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魅力瓯海 > 人文瓯海 > 民间艺术

百鸟灯工艺

发布日期:2022-10-20 16:13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

瓯海区茶山街道位于温州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三面环山,形如北斗,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水网和山区的乡镇,茶山山清水秀、人文景观丰富、民风淳朴,它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承,孕育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茶山百鸟灯。

据茶山当地史料记载,茶山“百鸟灯”民俗游行活动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因茶山地处大罗山西麓,靠近东海,古时每逢台风季节,经常山洪暴发,平原地带一片汪洋,所以当地百姓在每年的八月初,都要举行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扎吉祥鸟,俗称“百鸟灯”,悬挂村口大树上,祈祷保佑,“前村鸡啄荸荠白,后村樟树栖麻雀”的口头语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项民俗活动中断至今已有60多年之久。

据茶山当地史料记载,茶山“百鸟灯”民俗游行活动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因茶山地处大罗山西麓,靠近东海,古时每逢台风季节,经常山洪暴发,平原地带一片汪洋,所以当地百姓在每年的八月初,都要举行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扎吉祥鸟,俗称“百鸟灯”,悬挂村口大树上,祈祷保佑,“前村鸡啄荸荠白,后村樟树栖麻雀”的口头语一直流传至今。但是这项民俗活动中断至今已有60多年之久。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又值中秋佳节,茶山百姓为了迎接这两个重大节日,自2009年年初就开始筹备“百鸟灯”的游行庆祝活动。

以往茶山一带“百鸟灯”的游行都是在农历八月十三左右,是为了庆祝中秋节。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时国庆节和中秋节也是紧挨着的。为了喜迎国庆中秋两节,挖掘传承当地的民间艺术,于是茶山村的村民们自筹资金发起了“百姓迎国庆,百鸟迎中秋”的游行活动。为了筹备“百鸟灯”游行,该村王踏波、陈大明、木宪松等村民于今年正月就开始忙碌着制作了,他们买来介绍各种鸟类结构的《百鸟图》,选择老百姓熟悉的,喜欢的鸟,根据书本用竹篾搭建百鸟模型,完成后再附上纱布,绘上图画。陈大明介绍说,关于“百鸟”的选择,他们也是有标准的,大多是像孔雀、喜鹊这样既美观又象征吉祥的鸟。每只鸟灯的制作过程大约平均要花去6天时间,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近60只鸟灯的制作。

由于百鸟灯技艺精湛,保存永久,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百鸟灯具有民间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对地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百鸟灯是过去流行于茶山一带的节日花灯,每次百鸟灯游行都要制作不同种类的鸟模型花灯100个,象征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祈求风调雨顺。百鸟灯在茶山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如今很多茶山村的老人还记得小时候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时百鸟灯游行的热闹景象,以后百鸟灯慢慢地在民间消失了。该工艺是瓯海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目前从艺者已寥寥无几,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工艺渐入失传的境地。为此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又值中秋佳节,茶山百姓为了迎接这两个重大节日,自2009年年初就开始筹备“百鸟灯”的游行庆祝活动。为了重现当年“百鸟灯”的盛况,茶山农民艺术家组织——泉川艺社的成员王踏波、陈大明、木宪松三人耗时半年时间制作了百鸟彩灯,造型别致,栩栩如生。在扎制百鸟灯的过程中,几位农民艺术家还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良,把挂在树上变为举在手里,变固定为流动,使游行更加喜庆热闹。同为泉川艺社成员的姜善真也耗时半年,配上了100首相应的咏鸟诗。

2016年,瓯海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会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团委,组织在校大学生到瓯海区泉川艺社体验“百鸟灯”非遗文化,活动中,瓯海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会会长、百鸟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王大普指导大学生学做“百鸟灯”,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