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多点散发的疫情冲击,瓯海区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积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工业经济持续承压,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7.92亿元,同比下降1.2%,低于全市平均5.9个百分点,增速较三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
一、基本情况
(一)主导行业差距分化。1-12月,全区规上工业27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37.0%。五大支柱行业呈现“二升三降”趋势,其中,制鞋业同比增长9.4%,服装业同比下降4.7%,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下降1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14.3%。
(二)产销衔接持续向好。1-12月,全区规上工业产销率94.20%,比三季度降低0.14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0.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4个百分点;12月当月产销率94.23%,分别比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提高0.19、0.29和2.59个百分点。受产业结构影响,虽然我区产销率仍处于下游水平,但与全市平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三)工业出口企稳盘旋。1-12月,全区实现规上出口交货值105.6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下降6.5个百分点。前五大行业中,服装业、制鞋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5.54亿元、27.62亿元、2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18.7%、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1.04亿元、3.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8%、2.5%。
(四)企业效益有所下滑。1-12月,瓯海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低于全市平均8.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2,其中大、中、小型企业营收增速分别为-15.5%、7.7%和1.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6%,低于全市平均18.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百元营收利润率4.2%,低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新兴产业引领乏力。全区新动能产业增长后劲仍需提升,1-12月,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4%、-3.9%、-9.0%、1.8%,分别低于全市平均3.2、11.6、27.5、3.6个百分点,分别位列温州各县市区第6、10、10、8位。
(二)工业用电支撑较弱。今年以来,我区工业用电一直呈现负增长趋势,1-12月,工业用电同比下降9.3%,虽然与年初相比,降幅收窄27.0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的差距也由年初的12.0个百分点缩小至7.0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全市末位,与产值匹配度仍然较差。
(三)各镇街发展态势不一。全区14个镇街(开发区)中,剔除工业企业只有1-2家的景山、茶山、三垟外,其余11个镇街(开发区)2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的镇街6个,低于全区平均的有5个,其中增速最高的仙岩同比增长14.7%,增速最低的南白象同比下降15.4%,镇街之间差距达30.1个百分点。
(四)利润缩减挤压产能。伴随着疫情反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亏损不断扩大,致使产能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其中,尤以小型企业最为明显,四季度产能利用率74.7%,低于全区平均7.0个百分点。1-12月,全区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6%,低于全市平均2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9.2%,较三季度扩大36.9个百分点。
三、建议措施
(一)抓重点,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坚持大中小微一起抓,引进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鼓励创业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增长。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做好产业链上下游规划,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先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促转型,做优产业规划。推动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条与加大项目投资为方向,科学引导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切实做大做强产业链经济,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三)重培育,增强发展后劲。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企业走访,依托税务数据,分镇街梳理准规模单位存量情况,加大对小升规培育库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全流程跟踪,做好企业上规服务指导工作,确保符合上规标准的企业在稳定生产后及时纳规入统,为我区工业增长注入新活力。
(四)强服务,聚力助企纾困。完善规上工业助企专员对接制度,坚持需求导向和分类指导,强化走访调研,加大各项惠企政策宣传解读,确保企业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存在的困难和诉求,针对存在的用工、物流、供应等共性问题开展集中梳理与研判,以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稳定发展。(瓯海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