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丹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打造中国时尚眼镜小镇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指出的瓯海眼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本土品牌建设滞后、人工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和渠道建设有待优化等问题,此类问题在产业集聚的眼镜小镇内也较为突出,“打造眼镜数字化产业园、落地眼镜产业数字化综合市场、结合多功能提升发展眼镜产业”等建议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将为瓯海传统的眼镜产业赋上能量。
一、开发储备地块,做深做细招引工作。一方面是做好新增地块开发。瓯海眼镜小镇属建成区,近3年无新增地块开发使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今年,瓯海中心区横屿单元A-02等地块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已于5月5日公示结束,功能调整为新型产业用地(M0),可融合用于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技术推广及产业配套等功能,容积率可以突破原有工业用地超低容积率的限制,为眼镜小镇发展储备宝贵资源。下步在地块招商时,积极向区政府建议将土地优先供给我区优质的眼镜企业、国内著名眼镜研发、生产企业和视光科研院所等,拓宽我区眼镜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眼镜制造的品质和科技感。另一方面是谋划建设眼镜市场。温州与江苏丹阳、深圳横岗等地区均是国内眼镜生产的重要基地,且温州每年举办国际眼镜展,外销渠道宽,国际影响力大于其它眼镜生产地区,然丹阳、横岗等地都打造了眼镜城,唯独温州在交易市场方面仍有差距。下步将排摸对接温州服饰时尚中心等市场资源,优化动车南站商圈“眼镜+服装+鞋革”时尚产业生态链,打造温州眼镜城,形成错位发展的有序市场发展格局。
二、盘活综合市场,做优做实运营工作。一是专业化运行市场。眼镜小镇是区委区政府高位引领打造的眼镜传统产业集群,小镇开街后举办过多项大型活动,好评如潮,但受三年疫情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对行业内客商和消费者尚未构成强大吸引力,因此专业市场还是要让专业团队运行。今年,引进国内眼镜市场第三方运营单位——广州万丰贸易有限公司,针对瓯海眼镜小镇实情,修改完善品牌街(市场)运营方案,补充了一系列考核、退出机制等,明确第一批意向入驻企业,并对品牌街的零售、休闲、物流配套等业态加以点缀,在“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中发挥出更大作用,进一步做活做强小镇人气。二是品牌化推广产品。通过举办“瓯海眼镜十大品牌”评选等活动,引导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发展,目前已打造眼镜品牌150余个,境外注册商标324枚,其中亨达光学全球注册的3个品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冠豪眼镜 SECG品牌已成为国内销售量第一儿童品牌。持续推进瓯海眼镜行业“品字标浙江制造”行动,目前已经获得5项眼镜行业“浙江制造”标准,牵头制定和发布“国家标准”产品标准2项,16家眼镜企业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三是集群化抱团发展。今年,68家瓯海眼镜企业组团赴意大利参加暌违三年的米兰MIDO国际光学眼镜展,累计签下约2亿美元的意向订单。并积极运用“瓯海眼镜”区域商标,谋划品牌连锁运营,鼓励瓯海头部眼镜企业(瓯海眼镜十大品牌企业等)抱团发展,共同打响区域品牌,并通过招商对接国内有成功经验的眼镜运营商,推广销售瓯海产品,扩大瓯海眼镜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
三、灌注发展能量,做大做强提升工作。一是推动“制造+健康”结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是浙江省唯一的三甲眼科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前期已2次赴眼视光医院对接工作,并形成《邀约温州眼视光医院协同提升方案策划书》,5月12日眼视光医院书记张建带队参观考察小镇,双方共同推进瓯海视力检测中心、创新研究中心项目落地小镇。二是着手“制造+教学”结合。借助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眼镜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优势,计划将瓯海职业中专引入眼镜小镇建设眼镜产业孵化基地,解决校园无场地、厂区无人才的双重矛盾,搭建职业技术学校与眼镜小镇产学教研一体的双向互动协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瓯海经济,助推学生创业,建设眼镜制造、设计、研发、创新、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培育平台,让企业通过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吸纳职业人才,全方位服务瓯海眼镜产业发展。三是实现“制造+时尚”结合。专题赴省发改委对接特色小镇工作,推动眼镜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时尚”转型,将眼镜“视界”的内涵扩大,与服饰、智造、旅游等时尚元素密切关联,催生眼镜给第三产业带来的附加值。同时紧抓第二十一届温州国际眼镜展契机,办好第三届中国眼镜互联网大会和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让小镇成为“地瓜经济”的典型范例,树立行业新标杆。
最后,感谢您对瓯海眼镜小镇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