保障持续盘存量、拓增量,坚持土地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