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趋稳向好 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3年瓯海区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4-02-02 17:07 访问次数: 来源:区统计局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瓯海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49亿元,同比增长7.5%,居全市第6,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1.5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4.5%,与文成、泰顺并列全市第7;第二产业增加值340.13亿元,同比增长6.5%,低于全市平均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第三产业增加值526.09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

(一)三大产业总体平稳,服务业支撑有力

1.农业生产形势稳

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9亿元,同比增长4.5%。农业总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9.32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0.19亿元,同比增长12.0%;牧业产值1.79亿元,同比增长4.7%;渔业产值0.12亿元,同比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1亿元,同比增长5.8%。   

2.工业生产提速向好

2023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6.47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47.61亿元,增长4.8%,低于全市平均1.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27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四升一降”分别为:纺织服装业增长1.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0.7%。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21.03亿元,同比增长6.2%,低于全市5.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62万元/人年,增长14.5%,高于全市平均4.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

3.第三产业支撑有力

2023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6.09亿元,同比增长8.3%,居全市第5,高于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6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4%, 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21.5%、40.9%、7.7%。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1%,高于全市平均1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三区两市第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增长44.6%,高于全市平均28.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增长1.4%,居全市第7。

(二)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投资、外贸保持韧性

1.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023年,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38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从限上情况看,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08亿元,增长12.9%,居全市第2。从主要商品来看:占全区限上零售额比重达51.4%的汽车类完成限上零售额67.42亿元,增长16.0%;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限上零售额11.47亿元,下降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完成限上零售额10.98亿元,增长11.7%。

2.有效投资承压奋进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低于全市9.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其中,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4.9%和21.5%,分别高于全市平均10.7、7.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和第5;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交通、能源、水利投资分别增长6.8%、20.0%、-9.0%和5.7%,分别低于全市平均0.5、9.0、10.0、14.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第9、第9和第10位。

3.对外贸易两极分化

202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9.84亿元,同比增长0.3%,高于全市平均4.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73.78亿元,同比下降8.9%,低于全市2.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16.06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全市22.5个百分点。从主要出口商品看,鞋类、眼镜及其零件、服装及衣着附件、汽车零配件、纺织纱线及制品等商品分别下降2.9%、2.9%、12.4%、4.6%和23.7%,分别占全区出口比重21.4%、19.0%、6.7%、6.1%和4.8%。

(三)共享发展增质提速,财政收支总体稳定

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全区全体居民收入75448元,同比增长6.3%,低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87元,高于全市水平2714元,居全市第4,同比增长6.0%,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31元,高于全市水平8609元,居全市第1,增长7.7%,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城乡收入比为1.61,比去年同期缩小0.02。

2.财政支保持稳定

2023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9.15亿元,同比增长(自然口径,下同)3.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5亿元,下降3.9%。税收收入30.29亿元,增长11.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59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民生支出52.77亿元,增长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增速分别为-15.4%、4.1%、17.4%、15.6%、45.9%、-1.1%、-1.3%、18.3%、-24.2、0.3%和-2.9%

(四)新旧动能加快调整,要素保障有力有效

1.新兴动能蓄势待发

2023年,全人工智能、市标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9.1%和19.7%。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9.2%、33.5%和41.7%,较上年同期比重分别上升2.5、1.3、0.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74.59亿元,同比增长11.4%,新产品产值率54.0%,较上年同期提升1.2百分点。

2.金融规模不断扩大

2023年12月末,鹿城、龙湾、瓯海及开发区与市本级合并统计,合并后市区各项存款11015.55亿元,增长12.7%,各项贷款9992.56亿元,增长14.7%。全区深化“资产授托融资”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广科创指数贷,受惠面进一步拓宽。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产授托融资”模式累计惠及7.53家市场主体,余额达96.88亿元,其中首贷户3.38万户,首贷率85.6%。“科创指数贷”为1220户企业授信17.2亿元,为679户企业放贷8.07亿元。“外贸指数贷”为1070户企业授信30.72亿元,为223户企业放贷11.47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1.工业基础仍需夯实

