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26/2023-62703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
  • 成文日期:2023-06-29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3-06-29 15:20 访问次数: 来源:信息管理科

2022年,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依靠全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并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2022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中心领导班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着力在“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等方面狠下功夫,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紧盯项目提进度,全力推进制造业项目审批改革。我中心持续深化制造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代办专班”“预验即试产”“竣工即办证”等改革措施,实现“开工、竣工、投产、融资”全面提速增效。一是促开工,率先推出“拿地即开工”。早在2021年8月就率全市之先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通过提前开展技术审查与指导、多部门并联审批、压缩时限快审快批等方式,工业项目拿地到开工从平均3至6个月时间提速为2天。目前,我区凯迪仕智能产业园、中胤儿童智能用品智造项目等3家企业项目已享受改革红利,涉及用地面积200亩, 预计投产后合计产值达16.64亿元、税收达1.5亿元。二是促竣工,量身定制“竣工代办专班”。抽调科级干部+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单体制造业项目竣工代办专班,以土地合同竣工日期为节点,倒排联合竣工验收、规划核实、竣工备案等关键环节完成时间,实行一日一更新、一周一汇总,并统筹部门联动的代办服务体系,确保项目竣工无障碍。自2022年8月成立专班以来,已对37个工业项目开展代办服务。如温州珍瑾服装公司厂房项目由专班介入后,提前化解存在的问题,组织联合竣工验收当天就完成竣工规划核实,审批时间缩短近80%。三是促投产,积极推行“预验即试产”。优化项目验收流程,通过承诺制、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在符合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在预验收合格后提前试运行,促进项目投产周期平均缩减近4个月。2022年我区已组织实施浙江嘉利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等24个“预验即试产”项目。四是促融资,积极推进“竣工即办证”。通过提前审查,由不动产登记窗口会同项目业主及资规、住建等部门,提前做好权籍调查、成果入库等工作,待项目竣工备案后,1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权证,实现“竣工即领证”。目前已完成15个“竣工即领证”项目,审批时效提升近80%,大大节约企业时间成本。

(二)聚焦群众需求,打造“瓯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一是深化“政银合作”,银行网点随时办。联合瓯海农商银行汇同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残联、供电局、公用集团、有线电视等部门,率全省之先推出政银一体化,利用遍布全区的48个农商银行银行网点直接办理45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在线上瓯海农商银行手机银行“丰收互联”内接入198项政务服务事项直通“浙里办”,线下布设58台农商行自助智能柜员机,实现政务服务7天24小时全天候办理。二是铺设政务服务超市,民生小事就近办。在1个区级审批大厅、1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25个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在小区(村)层面创新打造政务服务超市。开发扫码预约办事系统,落实“一区一员一码”,并梳理涵盖9个部门87项的高频办事清单,构建“现场下单办”“扫码预约办”“咨询帮代办”三种政务服务场景,实现服务“零距离”。目前,瓯海区已成功建成运行12个“瓯好办”政务服务超市,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三是上线视频办事指南,群众办事好易办。以便民为导向,聚焦群众办事需求,录制“瓯好办”系列视频办事指南。通过各类公众号、新闻媒体和嵌入政务服务超市办事系统,分批拍摄分批宣传,以群众办事的角度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拍摄成直观形象的视频,真正让政务服务事项好办易办、群众喜欢办。目前,“瓯好办”系列视频办事指南已完成103个视频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三)坚持数字赋能,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大厅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2.0系统应用推广。按照“应用尽用”原则,政务2.0事项1321项100%认领,政务服务2.0系统向13个镇街、25个社区延伸,其中镇街事项175项,社区25项,实现政务2.0平台全区域覆盖。2022年全年,一网通办率96.7%。深入推进跨境跨区域通办。深化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建设,设立侨务通咨询专窗,引进公证服务,进一步拓展事项范围,可办事项增至135项涉及21个部门,并在“侨务全球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移动版的应用,2022年全年累计办件625件。持续推进跨省通办工作,今年以来,与贵州榕江、湖北随县、南京江宁签订跨省通办协议。二是加快提升办事大厅便民化服务水平。依托大厅规范化建设,引入客商服务、邮政速递、公证等特色窗口,水、电、气、数字电视等便民服务窗口,打造“一件事”“一站式”服务。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大力推进政务大厅智慧化改造。投入152万元,完成大厅窗口屏和显示屏改造,提升智能导服功能;推进网办区、自助服务区建设和wifi信号功能改造提升,为企业群众极简办、快捷办提供方便;梳理出自助办、移动办、网办的高频事项,宣传引导群众运用“瓯e办” 终端自助办、“浙里办APP”手机端掌上办和PC端网上办。目前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瓯海农商行等场所共布设“瓯e办” 终端自助17台,2022年全年办件66790件。三是加快提升大厅智治,率各县(市、区)之先上线瓯海区政务服务智慧化平台。该平台将全区政务服务办件数据归集、梳理、筛选并展示,实现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不仅强化政务服务分析研判,还将政务服务数据后台前移,让办事群众进入大厅便可一览全区政务数据面貌。政务服务智慧化展示平台做法被《浙江在线》报道。

