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财政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财政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抢抓政策机遇,争取资金支持,强化预算约束,开拓增收渠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瓯海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一、2023年工作亮点
(一)强化收支管理,财政运行稳中提质。一是财政资金争取卓有成效。实行立体的向上争取资金考核管理办法,新增基数模块,延续重增速更重增量的双重赋分,全面激发单位争取资金的活力,累计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6.23亿元,同口径增长6.3%。二是一般性支出有效压减。落实好政府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联合减税降费、违规收入、三保风险等检查,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19.7%。三是预算绩效管理有力有效。率全市之先打造区级财政资金项目绩效管理系统,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核减当年预算指标2.152亿元、2024年项目预算资金11.49亿元,促进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双提升。
(二)发挥财政职能,民生福祉全面增进。一是抓扩中奔富,在财政贴息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家庭型财税政策体系,成功入选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行动示范县创建名单及全市唯一财金助力扩中家庭共富项目试点城区。推出的专项信贷产品累计授信4.12亿元、贷款2.45亿元,相关做法获中央主流媒体新华网关注报道,累计浏览量突破200万。二是抓增收促富,在农村改革上下功夫。加强财政支持乡村发展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充分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谋划集“民宿康养+旅居生活+农田观光”于一体的一站式康养度假综合体康乐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首批百村万户增收促富5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三是抓民生保障,在集中财力办大事上下功夫。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民生支出52.77亿元,增长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8%,其中“瓯善育养”改革纳入省级“继续深化和研究谋划”“小切口”改革项目,养老、托育项目作为优秀案例受《省财税参阅》两次表彰。
(三)强化要素保障,发展动能全面激活。一是惠企政策直达快兑。围绕“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修订完善《关于构建“1+5+16”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高标准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兑,累计兑现各类产业政策资金8.74亿元,受惠企业1.11万户次。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免收政府采购项目履约保证金,免去118家企业共183.09万元履约保证金,让企业享受最大限度红利,在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上持续提升。三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围绕产业园区、乡村共富等重点支持领域,提前谋划和储备浙南预制菜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等重点项目22个,成功发行新增专项债券42.29亿元,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夯实管理基础,财政监管扎实有效。一是清单式排查,赋能监督机制创新升级。迭代“3+1”财政大监督体系,打造“21+5”项财会监督年活动任务清单,开展涉企补贴补助资金、绩效低下工程、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等专项检查17个,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42个,涉及资金4.77亿元。二是闭环式管理,统筹全域监督一体推进。依托数字化平台,创新构建财政票据业务监控与报表体系,并成功争取财政票据业务动态监控报表省级试点;开创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审管理新模式,实行绩效评估、可研评审、资金测算“三合一”,资金核减率5.9%。三是销号式整改,助推资金监管提质增效。联动监督检查,将绩效评价延伸至低效工程项目领域,资金追回、核减率3.2%,有效堵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漏洞,推动预算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
(五)立足改革创新,国企发展加力增效。一是完善机制凝聚强大合力。探索推进国企薪酬制度、综合考核机制、内部招录管理、经开集团市场化运营等系列改革,建立健全内审、风控、纪检“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有效管理人才资源,鼓励国企创新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二是联动合作汇聚充足动力。深度参与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建设,以“基金+招商”招大引强、培优育新,新设基金2支、规模4亿元,对外投资超1.5亿元;推动股权投资项目9个,为创新发展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三是债券发行保障发展有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国外经济形势,指导并顺利完成铁投集团AA信用评级工作,成功发行瓯海新城集团PPN债券6.5亿元、瓯海经开集团非公开公司债券25亿元,为我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财政收支矛盾大。可用财力有限,而增支因素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依旧突出。
(二)风险防范压力大。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三保”支出需求较高,风险防控压力越来越大。
(三)改革提效难度大。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财政改革和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2024年重点工作
(一)强化资源统筹,夯实增收基础。一是培育优质财源。立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数安港、财金助力扩中家庭、康养度假综合体等项目优势,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接续措施和普惠金融、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努力厚植财政增收基础。二是争取上级支持。围绕乡村振兴、一事一议等重点项目,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导向,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努力争取更多上级转移支付与财政补助。三是强化收入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财税部门协同机制,联合部门、镇街、国企盘活各类存量资金资源,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管理,加快实现资源提效、资产盘活、资本增值、资金增效的“四资”统筹管理新格局。
(二)深化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政府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审,精准、合理规划财政资金需求,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绩效管理全过程纳入一体化系统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化。二是紧抓工程审价监督。加快出台瓯海区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造价咨询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全区工程审价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三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三)守牢风险底线,护航平稳运行。一是着力防范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过程管理,深化实施“一债一策”,筑牢风险管控底线,保持合理债务规模,全面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偿债资金来源和风险防控预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二是推进资金监控管理。按月将资金需求清单同财力保障以及综合财力保障相结合,强化国库资金运行动态监控、统计分析及态势预判,科学调度资金,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三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三资”思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强存量资金资产盘活,强化各类资源统筹使用和刚性支出保障,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夯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根基。
(四)补齐监管短板,强化国企改革。一是抓制度建设。在“1+2+X”国有企业格局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三大改革,进一步优化国企综合考核、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加强薪酬改革制度推广,增强国企内生动力。二是抓监督管理。继续完善区属国有企业内审、风控、纪检“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重塑国企纪检监管工作实施路径,实现企业分类管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全覆盖。三是抓改革创新。按照“摸家底、抓改革、促发展”工作思路,分类推进全区国有企业改革,清理僵尸、低效、空壳企业,加快集团间同质业务整合,加快存量项目进度和增量项目谋划,力争实现突破性进展。
(五)全面从严治党,锻造专业队伍。一是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深化“红财带”特色党建品牌,用好用活财政讲堂、财政所业务交流会、头脑风暴等载体,学深学透上级指示精神,加强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二是高水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抓好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注重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三是高质量加强干部专业训练。继续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各类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学习、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全能型”“复合型”人才。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2024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区财政局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要求,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绘就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