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食药安委各有关成员单位:
现将《2022年瓯海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
2022年6月2日
2022年瓯海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2年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四个最严”,突出数字化改革引领,强化党政同责和整体智治,全力保障亚运食品药品安全,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面贯通数字化应用,健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大力提升专业化监管能力;发挥社会共治合力,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发生进口冷链食品“物传人”事件、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注重强基固本,推动食药责任制落实落细
1.夯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工作领导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的意见>的通知》以及《瓯海区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不断健全“党政同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地方党政领导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培训学习,加大党政同责落实情况督查力度。持续发挥党政领导访谈等载体作用,集中展示、晾晒党政同责成效。把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作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重要内容。科学精准实施2022年食品药品安全考评,进一步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运用“食品安全指数”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各镇街食品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强化乡镇(街道)党政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基层食药安办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所有乡镇(街道)食安办三星级全覆盖,重点中心镇街四星级全覆盖,至少创成1家五星级镇街食安办,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落实食用农产品乡镇网格化监管机制,探索基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第三方检测,提升基层农产品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区食药安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食品安全联席交流机制,常态化开展重要信息共享、重大问题联合督办、区域性风险隐患联合研判等工作。打造药品安全治理多部门协同政策工具箱,健全协同监管机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评议考核方式。(责任单位:区食药安办)
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至少开展1场以上企业负责人履责报告活动。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覆盖率、合格率均达到100%。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持续开展主体责任技术评审,对头部食品经营主体开展体系检查。(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4.全面推进示范创建。坚持国省联创,市县联动,深入实施源头治理、科技支撑、餐饮提质、铁拳整治、示范引领“五项行动”,突出抓好执法能力提升、食品安全追溯、安全风险防控、产业转型升级“四个工程”,着力健全党政同责、检验检测、社会共治“三大体系”,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面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跟踪评价。(责任单位:区食药安办、区农业农村局)
二、注重整体智治,提升食药数字化监管水平
5.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落实落细“1410”工作体系,筑牢数字化管控、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核酸检测站“四道防线”,完善落实首站责任制、快惩严处制、举报投诉制等冷链物防“十项制度”,强化冷链食品物防精密智控,强化督查督导,“浙冷链”系统赋码率扫码率持续保持在99.5%以上,及时开展冷链食品阳性应急处置,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落实进口水果首站联络制、熔断机制、多管齐下整治销售进口水果未上“浙食链”、“三专”人员核酸检测不到位等行为,购买登记活跃度达到50%以上。抓好从业人员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信息录入率、准确率、按时核酸检测率全部100%。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拆包消毒等工作。有效打击违反“三专”“四不”规定以及进口冷链食品冒充国产食品等行为。(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
6.完善食品安全闭环追溯体系。持续推进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应用“浙食链”系统,加快区级视频物联汇聚项目建设,打造一体化、集约化的区级视频物联平台,并与市级平台做好数据对接,确保视频流畅、数据稳定。实现在产企业(外贸加工型、代工基地型、外资型企业除外)全覆盖,实现农贸农批市场、大中型商超、大型连锁经营主体等重点主体全覆盖,加快推动风险程度较高的食品生产企业全品种赋码,生猪肉品、淡水鱼、茶叶、杨梅、进口冷藏食品等重点品种全入链,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打通“浙食链”系统与农业农村部门“动物防疫数字化系统”的对接。在屠宰出场的禽类脚标上直接赋“浙食链”溯源码,开展从屠宰场源头到餐饮消费末端的全程无纸化追溯,在主城区实现源头赋码、件件赋码、全程扫码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7.加强社会餐饮综合系统治理。落实《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做实做深“浙江外卖在线”应用,实现“外卖封签”基本全覆盖、“阳光厨房”基本全覆盖,开展线上线下巡查,提升AI抓拍效能,实现闭环监管处置。全面推广应用“防疫餐饮在线”,落实“1+1+N”责任体系,强化疫情集中隔离点供餐保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8. 推进药品数字化应用推广应用。配合做好省市局推进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试点提质扩面,分品种、分阶段逐步推进“黑匣子”应用落地。推进“浙里药店”应用全区贯通,完成市局下达的数量的药店接入“浙里药店”。优化“浙苗链”应用,强化相关数据对接贯通,实现全区疾控中心和接种点温湿度记录系统接入率100%,实现与卫健部门信息共享交互,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交互,切实提高数据。(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分局)
三、注重全程监管,全力保障亚运会食药安全
9.推进亚运食安保障。制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和任务书并组织实施;对重点保障场所实施食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组建执法队伍对运动员分村、官方接待酒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重要保障场所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在上级亚运食安保障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配合做好亚运食安保障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10.注重农业源头管控。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工作,开展受污染耕地的污染溯源排查。(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持续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试点主体培育改革。(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加强部门协同,着力防控粮食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污染、霉变、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11.加强生产经营监管。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和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00%、学校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100%、学校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100%、品牌超市校园入驻率100%。(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持续加大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力度,实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100%接入浙江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智能监管系统。(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加强A级旅游景区、养老机构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区民政局)加强防疫药械质量监管和疫苗上市后AEFI监测工作,组织实施血液制品等高风险生产企业GMP符合性检查、省级飞行检查后的跟踪检查,对我区集采中选药品开展全覆盖检查和全覆盖抽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
11.切实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监管,强化“底线思维”,按照《瓯海区2022年药品监督检查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开展涉药企业的日常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本辖区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行为进行监管。按照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监管要求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积极推进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码体系的建设。(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12.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重要节假日期间检查巡查力度,开展节日热销食品专项抽检,及时核查处置不合格食品。聚焦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网络平台企业、学校食堂等,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和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等行动,推动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问题治理,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食金之风”。持续开展以“绿剑”农资打假、“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成4种高毒农药的淘汰工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卫生健康局)重点推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新型流通渠道建设,完善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加大科普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提升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安分局、区商务局、区供销社)开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网络药品销售、儿童用妆“金盾护苗”、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医疗美容药械等专项整治行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
