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初中、小学: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部署,及《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温教基〔2024〕110号)文件精神,现将《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校周密部署新教材使用工作,确保新旧教材平稳替换。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24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教材局部署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温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温州市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方案》,为确保我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旧教材平稳替换,有效支撑新课程实施,结合我区实际,拟制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 同步替换。全区小学、初中同步推进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三年之内完成新旧教材替换。省级通用地方课程教材《人·自然·社会》同步实施替换。
(二) 平稳有序。压紧压实教材管理责任,守牢教材安全底线,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教材使用以稳定为主,非必要不启动重新选用,确有必要启动重新选用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
(三) 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区教材管理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协调宣传、网信、财政、发改、科研等有关部门单位,共同推进新教材使用工作,加强组织保障、风险防范、培训指导、跟踪监测等。
二、进度安排
2024学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国家课程各科目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至2026学年全面完成新旧教材替换。
(一) 2024学年秋季学期起,九年一贯制设置的科目,小学1年级、初中7年级使用新教材;非九年一贯制设置的科目,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
(二) 2025学年秋季学期起,九年一贯制设置的科目,小学1、2、3年级、初中7、8年级使用新教材;非九年一贯制设置的科目,该科目开设的起始年级和顺次年级使用新教材。
(三) 2026学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科目所有年级使用新教材。
新旧教材替换时间安排
课程 | 2024秋季 | 2025秋季 | 2026秋季 |
小学1年级 初中7年级 | 小学1-3年级 初中7-8年级 | 小学1-6年级 初中7-9年级 | |
语文 | |||
数学 | |||
科学 | |||
体育与健康 | |||
艺术·美术 | |||
艺术·音乐 | |||
历史与社会 (历史、地理) | 初中7年级 | 初中7-8年级 | 初中7-9年级 |
小学3年级 初中7年级 | 小学3-4年级 初中7-8年级 | 小学3-6年级 初中7-9年级 | |
信息科技 | 小学3-4年级 初中7-8年级 | 小学3-5年级 初中7-8年级 初中9年级可选用 | 小学3-6年级 初中7-8年级 初中9年级可选用 |
人·自然·社会 | 小学2年级 初中7年级 | 小学2-4年级 初中7-8年级 | 小学2-6年级 初中7-8年级 |
三、变化要点
(一) 初中文科综合课程性质不变,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教材从2024学年秋季学期初中7年级开始,替换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及配套图册,原配套的学生辅助学习资源按新教材进行修订,至2025学年全面完成替换。因各校情况不同,2024-2026年初中《地理》课程3个学年周课时安排,可由学校根据师资等情况自行安排,如3个学年的周课时可安排为“1-2-1、2-1-1或1-1-2”等模式。2024学年秋季学期初中8年级继续使用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文地理》教材。
(二) 小学《体育与健康》系新增国家课程教材,已由区教育局根据规范程序完成选用,按照新教材替换时间安排做好教材使用工作。初中《体育与健康》按新教材替换时间安排同步推进。
(三) 国家课程省编教材《信息科技》已经在2023学年按照新课标要求修订完成,并在2023学年秋季学期小学3年级、初中7年级投入使用,其他年级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推进替换。
(四) 综合考虑现阶段教材修改的频率、经费支出、学生家长意愿等因素,从2024学年秋季学期开始不再实施教材循环使用。原中小学《美术》教材和原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循环政策不变,替换新教材后不再循环使用。
四、保障工作
(一) 加强组织保障。坚定贯彻“教材工作是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国家事权,多跨协同、多措并举,确保新教材安全、平稳、有序投入使用。成立瓯海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修订教材使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指导组、舆情监处组、培训监测组,统筹全区新旧教材替换、监测工作。各科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新教材使用工作,各校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落实学校教材管理主体责任,因地制宜细化工作举措,按规定、有步骤平稳推进。
(二) 加强使用培训和监测。根据我区实际,制定新教材使用培训方案和《地理》教学指导意见。按照“三年内完成培训全覆盖”的要求,区教育研究院牵头,区、校两级联动开展培训,深入研究新教材编写理念、总体框架、内容设计、知识体系等,提高任课教师对新教材的熟悉度和适应性,发挥新教材育人实效。配备课程、教材实施监测专职人员,开展课程、教材实施监测工作,提升课程实施成效。
(三) 加强资源建设。对标新教材,及时做好配套实验器材添置和学生学习辅助资源的修订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制作音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学习资源,为新教材的使用提供支持。相关配套资源需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入年度教学用书目录。数字化教学资源需经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方可进校园使用。
(四) 做好经费保障。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材免费提供工作,做好教材经费变动情况的对接协调,确保相关政策有序衔接、平稳过渡,确保正常教育教学需要。
(五) 严格风险防范。协同宣传、网信等部门,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使用列为可能会出现的重大风险事件进行防范,高度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好舆情监测和应对预案。公开教育行政部门教材工作咨询电话,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区教育局咨询电话:0577-8859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