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26/2022-49538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
  • 成文日期:2022-07-08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区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07-08 15:07 访问次数: 来源:区政务服务中心

今年,我中心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围绕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清廉招标”试点等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截至5月底,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办件约58万件;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累计完成各类交易167宗,累计交易额达269.682亿元。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 上半年6项亮点工作

(一)推行“清廉招标”,织密交易全生命监管体系。坚持数字化改革导向,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锚定三大时间节点,深化标前预防、标中规范、标后监管,注重标后履约检查结果应用,通过部门联动,试行14条举措,让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加阳光、智慧、高效。推动“合同钉” 智能监管系统迭代升级,对招标文件进行多重把关,实现网上签约和电子归档,使交易高效智慧运行,目前已对45个招标文件和23个中标合同进行试行,共反馈招标文件风险提示488条,反馈中标合同风险提示117条,系统提出指导性整改意见319条。建立投标企业信息库,对2172家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及信用审查,实现标前体检。深入开展远程异地多点评标,降低专家被围猎风险。针对机关干部、公职人员建立“打招呼”备案、标前廉政约谈、负面清单管理等机制,全面构筑招标廉洁预防体系,确保交易公正规范。目前已对全区6个项目6人次进行标前廉政提醒并签订廉洁告知书,对39个项目的93名招标人、业主专家、评标专家、定标成员、代理人签订“打招呼”登记表。

(二)打造政务微服务,延伸办事“最后一公里”。多场景实践政银服务一体化,在2021年第一批政银结合4个部门49个事项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小区群众和周边企业需求,制定了涵盖公积金、残联、水、电、气、有线和公证等领域42个事项的第二批政银融合清单,同时建立个性化需求清单。建立就近便利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创新推出“现场下单办”“扫码预约办”“咨询帮代办”三种应用场景,推行多样灵活的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今年我中心计划在全区69个小区设立1个政务服务超市、68个政务服务微超市。截至目前,西山家园政务超市、德信大悦湾政务服务微超市已进行试点,面向群众办理业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提质提效。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继续推进政务服务2.0工作,组织开展“两集中两到位”回头看,深化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侨务全球通”等举措。全力推进审批大厅智慧大屏提升和数字化展示平台软件建设工程,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流政服营商环境。大力推动“跨省通办”,今年与贵州省榕江县、湖北省随县政务服务中心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梳理了涉及公安、人社、医保、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等5个部门58个事项的通办清单。推行极简审批,探索升级代办、帮办服务机制,精准融合打通“红色代办”全域链,努力为广大群众、企业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因房开公司操作不规范导致大量小区地下车库已销售但无法办理产权证的难题,积极响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办事难题。

(四)深化推进公证+政务服务。引入公证服务进审批大厅,持续推进公证+政务服务,不断提升公证服务效能。一是构建“3+X”公证便民服务网络,“3”是指审批大厅、梧田、仙岩3个公证点,“X”是指通过预约服务在各镇街、社区设立公证流动服务点。二是用活线上公证服务载体,依托“侨务全球通”和温州政务通平台,把公证服务推送到国内外办事群众身边。三是丰富公证服务方式,依托我区“1+13+39+48”(1个中心、13个镇街、39个社区、48个农商网点)政务服务网络,开展预约公证、公证咨询等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利的公证服务。

(五)全面落实中介服务“最多评一次”改革。一是继续组织发改、水利、环保、住建等投资建设类窗口协调推动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改革项目落地,目前温州轨道交通S3线附属配套工程(瓯海段)项目环评和水影响的跨部门“多评合一”审核审批。二是加强“网上中介超市”项目事后监管,每月抽取办件进行回访,及时掌握项目合同签订、工程实施、中介服务质量等情况,今年共对68个项进行目全程跟踪管理。三是积极落实市政务服务局中介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完成汇总窗口、业主对中介机构“三位一体”评价72件,并上报市政务服务局中介处。四是落实“网超”项目选取情况“双月”排名通报制度,推动部门、镇街中介比选项目数,目前,完成比选项目93个,最高限价163.3万元,中选金额124.9万元,下浮率达23.5%。

(六)丰富活动载体,以党建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原则,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服务群众工作中。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找准中心工作发力点,树立党建引领发展项目清单,持续开展“书记办实事”“书记领衔、支部攻坚”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加融合。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模范机关建设以及清廉招标建设,以过硬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抓好创建工作,并获得清廉机关示范点称号。在窗口开展“五零”服务创建、红旗窗口评选、改革之星评选、当一天代帮办员等活动,努力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感知窗口、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整体智治”的展示窗口。推进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在“三联三促”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基础上,实行机关党组织结对村社全覆盖,党员到居住地村社报到100%,并积极开展“门前三包”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美丽瓯海志愿服务行动,党员干部前往仙岩街道河口塘及沈岙农贸市场、核酸检测点协助执勤防疫,以实际行动彰显战“疫”担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亚运主题文化进机关和工间操等活动,并在瓯海区直机关“全民健身 共向未来”工间操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充分展现中心党员干部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 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政务2.0布设的事项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目前区级政务服务事项2208项,政务服务2.0的仅为1355项,还有三分之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未纳入政务2.0,建议上级加快布设进程。

(二)政务服务线上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品牌和改革成功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内容群众知晓度还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服务工作的质效。

(三)系统的融合性问题亟待解决。在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区级交易系统急需迭代升级,瓯海一直使用的是擎州系统,与目前全市统一的阳光e网建设试点,许多工作有待市、区智能联动与技术革新。

三、下半年6项重点工作

(一)数字赋能,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迭代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改革最新成果,强化“一核多点、多端融合”服务模式,优化“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力争把各级服务中心打造成“科教兴区,山水瓯海”的展示窗口。

(二)改革创新,打造最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做深政务服务前端咨询导办体系,做优服务端的场景设置、流程再造、界面优化等工作,探索“事项最少、流程最佳、效率最高”的新型服务模式,用最大的勇气与智慧擦亮瓯海政务服务品牌。

(三)阳光智治,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继续紧扣“瓯e有招•公优廉一体化”这一主线,做精做深“清廉招标”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智治系统功能升级与对接融合,加快监管部门驾驶舱开发,全面提升整体智治能级,让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加阳光、智慧、高效。

(四)稳中提升,持续抓好政务2.0工作。坚持政务2.0事项100%认领、100%布设,下步持续抓好“一网通办”收件率的常态监控,对收件率低的部门及时预警,严抓核心考核指标,确保稳中有升。

(五)增点扩面,深化推进政银服务一体化。逐步推开第二批公共服务、涉企事项等方面50个高频事项,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使劲发力:一是积极增点扩面,持续推进政务服务2.0高频事项下沉和延伸;二是增加政银合作内涵和动力,全力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银行业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三是拓宽政银企合作范围,在银行端设立企业开办联办专窗。

(六)提量提质,扎实做好“侨务全球通”工作。一季度以来,“侨务全球通”工作开展平稳,下步继续做好“侨务全球通”服务质量提升,力争年底考核排名前列。

四、意见建议

(一)建议对政务服务网网络进行升级。目前政务服务中心的网络需要承担政务服务2.0、网上办和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评标的数据传输,根据办事群众、企业、代理、专家等反映,网速过慢、网络卡顿、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即影响开评标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群众办事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