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洁、董安定、戴福委员:
三位委员在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大力提高瓯柑、杨梅种植水平 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瓯柑、杨梅是我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提高瓯柑、杨梅种植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正是我局现今及以后所要关注的问题。你们提出的建议措施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我区瓯柑、杨梅产业发展的实际。
一、我区瓯柑、杨梅产业现状
瓯海素有“中国瓯柑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的美称,是瓯柑、丁岙杨梅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全区现有瓯柑种植面积14126亩,产量21679吨,丁岙杨梅种植面积11582亩,产量4890吨。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瓯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特产瓯柑杨梅的保护和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未来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瓯海区委区政府出台《瓯海区振兴瓯柑杨梅产业“五优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优化机制体制、优化品质提升、优化主体培育、优化基础设施、优化要素保障”等“五优工程”,并联合市级一同申报创建省级环大罗山现代农业园区,力推瓯柑杨梅产业升级、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我区瓯柑、杨梅特色产业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提案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我区瓯柑、杨梅特色产业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院地共建引“智” 强化科技支撑
瓯海区与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瓯海科创中心,打造服务瓯柑、杨梅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团队已有技术专家25人,通过“平台+项目+人才+基地+大户”的形式,累计现场服务140余人次。同时,我区聘请省农科院3名专家,分别担任瓯海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和茶山街道、三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进一步凝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立项实施市、区级科技支撑项目17个,涉及瓯柑杨梅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数字化设施栽培技术、提质增效技术和采后和高品质保持等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各项目取得阶段成果:建立杨梅种质资源保存圃,保存丁岙杨梅资源36份,引入杨梅新品种“早炭”5亩,繁育“早炭”“丁岙梅”优株5000多株;‘丁硕’杨梅开展申报国家品种权保护;通过试验发现萘乙酸对丁岙杨梅防落果具有较好作用;开展杨梅、瓯柑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发现杨梅果渣、果核中的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效果,瓯柑果渣干粉中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达63%,高于其它柑橘果渣;探索发现8℃下贮藏的瓯柑品质最佳;繁育瓯柑脱毒容器苗2.5万株,并编制《温州市瓯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同时,着力推动杨梅设施大棚试点建设,建成杨梅设施智能大棚20亩。2023年,我区数字化大棚杨梅比露天杨梅足足提早30天上市,成为浙江“第一早”。我们将继续全力推动科技项目研究及成果转化,确保将科技应用到产业当中,促进杨梅、瓯柑特色产业品质提升。
(二)优化政策扶持 壮大产业队伍
为培育一批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善经营的瓯柑、丁岙杨梅主体,促进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我局梳理一批已有政策、新增一批适用政策,集成《瓯海区瓯柑杨梅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政策清单》包含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品质提升、主体培育、质量安全保障、品牌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全产业链扶持政策共32条。开展杨梅精品园建设8家,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规模主体示范培育。同时,组织瓯柑杨梅种植户外出调研产业发展、设施栽培、数字化机械化建设等情况,开展经验交流指导。举办“瓯柑产业发展介绍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杨梅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课程培训,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扎牢产业发展根系。我们将继续抓好政策的宣传推广及落实兑现,推动示范主体培育,壮大产业人才队伍,促进特色农业产业活力充分迸发。
(三)打造综合平台 开展社会化服务
瓯海作为温州市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位,计划建设瓯柑杨梅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团队等公共服务项目,全力打造农业科技水平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功能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开展综合服务中心选址规划及服务团队队伍摸排等前期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将按照“一场一馆四中心”,建设集杨梅瓯柑中转交易市场、杨梅瓯柑数字化展示博物馆、质量安全检测包装中心、电商直播销售中心、农合联管理服务中心、瓯柑杨梅科创中心为一体的公益化与经营性相结合场所。同时,以农合联为依托,将组建社会化服务团队,为环大罗山瓯柑、杨梅种植主体,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杨梅矮化等社会化服务,并利用遥感无人机、植保无人机、高像素图像采集设备,建设智能虫情监测系统。
(四)鼓励电商经营 拓宽销售渠道
《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构建“1+5+16”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修订版)》(瓯委改发〔2023〕1号)及《瓯海区瓯柑杨梅产业扶持政策清单》中提出多条政策,鼓励电商经营,拓宽销售渠道。如对参与网销本区农产品且年销售额达到20万元以上的主体给予1-2万元奖励;对在天猫、京东等全国性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进行自有品牌农产品销售或入驻推广营销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服务费50%的奖励;利用冷链物流销售杨梅等鲜活农产品,国内每年快递量达1000件以上的,每件补助快递费10元,国外每公斤补助10元。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开展新型职业农培训、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电商直播专项培训等各类培训,增加农产品销售课程内容。瓯柑杨梅鲜果上市期间,开辟临时交易市场,方便杨梅种植户集中设摊交易,凝聚市场活力。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与顺丰快运等物流企业合作,对瓯柑、杨梅鲜果冷链速递执行优惠协议价格。加强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推进本地瓯柑杨梅进社区。举办网络平台直播专场,引入网红进行带货促销,并鼓励杨梅瓯柑鲜果出口开拓海外市场。目前有近30家农播联盟成员参与直播探园和带货,第一批总重量为1吨的茶山丁岙杨梅直飞意大利米兰,成为今年瓯海区出口的首批新鲜杨梅。
(五)做好品牌文章 完善产业链条
探索产品深加工,挖掘产品文化,才能做好品牌文章,完善产业链条。我区引导企业与科创中心通过技术合作,推动传统瓯柑由单一果实销售向多元产业发展转型。如浙江百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瓯柑柠檬混合饮料,温州丰甘生态农业公司研发瓯柑陈皮、瓯柑姜茶、“柑儿文”等非遗产品。我们将积极开发推广,使瓯柑系列产品成为“瓯海礼物”等时尚消费文化品牌的核心产品。充分发挥“瓯农尚品”公共品牌作用,发展订单合作、中间代销主体培育等模式,连通产销两端。同时结合三垟湿地、大罗山丰富旅游资源,推进瓯柑杨梅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教育、文化宣传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农户开展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旅游项目。作为环大罗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公共服务项目,三垟湿地内将建设集图片、视频、360全景、3D动画等形态为一体的瓯柑博物馆,系统展示瓯柑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史、科学种植方法、瓯柑延伸产品。我们还将做好“瓯柑-水稻-菱角”共生系统农业遗产申报工作,举办瓯柑、杨梅文化节,鲜果评比等活动,参加各类各级农业博览会,推进特色农产品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瓯海瓯柑杨梅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之,我局将继续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为我区瓯柑、杨梅产业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瓯海瓯柑、杨梅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力量,衷心感谢三位对瓯海瓯柑、杨梅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视,希望你们继续予以关注!
最后,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许卫丰,联系电话:88243273。
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