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丹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建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居民住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住房商品化的飞速发展,小区的物业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与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推进建筑管理领域贯彻落实省委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和温州市委提出全力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市等要求,进一步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建筑施工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瓯海区住建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建设工程数字化改革和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市住建局建设工程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的监管平台。
一、浙江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系统
该平台从解决企业办事“痛点”“堵点”出发,以“最多跑一次”为衡量标准,精减办事环节、要件、时限,真正实现了“为服务群众为中心”。一是信息备案“零次跑”,针对企业信息、企业人员信息备案登记“资料不齐、证件错漏、群众多跑”的现象,把线下办理事项全流程迁移到线上,把各部门分散在窗口的办理事项融进一张网,为“同城办”“异地办”“就近办”奠定了基础。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信息备案全线上办理流程,从至少跑两次到“零次跑”。二是企业资质“线上查”,通过公共服务系统动态核查,企业可实时自行查看资质备案核查结果,及时填补证件缺漏。通过信息平台上实时公开,有效避免企业在招投标资质核准出现问题,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各类资源和服务的集成共享。三是企业诚信“快速加”,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实施意见》(浙建【2021】8号)文件,对满足良好信息条件的企业进行加分,做到企业即报即加。
二、市住建局工程建设“全链管”管理平台
本项目将构建一个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架构的建设工程数智服务和管理系统,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关键节点标准化、清单式的施工生产管理流程,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应用对现场施工数据进行采集,实时与设计内容、检测内容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现对工程在建过程材料、质量、进度等内容的全要素实时掌控,为各单位和部门所需的工程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将施工过程数据与验收资料数据进行有机结合,将施工生产过程与质量验收过程进行无缝对接,有效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质量安全“数智”监管能力,最终能够实现大数据的综合应用。
三、市住建局智慧安监综合管理系统
根据市住建局要求,所有在建项目在开工建设前要纳入“智慧安监综合管理系统”管理,项目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及时上传项目基本信息,经管理人员审核后领取安监号。工地的视频监控、实名制考勤、扬尘监测设备接入智慧安监系统;全面落实项目为单位安责险推进工作,全区在用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关联进平台;以项目为单位,建立人员和宿舍板房数量库,落实防汛抗台线上上报工作;运用系统开展双随机、专项检查和验收管理,相关整改或停工要求均实现线上操作,实现无纸化办公。
四、瓯海区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
瓯海区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于2021年1月7日开始运行,涵盖在建工程质量监督、质量抽查、各节点验收、竣工验收等方面。通过系统运用,局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了解工程项目进度及施工情况,随时查看工程技术资料,发起监督检查,出具整改单,减少施工企业资料送审工作量,方便工程参建各方及时了解我局对项目的监管情况。通过系统运用,能督促施工企业同步整理归档工程技术资料,规范工程参建各方施工验收程序,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目前录入系统的在建工程208个,覆盖率100%。
五、瓯海区产业工人孵化基地
江楠建筑产业工人孵化基地为全省唯二的省级试点孵化基地,2021年12月批准落地,目前在筹建阶段,预计2022年6月底装修竣工,7月初投入运营。基地拥有建筑产业工人实训培训、劳务市场、专业班组孵化、未来工友之家样板等4个板块。能为特殊工种、八大员、技能工种等级认定进行实操培训来提升工人水平,通过线上线下劳务平台整合规范整个温州的劳务市场信息。
下步,由于数字化系统较多,造成在建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系统录入重复,浙江省政府推出了浙里工程建设(简称“浙里建”)系统,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待系统各应用配置完成后,将会对全省所有的数字化系统进行归集,采用“浙里建”的统一账号体系,同步“浙里建”的企业、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人员等数据,通过“浙里建”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并同步数据共享至省级其他部门的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阶段和后续管理阶段的无缝对接。
最后,感谢您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联系人:潘林峰,联系电话:0577-88508580。
温州市瓯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