部分支柱行业增速较低五大支柱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增加值占全区28.2%,但增速仅1.3%,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对后续工业增长造成较大制约。是头部企业拉动力不足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中型企业增长13.2%;小型企业增长15.0%;微型企业增长16.7%。从增速上看,大型工业企业增速有所放缓,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度降低。三是产销衔接有待改善。全区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3.4%,虽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个季度提升0.8、0.5、0.4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平均(96.4%)3.1个百分点,居全12位。

2.投资领域持续低迷

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低位。全年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0%,低于全市平均10.0个百分点。而全区房地产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48.4%,负增长对固定投资下拉作用较为明显。且受房地产行情影响,电气、锁具、混凝土等关联行业也将持续低迷。在库项目总量支撑总体不足全区投资项目总体数量仍偏低,保障性安居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大幅收缩,全年9个安置房和20个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截至2023年末,在库项目共计504个,比2022年17个,同比上升3.5%,比2021年少55个,同比下降9.8%。其中,房地产项目57个,较2022年和2021年分别减少5个和18个。

3.商贸业提质升级还需加力

一是新兴增长点有待挖掘商贸业经济存量处于相对高位。比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从2021年的717.85亿元增至2023年的1165.82亿元,两年年均增速为27.4%,较全市平均高14.7个百分点。目前,批发业销售额中占比高的大宗贸易增长有所放缓,替代的新增长点较为缺乏,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二是消费转向态势明显。当前消费正在降级,市场购买力有所下滑。尤其是对汽车等消费产品影响巨大而我区限上消费品零售大头集中在汽车零售,而汽车零售增长极在新能源车从全年数据看,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4.2%较一季度回落13.2个百分点。剔除新能源车企后,传统车企零售额增速仅为8.0%在库55家限上汽车销售企业,24家出现负增长,负增长面达43.6%。

4.出口疲软态势较为明显

一是出口市场不断萎缩。当前海外需求仍将处于收缩阶段,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中澳关系紧张、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对外贸易在波动中更趋萎缩,全年全区出口下降8.9%,居全市第10,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下降8.2、11.4和42.0个百分点,出口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二是外需收缩制约工业生产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持续处于低位增长4.8%。尤其是全区的鞋服、眼镜、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出口均有所下降,也将大大制约工业产值增长。

、展望与建议

总的来看,2023年全区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下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转型提质聚焦产业发展蝶变一是加速新旧产业动能转化在技术利用、模式创新等方面,融合本地优势产业,推进鞋服行业“时尚+品牌+科技”转型,构建眼镜产业“智造+功能+健康”体系,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集群。加快集聚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引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高附加值企业,引导房地产、建筑业转型发展。是聚力企业主体培育赋能。打好“工业上楼”“零地技改”组合拳,深化“四雁培育”行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增资扩产,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增强内驱动力。持续优化“1+5+16”产业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切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困难。

2.全力招引,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一是扩大有效投资。立足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强研究对接,加大特别国债、专项债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力度,发挥好政府投资放大效应。以大罗山基金天使村为金融翘板优化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提速项目进度。全面梳理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强项目跟踪督促指导 ,着力稳住房地产、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全力推动新开工项目尽早形成投资,改善建安投资持续低位增长的不利局面。 

3.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内生动力一是大力推动新业态,促进新消费。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新型消费蓬勃发展。聚力建设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扩大消费辐射圈对外持续推进跨境数字产业园、眼镜跨境电商园建设,加强 Tiktok(抖音国际版)、希音等国际性电商平台在外贸领域的推广使用;对内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借助森马直播温州基地等龙头电商企业,打通集账号孵化、人才培训、摄影摄像等为一体的直播电商全链路二是持续推动新供给,激发新潜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市集经济、国潮消费等新兴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强化其对旅游、餐饮、住宿等配套行业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龙溪旅游度假区、中国寓言文学馆、山根音乐艺术小村二期、塘河时光、迷雾世界等多元消费场景搭建融合,创造消费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