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1/2024-72505
  • 文件编号:温瓯政发〔2024〕25号
  • 主题分类:区政府文件
  • 发布单位:区府办
  • 成文日期:2024-03-0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意见征集:
  • 文件下载: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关于下达2024年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3-06 15:15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府办

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2024年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使命,拓宽“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基本路径,聚力市委“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锚定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不动摇,在事关瓯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上先行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海新篇章。

2024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详见附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5件,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小于5%,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13人,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数达到4.6个,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4%;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市控以上河流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3.3%,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小于0.009,空气优良率96%。

根据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科技创新跃升

一是持续深化创新主体培育。健全企业研发投入正向激励机制,新增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5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力争高新产业投资增长10%。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聚焦制造业强链补链,深度推进省级“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争取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大孵化器集群2.0版建设。加快打造“物理空间+主导产业+专业运营+科创基金+服务配套”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安港、基金村、生命健康小镇等7大专班阵地势能,持续引进专业孵化运营机构和优质孵化项目人才,新增孵化空间30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个以上。加快大罗山基金村建设,争取落地机构超200家、实缴金额破20亿元、区内投资5亿元以上。

三是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产、城、创、教、研、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优化科教智城“一核一轴六片”布局,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机制为重点,以温医大、温大、温职院、华中院、浙大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为试点单位,探索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创建,鼓励保险机构推进成果转化类保险。

四是系统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紧密对接研发需求,精准招引院士、“鲲鹏”人才,引育高端人才300名,争取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超20人次,大学生留瓯1.1万名以上。跟进已落地人才的团队搭建、项目研究、生活保障、成果转化情况,全面做好人才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打造专属科创融资产品。

二、推动产业转型跃升

一是聚焦新兴产业细分赛道。数字经济产业聚焦数据安全等细分,推进中国数安港扩容提质,投用全国数据金库,落地华为、科大讯飞等数据业务项目15个以上,争创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园区。生命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落地信达生物、华大基因等龙头项目,加快蛋白制剂和细胞生长因子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力争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焦光电材料、储能电池等细分,力争华中院Topcon银浆、LTCC等光电材料年产破百吨,浙大研究院二氧化碳膜捕集装置量产,温碳院建成千吨普鲁士蓝生产项目,天津大学温研院建成应急医疗设备产业链成果转化中心。

二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攀升提质。推进鞋服产业“时尚+品牌+科技”转型,实施时尚智造小镇提质扩容,加快七星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中胤产业园投产、会展中心投用,力争鞋服产业规上产值破345亿元。推进凯迪仕、通用等头部企业项目达产,实现智能锁产业规上产值破35亿元。以眼镜小镇规划优化和命名验收为牵引,落地依视路浙南加工中心,构建“智造+功能+健康”眼镜体系,实现眼镜产业规上产值破55亿元。落地冠盛科技等项目,推进汽摩配产业规上产值破80亿元。联动推进包装、电气机械等产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全链集群。

三是增进企业主体培育赋能。深化“工业上楼”“零地技改”,持续打好“亿元企业用地全覆盖”“厂房租售不炒”组合拳,开竣工亿元制造业项目15个、增资扩产项目50个以上,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推进中乌产业园、新基建产业园建设,推进梧田北工业区、南洋工业区、鞋革工业区、丽岙汽摩配产业园、南白象鹅湖工业区、郭溪上屿二期工业区地块、新桥山前旧工业区等老旧工业区改造,出让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深化“四雁培育”行动,大力扶持森马、冠盛、德赛等龙头企业发展,新增亿元企业10家、5亿元企业5家、10亿元企业2家。

四是打造城市经济产业带。以瓯海大道千亿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建设为引领,推动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做强电商直播、汽车销售、建筑总部、国际贸易、现代商贸“五驾马车”,加快集聚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房地产、建筑业转型发展。聚焦南湖、站前等九大商圈,大力引育首店、月光、市集、会展等新经济新业态,打响“瓯嗨九点半”等消费品牌,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区。深入推进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山根、青灯、梧田老街运营提质,加快仙岩景区改造提升,提升“一场两馆”运营水平,大力发展赛事、观演等体验型文旅产业,打造文旅新IP。

五是聚力提升农业经济。实施农业强龙头、强链条、强品牌“三强攻坚”,大力发展预制菜、杨梅、瓯柑等特色产业,加强数字农业、未来农场布局,提速农艺农机融合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预制菜产业规模破60亿元。实施强村公司培优带富等八大行动,实现所有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23万元以上。