13.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组织开展“铁拳”行动、“2022昆仑”专项行动、“2022剑锋”系列统一收网行动。加大跨境、跨区域大案要案侦办力度,组织查处、挂牌督办一批全省性、跨区域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大案要案。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员依法严厉处罚,实施食品行业从业禁止。(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加强冷链食品运输车辆核验查控,严厉打击来源不明冷链食品入境。(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加大农产品违禁药物和常规药物严重超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强化行刑衔接,推进跨部门证据互认和案件移送,建立重大食品药品案件执法工作联系机制和数据交互推送机制。落实全省统一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意见。探索适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
14.强化信用分级监管。建立食品销售风险分级与双随机检查联动机制,实现除食用农产品以外的食品销售经营者100%风险靶向监管。全面推进药械化生产领域信用监管建设,建立信用惩戒机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组织“评信”“用信”工作,探索农产品生产主体分级分类监管。(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对规上食品工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责任单位:区经信局)优化食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探索失信“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四、注重源头治理,强化食药风险隐患全受控
15.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按照“抽、检、处、研、控”一体化建设要求,构建市、县和社会力量三支队伍协同的风险预警交流网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闭环管理机制。开展药品安全风险会商,研判评估风险信息,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
16.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全区食品(含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量2890批次。开展食品快速检测评价和检测结果验证。深化智慧快检体系建设,迭代升级瓯海农贸市场智慧快检系统。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警戒制度和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制度,不良反应监测检查覆盖率达25%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完成区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加强部门信息通报与风险会商,年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1件/千人。参与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状况调查。(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17.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设施装备建设,构建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任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事故处置等多功能组合的现场应急处置平台,构区级应急联动体系。(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五、注重民生工程,提高群众食药安全满意度
18.推动民生项目提质扩面。加强财政经费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区级民生实事项目“阳光工厂”建设,承接“CCP在线”智控应用、打造“阳光工厂”升级版。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农贸市场应用“浙食链”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成“阳光餐饮街区”。创建城乡放心农贸市场,优化食品放心消费环境。巩固拓展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成果,推进民生药事服务站扩面3家,县级城区覆盖率80%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巩固智能“阳光厨房”建设,深化校园食品安全智治应用,校外供餐单位100%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
六、注重全面保障,推进食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9.强化政策扶持。深入推进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新版许可电子证书覆盖率达到80%以上,聚合码扫码应用率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转化应用。推进“食药物质”管理试点,全省率先实施铁皮石斛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区卫生健康局)助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对中国基因药谷等平台的精准对接,以研审联动、精准服务助力构建医药创新“雨林”生态。(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20.注重品牌打造。创建美丽牧场,持续推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提质扩面,晚稻订单分品种分仓收储比例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抓好《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开展食品超市示范创建活动。采用“以奖代补”,启动食品小作坊“五化”建设,建成实施“5S”现场管理的小作坊,培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精品小作坊。鼓励我区企业开展创新药申报,培育创新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审批通道。力争实现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临床或投放市场。打造化妆品示范商场及示范经营单位。(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21.推进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加强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控制、新药创制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区卫生健康局)申请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支持中国基因药谷、浙南美谷等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七、注重队伍建设,增强食药监管专业化能力
22.推动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以省局“双百尖兵”工程和市局检查员“5050”培优计划为指引,进一步推进辖区检查员队伍建设,促进检查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双提升。积极参加和组织开展理论+实训的培训教育活动,将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法律法规和检查要点纳入重点培训内容,并运用于检查实践中。完善检查员管理和调派使用机制。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局关于检查员调派的工作,提高检查员出勤率,提高检查员调派工作效率。(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23.推动监管人员能力提升。实施“强队砺剑”“执法双鹰”工程,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水平。实施药品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支持区级加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鼓励区域性特色检验研究能力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基层协管人员、冷链食品物防管理人员、食品承检机构培训考核。(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24.推动企业管控能力提升。开展线上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和监督抽考,实现获证餐饮企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全覆盖、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监督抽考全覆盖。开展“阳光餐饮街区”管理主体培训。(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线上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监测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持续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五个一”行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八、注重社会共治,构建食药多元化治理体系
25.推进责任保险提质扩面。探索食责险新模式,联合金融办、银保监等单位,加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进力度,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农村集体家宴、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参保比例达到100%,积极引导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超、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中央厨房、集中配送单位、商业综合体等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领域参保商业险,加快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制定“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保险机构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服务队伍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加强食品安全义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等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瓯海银保监分局、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
26.增强公众食药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谣言监测及处置办法,有效处置网络谣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潜在性风险,对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声,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原则,实事求是公布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市场监管局)打造区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平台,传播食品药品安全文化、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广泛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责任单位:区食药安办、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常态化开展“四个你我”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医疗器械化妆品宣传周”、保健食品、农兽药安全使用等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区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加强以食品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参与科普基地建设和开展食品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加强与食品行业专家合作,利用专业人才队伍,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引导食品营养健康等专业专家参与瓯海科学文化宣讲团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区科协、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瓯海各媒体科普宣传栏目作用,利用“全国科普日”等载体,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责任单位:区科协)
27.完善举报投诉奖励机制。有效落实食品安全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和企业内部“吹哨人”积极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加大大案要案曝光力度,形成震慑效果。(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