(四)紧扣“清廉招标”试点,织密交易监管网络。以“清廉招标”为主线,巩固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成果,不断优化交易业务各场景功能应用,构建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廉洁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一是建章立制强震慑,加强公职人员监管。联合区纪委出台《瓯海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瓯海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标前廉政提醒制度》和《瓯海区公职人员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正负面清单》等制度,首次对瓯海公职人员参与招投标行为进行约束,让公职人员在参与招投标工程中有“为”有“度”。目前对全区12个项目11人次进行标前廉政提醒并签订廉洁告知书,对69个项目的224名招标人等签订“打招呼”登记表。二是数字赋能抓优化,规范全流程运行。2022年7月率全市各县(市、区)之先上线“阳光e网”,成为全市新系统上线项目最多的单位,为实现全市交易一盘棋积累丰富经验;建成工程建设与政府采购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室,实现省内评标机位、评标专家资源共享。通过瓯海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一体化”应用系统打通区住建局、区司法局等12家监管部门联合监督通道,引入“天眼查”“E签宝”“至信链”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招投标项目标前、标中、标后实行“人机联审”、实时监测、亮灯督办、限时整改。目前已将79个招标文件和53个中标合同纳入“一体化”应用系统,共反馈风险提示755条,提出指导性整改意见556条。三是健全制度促规范,加强招投标领域市场主体管理。建立招标代理机构评价、培训制度,对招标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实力、工作业绩、从业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启用“代理码”,一代理赋一码,代理人员场内执业实行“一标一评”,按季进行星级评定并公示,评价结果为业主选择优质代理提供参考。推行评标专家信用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场内行为,对专家偏离平均分30%以上的情况,当场做出情况说明并入档留痕;开展评标专家评分统计分析,对专家因迟到、缺席问题、存在异常打分等情况的采取扣分处理并上报省专家库信用评价系统,一年来对省评标专家库有失信行为的14位专家,采取扣分处理,并上报省专家库平台。四是常态模式抓整治,加强“三违”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制定招投标领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的职责与要求,建立线索排查月报制。一年来通过自查、举报投诉等线索来源,发现有效线索10条,涉及4个项目10个案件,涉及资金约26亿元,其中行政处罚案件1件,刑事案件9件,行政案件涉及标的金额3952万元,处罚金额83.10万元并已结案。

2023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三化”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理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改革、服务、协调、督查”四大职能作用,把全区政务服务场所打造成为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的展示窗口、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中心、“网办掌办自助办”的体验基地,为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政务服务保障。

(二)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依托数字化改革契机,深化应用政务服务2.0平台,全面升级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和效率。推进政务服务2.0向镇街延伸扩面增项,充分发挥政务服务2.0智慧化展示平台作用,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多场景应用,打破各部门政务服务系统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归集共享。

(三)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对标对表营商环境先进地区,紧紧围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减次数”,杜绝并消化不满意件、差评件和超期件,全面优化我区营商环境。

(四)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水平。通过技术手段继续提升可视化远程开评标、全流程交易与监管电子化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打通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开展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主动与市外、省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洽谈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合作业务,建立合作联盟,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共享跨地区优质专家,降低评标专家被围猎的风险,进一步优化招投标市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