三、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一是开展城市板块“强核”行动。加速中心区、高铁新城融合开发,实质启动东耕、东风、扶贫工业区、景山未来商务生活街区等区块建设,提速麦德龙、拓高乐等项目,启动菜篮子区块征迁前期工作,开工温州南陆港枢纽、预制菜产业园等工程。推进南湖科创城、茶山大学城、仙丽时尚城联动建设,加快落地南湖湾商务楼宇群,启动茶山265亿片区综合开发项目、S3线丽岙车辆段上盖等项目建设,提速南湖调蓄、瓯越大道二期等重大工程,加快打造科教智城。以承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为牵引,启动园博园项目征迁、明确动植物园规划选址,落地泽雅澜语宿心度假区等项目,开业瞿溪浙南溪悦广场,打造更加富美西部生态休闲区。组织编制2024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有序开展成片开发建设。

二是建设全域和美生态。实施第7轮美丽瓯海全域行动,系统优化教育、医疗、康养、文娱、交通、体育等“15分钟功能圈”,创成省级未来社区2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全面扮靓和美乡村,加快打造“纸等你来·共富雅韵”乡村连片示范精品线、“十里塘河·醉美瓯海”文旅精品带、“塘河秘境·桃源乐谷”乡村产业振兴带,建成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林垟田园”创成省级未来乡村。全面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加快“139X”全域幸福河湖创建,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推动断面水质巩固提升,力争“大禹鼎”金鼎三连夺。

四、推动改革开放跃升

一是打造更高能级营商环境。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迭代“六位一体”为企服务体系,完善惠企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等举措,升级“上门问诊—啄木鸟解忧—纪委陪跑”全周期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

二是输出更高质量改革范式。落地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QFLP外汇余额制管理等改革试点,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资产授托融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打响“数据合规”“数据得贷”等改革品牌。

三是构筑更高水平开放格局。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探索跨境零售自提业务。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拉美等国际市场,构建助推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完善“1112”交通时空圈,做实330国道潘泽段、下沈线、宁波路延伸段等项目前期,提速市域铁路S3线、南环线等工程,推动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和城市快速路网一体融合。

五、推动共同富裕跃升

一是加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供给。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深化托育养老一体化改革,投用泰康之家·瓯园等项目,新增托育机构5家,老年食堂25家、老年友好镇街2个。投用温州中学附属初中等中小学(幼儿园)12所以上,打造温州榕园学校等一批示范窗口校,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开工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程,投用三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推进区三医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仙岩和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市级二乙水平社区医院。整合提升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阵地,拓展“城市剧场”“艺术空间”等新型业态,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标杆城区。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语言资源保护利用等工作。

二是拓展扩中提低路径。加大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迭代强村公司、资产参股等致富渠道,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健全共富型大社保、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抓好社会福利、救灾救济、慈善事业等工作,强化助残、救孤等兜底保障。完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800套,建成安置房80万平方米、交钥匙2500套以上。

三是打造更高效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上下贯通、高效协同,优化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打造“瓯海的一天”闭环智治模式升级版。深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刚性落实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深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化品、燃气、自建房、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防与处置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药安社区建设,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双拥工作,打造“崇军瓯海”工作品牌。

六、推动重大项目跃升

安排区级政府投资计划建设项目238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2.1亿元。为加强资金保障,要抢抓机遇,紧盯上级政策支持,积极谋划发行政府专项债,争取更多上级补助资金,全力推进政府专项债与中央资金补助结合的模式,彻底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减轻区本级财政资金压力。    

附件:瓯海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


附件

瓯海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

类别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3年完成

2024年

计划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7.5

6.5左右

其中:第一产业增速

%

4.5

3

第二产业增速

%

6.5

5.5

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0.5

7.8

第三产业增速

%

8.3

7.8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6.05(剔除不可比因素)

与经济增长同步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2.4

2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9.1

6.8

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

%

0.3

3

进口额

亿元

116.06

120

出口额增速

%

-8.9

3

创新驱动

6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3.68

3.7

7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7

16.5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49.19

49.5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

15.8

7

1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4(预计)

6

民生福祉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6

6

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7

6.5

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9

0.8

14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5

<5

15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06

2.13

16

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

个/千人

4.35

4.6

17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

63.59

64

生态环境

18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

0.2(三季度)

完成市

下达任务

19

主要污染物

排放削减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

149

完成市

下达任务

氨氮排放量削减

44.1

完成市

下达任务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

264

完成市

下达任务

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

340.5

完成市

下达任务

20

市控以上河流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

%

83.3

83.3

21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0069

<0.009

22

空气优良率

%

97.3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